以创建文明城市推动城市软实力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城市论文,实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创建文明城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先进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任。毫无疑问,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建文明城市以历史文脉为源流,在打造文化品牌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有独特的形状,每一朵鲜花都有独特的芳香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脉。这种独特的文脉,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往往凝聚着一个城市对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受,也往往凝聚一个城市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秉承城市历史文脉,形成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首要定位。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城市的标准中就明确要求,要尊重和珍惜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保持并彰显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文化韵味。近些年来,衡阳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具体实践中,注重深挖城市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中心入手,围绕打造湖湘文化名城这一品牌,修葺王船山故居、欧阳故宅、退省庵、爱莲阁,重修石鼓书院,开设湖湘文化馆,并运用大量实物、图片和文字,向人们生动诠释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精神。与此同时,深挖从湖湘文化延伸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大雁文化”、“寿文化”、“土菜文化”等文化资源,先后改(新)建了罗荣桓故居、夏明翰故居、康王庙、毛泽建烈士墓、湘南学联旧址、抗战纪念城、回雁阁等阵地。在2007年9月举办的中国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暨衡阳首届湖湘文化旅游节上,全国百家报社、百家电视台、百家旅行社集聚衡阳,评选了商贸服务业100家名店、100个名师、100道名菜;在全国第21届(湖南衡阳)中华诗词研讨会上,1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齐聚衡阳,围绕“中华诗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的主题,探讨诗词理论,交流创作经验,品读衡阳文化。系列文化阵地的建成和文化活动举办,使衡阳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加熠熠生辉。
二、创建文明城市以重在建设为主旨,在创造优美环境中提升城市形象软实力
一草一木,映衬环境;一砖一瓦,展示形象。美好的城市形象不仅体现着城市未来的追求和发展方向,也可以唤起市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城市形象的改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结合每个城市的实际,在持续的建设中秀出自身的风格和气派。而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功能齐全的城市,正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旨。它以市民的身心愉悦为中心,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质量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建设宜居宜游的“大家园”。近些年来,衡阳市的城市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按照“敞口、拓城、秀内”的城市发展思路,东拓南移,西扩北延。先后建成东、西外环线和衡枣、衡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衡潭西、衡炎、衡邵等高速公路建设,在城区3条江河上修建了7座桥梁;修建改造了解放路、蒸阳路、船山路等12条城市主次干道,启动了蒸湘北路延伸、船山东路延伸、雁城路延伸、衡州大道、白沙洲工业大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拉开了城市骨架,城市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中心城区建设了12个休闲广场,新建了湘江风光带、蒸水河风光带,扩建了回雁峰景区,建设森林公园、平湖公园等7人绿化重点工程,对各城区和社区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植树补绿,使人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绿中;在城区背街小巷重点解决“黑”的问题,3年来共改造147条背街小巷,把路修到老百姓家门口,把光明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精心装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衡阳这座内陆城市绿树成荫,流光溢彩,生机盎然。
三、创建文明城市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在塑造文明市民中提升城市道德软实力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道德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它能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新要求。一座城市的道德水准具体表现在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对市民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而创建文明城市正是以此为根本任务,它从教育入手,提高人的素养,规范人的行为,致力塑造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近些年来,衡阳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以广泛实施“百万市民素质大提升”工程为切入点,狠抓市民素质教育。2003年以来,在市直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专版74个,发稿15000余篇(条),印发5个版本的文明资料740多万份,发到市民手中,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守则》和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文明服务的基本要求,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市创建办、市文明办每年组织开展“电影进社区,文明进家庭”活动,每年在全市城乡放电影1000场次;组织开展“弯腰”行动、文明行为劝导活动、“奉献几桶水,净我一方地”清洗活动、临街门店“六不一清”、文明标兵系列评选等道德实践活动,参与活动人员达50多万人次;市环卫、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对城市卫生、摊贩、交通的管理,市直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监督岗,对不文明、不道德、不和谐行为进行集中曝光,促其整改。通过宣传教育、道德实践和严格管理,市民道德建设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标兵和模范,其中“欧阳海式的英雄”雷宏,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扑救11·3火灾衡阳武警消防兵英雄群体”,当选中央电视台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李春华,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
四、创建文明城市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在营造和谐氛围中提升城市团队软实力
一个单位是一个团队,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团队。市民整齐划一的步调、万众一心的精神,是无坚不摧的锐利武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在全市上下形成认识统一、团结一致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需要发动市民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更要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让市民共同享有。而创建文明城市把群众得实惠、真受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让市民在共建文明城市中共享文明成果,在共享文明成果中共建文明城市。因此,实现共建共享,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标。近些年来,衡阳市把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需的问题作为建设和谐衡阳、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落实。颁布实施了《衡阳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在全省率先实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衡阳市属国有特困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使129家特困企业6万多名职工有了医疗保险;建立建筑企业为从业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并鼓励建筑劳务企业加入社保,为劳务用工人员办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打破了只有城里正式工人才能享有养老保险的固有模式,在全省首开先河;2007年8月,市环保局等单位深入城市居民区的娱乐餐饮场所,对噪音和餐饮油烟扰民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同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来。市民唐备战组织发起了“备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总队”,现有注册志愿者3200人,骨干队员110多人,全市共有青年志愿者3万多人,他们经常组织开展文明卫生、市容秩序、科技、文化、教育、信息、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文明送进千家万户;从2003年9月5日开始开展的“全民卫生日”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清新、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开展的“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中,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在文艺大舞台上尽情唱文明、演文明、展示文明,共同享受文明和谐的生活。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唱主角,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力量源泉。2004年,我市一举摘下“省级文明城市”的桂冠,目前正朝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