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论文_徐煜,吴林伯

(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输血人次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比较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红细胞及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91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84人次,发生率为0.23%,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和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0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common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analysis the type of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provide help for clinical effective to reduce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Methods Collecting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to record in the past two years,statistical m and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 occuring,compare different blood products transfus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red blood cells and plasma type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Results 3659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of 84 people,plasma main cause allergic reactions.Conclusion clinical strictly grasp reasonable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and reduce blood plasma application can reduce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Key words】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Non hemolytic febrile reaction;Allergic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的筛查、检查等处理,但由于血液成分较多且比较复杂,患者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输血仍然存在发生传播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可能,输血风险也一直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减少和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拟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以保障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并整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资料84例,按性别、输血史、输注血液品种、输血反应类型等因素进行分类统计。

1.2 方法

1.2.1输血治疗: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制品包括:辐照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新鲜/普通血浆、机采/手工血小板。

1.2.2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前无发热,1到2小时后体温输有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1℃或以上(≥38℃),排除其他原因可以导致增加体温,发烧患者,可能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出汗、皮肤发红等症状。过敏反应:输血或输血后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等症状。

1.2.3输血不良反应的反馈:临床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逐向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及时做好登记,并每月上报医务科。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36591人次输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4例,发生率为0.23%,均为非溶血性反应。见表1。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指在输血过程中输血,发生在受血人使用原始的疾病无法解释,新的临床体征和症状[1]。输血反应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类,免疫和非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血浆蛋白、血液细胞,或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反应等[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在临床中比较多见[3]。

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和某些不可预知的原因,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任何血液制品的输注仍有可能对受血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输血严重危害中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可达1%~10%[4]。本院近两年来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3%,低于文献资料的统计。其中的原因可能为:近几年来随着省输血质量管理中心的督查,医院加大了输血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力度,临床合理用血比例逐年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呈下降趋势;另外,有可能由于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导致少报或漏报,所以统计出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际值。这一点要引起重视,以后应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输血过程的监管。

本文资料显示,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患者为过敏体质,对供者血中所含某种蛋白或物质过敏,或由于多次输血后产生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极少数患者为IgA缺乏者[5]。血浆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血制品,所以临床医生要严格把握血浆的输注指征,熟练掌握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尽量避免输注含血浆的血液制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是血浆中白细胞抗体与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相互作用,或者由于促炎因子、补体碎片和脂质复合物等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或与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含有的免疫性细胞或免疫物质有关,其中80%是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所致[6]输血前,因此,以减少血液中的白细胞产品和相关抗体,可以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通过白细胞过滤可以预防因白细胞抗体所致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效预防和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

本组对84例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输血反应发生率女性受血者明显高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高于首次输血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女性妊娠后母体受胎儿血液的免疫刺激易产生HIA抗体,当再次接受含有相应抗原的外来血液时,则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发输血不良反应。而多次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更多次输血患者产生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在体内血浆蛋白贬义输入电阻的蛋白质和不规则抗体,输血可以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因素较多,既有患者本身的原因,也有血液制品的原因。血站、输血科、临床医护人员、患者都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息息相关。为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首先是血站要尽量保证血液质量,避免血液受到污染,成分制备以及血液运输应符合要求。其次是输血科要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制度,尽可能多了解患者病情,对有输血史且有过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再次输血要引起重视。临床医护人员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仔细评估,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慎重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临床护士在给患者执行输血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控,并做好输血过程记录。输血过程中记录的原始记录是临床输血也是需要输血的安全[7]。不能完全避免输血反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法官首次和相应的处理。输血或部门在收到临床反馈返回接到电话后,应首先检查病人的信息和交叉匹配测试结果,必要时反馈给临床。输血的目的是拯救生命,只有严格的输血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输血前权衡利弊,将最合适的,安全有效的血液输给患者,输血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努力形成从医院到临床再到输血科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与模式,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培华.输血学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35.

[2]夏琳.临床输血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9.

[3]袁宏.128例临床输血良反应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4):245-246.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

[5]王燕菊,蒋学兵,成海,等.235例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6):50-51.

[6]李馨,莫石贤.160例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8):63-64.

[7]金燕萍,朱敏华,江铭.输血病历质量分析与医疗安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9(4):421.

论文作者:徐煜,吴林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论文_徐煜,吴林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