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论文_王春阳

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论文_王春阳

海南省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 海南海口 570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不断增加,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项目建设制度不完善,重建轻管以及前期勘察流于形式等问题,不仅对项目建设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延缓了项目建设进度。本文将就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展开研讨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建议,为后续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承担着合理调配自然水源、防控洪水灾害、灌溉发电等除害兴利的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项目建设制度不完善,重建轻管以及前期勘察流于形式等问题,对项目设计及后续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将就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展开研讨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建议,为后续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重建轻管问题突出

重建轻管,顾名思义指的是水利部门重视水利项目的建设,但疏于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长期以来,水利系统存在重项目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特别是水利部门比较注重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关注项目的开工率,但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管理则重视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尚未建立完善的责权明晰、专业且又凸显社会化的水利项目管理体制;其次,合理高效、规范有序的工程运行体制仍未健全;最后,稳定可靠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水利部门在统筹协调与项目管理方面未能充分履行职能,影响了水利部门在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水利项目管理难度大,在纵向层面,涉及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在横向层面,存在农业、环保等多部门交叉管理,协调难度较高,同时部分水利项目还涉及农民的权益,基础工作多,协调难度大。三是水利执法监督能力不足,难以对各水利项目形成全面有效的执法监督,具体表现在执法人面素质不高,执法经费缺乏保障两个方面。

1.2 前期设计重经验,轻勘察,导致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深度不足

当前,随着水利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水利主管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要求日益迫切,部分项目设计单位为了满足进度要求往往选择轻视各项前期调研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普遍套用模板,经简单修改设计参数和背景材料后便予以报审,并未开展详细的勘察调研,容易凭借经验编制项目工程量清单,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符合实际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水利主管部门为了加快项目建设,疏于对前期工作的审核监管,个别地区甚至施行“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这一违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不合理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1.3 缺乏可行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水利项目投资普遍较大,工程建设复杂,导致项目在前期推进以及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问题,如部分项目设计、监理、施工招标不公平不规范,水利主管部门因监管不严导致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投资估算偏大,以及施工过程中监理不作为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凸显了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监督管理环节工作中存在缺失。具体表现在缺乏单独、便捷并具有约束力的监督反馈平台,同时未能培育建立涵盖社会公众、舆论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监督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继续教育存在不足

水利项目作为高度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但现阶段,水利主管部门并未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并未设置符合初、中、高三级水利专业工程师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当前继续教育课程仍沿用建设部门传统的学习课程,既缺乏针对性,又缺少相应的指导作用。同时,部分技术人员主动学习意愿不高,倾向于借助经验解决问题,工作中偏于保守,创新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利主管部门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的不关注与不重视,满足于现行安排,对继续教育学习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缺乏合理设定,难以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

2.措施建议

2.1转变水利管理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要加强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条件。在当前的市场化条件下,计划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在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上,鼓励并加强社会监管,改变过往重项目建设轻运营管理的理念,逐步实现建管并重的项目管理新局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项目管理的决策机制、审批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

在决策机制中,应不断完善决策程序,重视公众参与、专家意见、风险评估等环节在决策过程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在审批机制中,应在确保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审批情况下,不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利用新时代网络技术,逐步实现不见面一站式审批。在协调机制中,要建立有效、便捷的民众沟通机制,保障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合理权益的实现。

2.2加强前期工作监管力度,提高前期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充分合理的前期工作保障是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水利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督促项目前期代理单位加强前期管理,特别是要求其约束可研、初设报告等编制单位,充分做好项目的前期勘察调研,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际,编制项目工程量清单,合理测算项目投资。同时,水利主管部门应尊重项目建设合理周期,避免随意倒排工期,盲目压缩合理工作周期,导致前期工作深度不足。最后,水利主管部门应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建设进行后评价,特别是要对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审批情况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并将评估成果反馈至前期代理单位,为今后项目的前期工作提供参考。

2.3建立可行有效的行业监督反馈平台

当前,水利项目的建设监督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主要由水利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评估机构对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开展审核评估;二是在项目建设阶段由监理单位对施工情况开展监督。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水利主管部门审核管理不严、监理不作为等问题,难以对项目质量予以充分保障。为此,水利主管部门应联合其他项目管理部门设立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平台,依托各地区“政府服务热线”充分吸引社会公众参与项目监督工作,为关心项目建设的群众和团体开辟监督反馈专项渠道,并设定相应机制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限时反馈处理结果,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2.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

实现并完善水利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体系化、规范化建设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水利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视和关注,构建层次分明、体系合理的初、中、高三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也应加强继续教育在职称评审时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参与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严审各年度继续教育情况,避免出现最后一年突击学习、突击上课的局面,使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郭强,李国正,陆洋. 转变水利“重建轻管”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12(12):9-11.

[2]郭勇.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2016,24(1):43-44.

[3]刘怀钦. 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探讨[J].农田水利.

[4]尹艳青.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2006.

论文作者:王春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论文_王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