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600)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41-02
病史:女,52岁,左侧锁骨上窝肿物3年余,2014年无意中发现左侧锁骨一约“黄豆”大小的肿块,无疼痛不适,未予重视及诊治,近3年来肿块呈渐进性增大且增长迅速。
既往体健,否认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查体:左侧锁骨上窝局部膨隆,可触及约5×7cm大小肿块,质软,与皮肤粘连,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听诊有明显血管杂音。双侧腋窝及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考虑左侧锁骨血管瘤。
病理:
恶性副神经节瘤合并骨转移、肺转移
误诊分析:
副神经节源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大多位于交感神经干之侧旁,偶尔亦见于内脏等远离的部位。
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损害为大小不等之紫红、暗红或青红色结节或斑块,质软,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3、蔓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本例误诊为血管瘤的主要原因为听诊有明显血管杂音、软组织肿块、CT强扫描可见静石及迂曲的血管。诊断恶性副神经节瘤合并转移,最终确诊还需病理检查。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肿块论文; 血管瘤论文; 肿瘤论文; 杂音论文; 海绵状论文; 锁骨论文; 毛细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