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神经内科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分成2组,35例/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个性化护理。将2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SAS评分、SDS评分、GQOLI-74评分进行科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具优势(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可让其早日恢复各项功能,效果理想。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脑梗塞;康复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得到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因此,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1],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因疾病而大幅度降低。为了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本文将脑梗塞患者共7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具体报告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精神失常、认知障碍的患者,从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女=18:17;年龄范围52—78(65.52±6.31)岁;学历划分:19例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4例大学及以上。
观察组:男:女=19:16;年龄范围53—79(65.41±6.27)岁;学历划分:18例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6例大学及以上。
对照组和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一组采取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为其安排舒适的病房,及时清理病房内垃圾,定期消毒杀菌,在合适的时间段为其播放轻松有趣的电视节目,严格遵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各项目的检查,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用药指导。
一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增加个性化护理(观察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心理疏导:大多数脑梗塞患者会因疾病产生抑郁、绝望等不良心态,护理人员应一对一进行心理沟通,对患者的家庭情况、内心想法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鼓励患者吐露心声,护理人员要表示尊重和理解,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各项需求,使患者的舒适感和满足感增加。与患者谈话时语气亲切、吐字清晰,运用沟通技巧,获得患者的信任。建议家属及相关好友时常陪伴在患者身边,让其感受到温暖,进而自觉释放情绪。适当在病房内播放舒缓的音乐,达到缓解身心的目的。
②健康教育:向患者传输疾病的相关知识(病因、治疗方案、症状等),方式包括发放宣传手册、定期开设讲座、一对一交谈等,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说出内心疑问,并及时做出准确的解答。
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定期更换体位(2-3h/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指导其进行相关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意义和重要性,结合患者的病情、接收知识的能力个性化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语言训练——评估患者失语程度,鼓励其运用健侧手以笔或采用简单的手势与他人沟通,逐渐增加单字发音训练,再要求其准确发音,进行简单的对话,循序渐进,不断鼓励、表扬患者。运动训练——针对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需保证其患肢的功能位,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每日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训练,避免关节痉挛,使肌肉应有的弹性和长度维持正常。在患者处于康复期后,依次进行坐立训练、步态训练、精细性训练,让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④出院随访:脑梗塞患者出院后还需接受药物治疗,加上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进行出院随访十分重要,与患者协商随访时间,可采取上门随访、电话随访、患者复诊的形式进行,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病情改善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降低复发率。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在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超过75分表示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在60-75分之间表示基本生活需他人协助完成,低于60分表示日常生活完全丧失。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百分制,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问卷表中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用(x±s)表示Barthel指数、SAS、SDS、GQOLI-74评分,采用t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2组患者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SAS、SDS评分对比差别不大,p>0.05,护理后,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均不如观察组,p<0.05。
表1:对比2组脑梗塞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SAS、SDS评分(x±s,n=35,分)
注:同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3讨论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突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多数患者经及时的抢救后可保证生命安全,但身体会出现多种障碍,例如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2],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让患者早日恢复各项功能同样重要。
基础护理中为患者安排舒适的住院环境虽能让其身心感到舒适,但无特异性[3],每位患者的内心需求不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功能障碍程度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个性化护理是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以及出院随访四项服务。心理疏导中通过一对一交谈的方式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4],将其恐惧感和孤独感消除,增强其正性情感;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宣教可让患者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消除盲目感,树立治愈的信心;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各项功能的关键措施,训练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循序渐进,可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出院随访属于延续性护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出院后还需接受药物辅助治疗[5],进行出院随访有利于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锻炼,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中的数据显示,2组患者在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GQOLI-74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
综上,在脑梗塞疾病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各项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黎瑞仪,陈树娣.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724-726.
[2]董杏薇,邓丽芳,李穗鸥等.个性化康复计划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347-1349.
[3]马赛玉.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69-169.
[4]韩微.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9):2958-2960.
[5]罗学英.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04):60-60.
论文作者:廖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