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体系已具备了相应的规模。公路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也越来重视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因此,在公路养护维护施工过程中,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模式,对于公路养护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
1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意义
1.1及时修复路面缺陷,促进车辆更好通行
公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在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再加上本身质量存在缺陷,可能会发生裂缝、坑槽、变形等质量问题,影响车辆安全、顺利通行。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路面修复技术,能及时处理和应对这些质量问题,实现对路面的有效修复,为车辆顺利通行创造便利。
1.2防止资源浪费现象,节约公路养护维修成本
路面质量缺陷的出现,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忽视及时采取养护管理措施,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增加养护管理难度。加强养护管理能够及时修复存在的缺陷,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修复路面缺陷的前提下,有利于保障路面工程质量。
1.3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促进工程更好发挥作用
通过采取有效的养护管理对策,根据存在的病害类型,及时采取措施将路面修复,促进公路工程质量提高。能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促进工程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也方便车辆的安全、顺利通行。
2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存在的不足
2.1养护体制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情况和新需要
目前养护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存在资金较少的情况,在缺乏资金保障的制约之下,难以有效提高公路工程养护管理水平。在养护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只能根据拨付的资金制定养护管理计划,导致很多工程由于资金缺乏而不能及时进行养护和维修。同时,在车辆荷载影响下,道路破坏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另外,路面裂缝、坑槽、断裂、交通标志损坏,路肩、桥涵隧道破坏等情况的发生,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如果缺乏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资金存在不足,则难以及时修复这些问题,导致公路工程损坏进一步加剧。
2.2养护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养护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并且工作强度大,需要技术水平高、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但目前养护施工队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不能很好适应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一些养护管理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的时候,对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要求较低。导致在养护管理日常工作中,不能有效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制约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另外,一些养护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影响施工效果和施工水平提升,这是今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2.3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综合性能较差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增强养护管理工作水平。目前日常工作中,养护机械设备比较陈旧,机械数量配置不足,不能适应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机械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不到位,影响作业效率和养护管理质量提高。另外,养护管理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很多设备存在闲置情况。除了摊铺、碾压、土方挖掘等采用机械设备之外,其余的工作,例如,路面清理、施工养护等采用人工作业方式。不仅影响养护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还大大降低养护施工效率,这对提高养护管理施工效果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完善我国公路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的相应措施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公路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公路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公路工程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GB50216-2001)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按照“体系健全、制度完备、责任明确”的要求,完善地方法规,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力,真实落实责任制,一旦发生任何事故或者其他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负责人,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3.2重视公路预防性养护,推广新技术应用的标准化管理
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应用秉承着预防为主的理念,预防为主理念体现在公路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如果公路建设质量状况比较良好,就更应该推广公路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的建设。预防性养护在公路路面没有出现破损的时候就进行预防性保护,使路面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预防性养护施工一般操作简单,方便,如果采用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只需要使用改性稀浆封层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修复效率高,在路面发生较轻损害时,及时采取养护性措施,可防止路面发生严重损失,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使路面一直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由此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预防性养护所产生的投资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比没有做预防性养护的直接维修高出的十倍左右。在养护完工后,可以参照《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公路工程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3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养护资金标准化管理
公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过程,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了保证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足够的资金是其发展的基础,如果公路养护资金不足够或者没有及时到位,那么养护维修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更谈不上施工标准化管理。因此,应该建立起养护资金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养护资金的支出时间、支出项等应该进行明确,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养护资金标准化管理方式执行,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养护资金真正用到实处,避免有人挪用资金,违法违规操作,进而影响公路养护维修施工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3.4重视施工质量,提升质量标准化管理
公路养护维修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可参照李福和杨扬主编的《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一书,建立起项目管理体系,按照“施工质量样板化、技术交底可视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的要求,从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质量控制、施工工序控制及质量验收控制的全过程,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做法以及管理要求等做出相应规定。
3.5加强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在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至关重要,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管理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及“谁管理,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保证体系。必须坚持从严治理,做到严肃纪律,严明职责,严密制度,严格考核。安全技术部门对项目安全管理实行监督和检查。
4结语
总之,养护管理是公路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确保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积极作用。今后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从体制、队伍、机械、资金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及时发现公路工程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对其缺陷进行及时有效修复,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为车辆安全、顺利通行创造便利。
参考文献:
[1]曹伟.公路维修养护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J].交通世界,2018(13):74-75.
[2]徐建.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对策[J].江西建材,2017(02):155+161.
[3]高春磊.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5):28-29.
[4]戚云生.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0.
论文作者:钟应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公路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资金论文; 预防性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