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静(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37-03【摘要】总结我科2014年8月~2015年2月对2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运用胸腔镜行肺大疱切除术的护理体会,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手术并发症,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护理
自发性气胸绝大多数由肺大疱破裂所致,其中又以先天性肺尖部肺大疱最为多见。文献报道,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为15% ~95%,而第2次发作的复发率>50%。反复发作的气胸需手术切除肺大疱。传统手术方式损伤大,术后对劳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电视胸腔镜运用腔内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非常简单,同时还可做胸膜切除术减少复发的可能。我科2014年8月~2015年2月对21例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采取胸腔镜做肺大疱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病人57例,其中男性55,女性2例,年龄17~79岁,平均48岁。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患侧胸痛、刺激性干咳。其中青年患者50例,老年患者7例,原发性气胸12例,继发性气胸45例。
1.2方法与结果本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9~72岁,其中反复发作9例,行单纯肺大疱切除术18例,同时行胸膜切除术3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量<100ml/d后拔管。本组引流时间为48~120h,平均76h。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合吸氧,抗感染,必要时抗结核,对症、支持治疗。通过治疗其中1例因严重双肺结核并气胸,肺压缩80%,闭式引流效果欠佳,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2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应嘱自发性气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2h翻身一次。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增加营养保持适量水分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饮食,少食刺激性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用力大便时胸腔内压力增高,诱发或加重气胸。2.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疼痛和呼吸困难常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当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应尽量在床旁陪伴或多巡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即使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要在实施治疗措施的同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不应只顾执行治疗性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做各项检查或操作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解释疼痛、呼吸困难发生的原因,从而缓解病人对治疗的紧张和担心,教会病人自我放松技巧,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及广播或看书看报,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配合治疗。胸痛较重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减轻紧张、恐惧情绪。2.3术前准备(1)除做好常规的手术前准备外,重点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方面的准备,严防感冒,并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禁烟:有报道严重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术前停止吸烟48h可减低CO-Hb含量而改善氧供,术前停吸烟2周以上可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1]。(2)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痰多者每日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同时准备中号气球两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练习。2.4术后护理2.4.1生命体征监护术后24h内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变化,尤其是行胸膜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动态连续无创性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可早期发现低氧血症。胸腔镜术中患者连续单侧肺通气,增加肺内右向左分流,容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所以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缺氧症状,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同时给予双侧鼻导管吸氧2.4.2预防感染因穿刺造成胸腔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所以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是护理的关键。每日对穿刺点和周围皮肤用碘伏进行数次消毒,并以无菌敷料保护,如敷料潮湿应立即更换,防止感染。更换消毒引流瓶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2.4.3四察一记录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要严格做到勤观察、勤记录,在实践中一般要做好“四察一记录”。观察引流管是否堵塞,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一旦引流管管腔堵塞,即失去其引流功效,胸膜腔内的空气便无法引流出来,严重时胸腔内空气可进入胸壁软组织而出现皮下气肿,或经纵隔出现头、面部、颈部的皮下气肿。最简单的预防方法是,养成良好的观察的习惯,经常去挤压一下胸腔外的引流管,以排除引流管内口的阻塞,以及使引流管内的小块物质便于排至引流瓶中。
2.4.4加强病情的观察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及呼吸困难的表现,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查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必要时监测动脉血气,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闷、发绀、大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2.4.5呼吸道护理胸腔镜术中术侧肺萎陷,如果肺膨胀不良,易造成肺不张和低氧血症。以往多数患者因惧怕咳嗽而不能排痰,这也是造成肺部感染的原因。对此,除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外,术后6h内在充分止痛的基础上,每2h协助患者坐起叩背排痰1次,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6次。次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如吹瓶子、吹气球等呼吸锻炼。本组患者均采用此方法进行管理,患者经用力咳嗽和深呼吸等锻炼,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从而降低了肺不张和肺感染的发生率。2.4.6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液、呕吐物及异物。鼓励和协助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痰稠不易排出时,可用祛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对咳嗽无力、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氧、吸痰或辅助呼吸。病人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2.4.7伤口护理胸腔镜手术患者仅在胸壁上切2~3个直径0.5~1.0cm小切口,故术后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较少见。但术后切口护理不容忽视,尤其在夏季,患者出汗多,伤口敷料易潮湿或伤口渗液时要及时消毒更换。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
2.5并发症护理2.5.1并发血气胸,记录引流量气胸发生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常因壁层、脏层胸膜粘连部位的血管被撕裂所致,当有血性引流液时应严格记录引流量,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待肺复张后出血多能停止,如继续出血不止,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以备手术治疗。2.5.2并发脓气胸,观察引流液常合并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或由于食管穿孔至胸腔,需紧急行胸腔引流排脓排气,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2.5.3皮下气肿护理皮下气肿是气胸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极易发生,范围小者大多可以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对范围大者要严密观察气肿发展情况,尤其颈部皮下气肿,要防止气肿严重而压迫气管使呼吸困难加重或窒息。皮下气肿较多时,可用12号针头数根,在气肿部位消毒皮肤后斜行插入皮下,用手掌从气肿周围向针头处挤压,以利气体从针头排出。
参考文献[1]顾恺时,李颖则,陈文虎,等.胸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33.[2]宋乃鹏,李相云,金庆涛.自发性气胸细管持续负压吸引疗法.临床肺科杂志,2002,2(1):78.[3]陈敏.血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护士杂志,1994,9(2):43.[4]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4.[5]罗良琴.胸腔镜下治疗气胸6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9,11(1):148-149.[6]张晓君,李永文.自发性气胸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9:908-909.
论文作者:徐 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气胸论文; 患者论文; 胸腔论文; 呼吸论文; 自发性论文; 病人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