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重要电影导演述评_金基德论文

韩国重要电影导演述评_金基德论文

韩国重要电影导演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韩国论文,电影导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韩国电影以异军突起之势,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影坛的 一支生力军。在国内,从1999年至2002年,韩国电影市场每年保持平均增长率是14.6% ,韩国国产电影在韩国电影市场中的比例2001年为50.1%,2002年为48.4%。(注:据200 3年9月25日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韩国电影现象研讨会”,韩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 参赞柳在沂所做报告。)从1999年到2003年,五年的票房冠军均为韩国本土电影(依次为 《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朋友》、《家门荣誉》、《杀人回忆》),且观影 人数都在500万人以上。2004年新推出的《太极旗飘扬》更是气可吞天,上映不久就突 破1000万观众大关,相信今年的票房冠军亦不会旁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字是在韩 国总人口只有4800万的背景下取得的;在国外,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在国际大小电影节 上频频亮相,引起世界影坛的高度重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02年,林权泽凭《醉画 仙》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李沧东凭《绿洲》获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 演奖,2004年2月14日金基德凭《萨玛利亚女孩》获第5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世界三大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殊荣已被韩国人尽数收入囊中。如果说国内的高票房代 表了韩国电影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国外重要奖项代表了韩国电影在艺术品格上的出众 ,那么无疑近几年韩国电影在本土和国际所得到的双重认可确实不同凡响、有目共睹。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一衣带水的侧畔邻邦,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 东亚国家,中韩两国在传统根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相通性,因此当 下韩国电影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无疑是具有相当的启示和 借鉴意义的。着眼于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大计,着眼于为如今虽有迷茫、徘徊但始终心 存希望、梦想的中国电影人出谋划策,对近年来高歌猛进的韩国电影进行分析研究是有 紧迫性和必要性的。

美国电影理论家李·R·波布克说过:“现代电影导演是拍片过程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 的创作力量。”(注:[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8 月第1版,第142页。)在韩国电影脱颖而出并持续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导演这一环节起 到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正是因为有一个整体上齐头并进、风格多样的导演群体在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付出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韩国电影才有了今天引人注目的成绩 。具体到导演个人的评价与定位其实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综合考虑到对韩国民 族电影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韩国本土电影市场的繁荣所做出的贡献 这两方面,笔者选择了5个地位显赫、各具特色的韩国导演进行评述。无论是过去的创 作根基还是目前的发展势头,他们都可称得上是目前韩国影坛的顶梁柱、排头兵,因此 值得我们加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期待通过对他们的阐释与分析能给中国电影带来一 些思索和启迪。

一、世界三大电影节获奖导演

1、林权泽

1936年生于全罗南道的林权泽素有韩国的“电影教父”、“国民导演”之称,被誉为 韩国影坛的一代宗师。暗流涌动的民族电影复兴的浪潮里,林权泽之于韩国电影的地位 ,正如黑泽明之于日本电影,阿巴斯之于伊朗电影一样,以其精神领袖的号召力和源源 不断的创作力为本国电影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1962年开始拍摄第一部影片开 始,林权泽对于电影的理解经历了从仅把它当作纯粹的谋生手段,到视为终生至爱的艺 术,再到融注自我哲思的载体这三个阶段,近百部电影成为他孜孜以求勤勉探索的明证 。林权泽电影一向关注的是历史反思、文化寻根以及对艺术的忠诚、对女性的悲悯等带 有世界普遍性意义的主题,一直以来,他怀着一颗对韩国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制作了 大量打上韩国文化烙印的电影,不断以深沉的故事、唯美的影像、悠扬的音乐来展现韩 国的民俗风情,力求在历史的悠长厚重里探询人性和文化的彼此消长交集,通过美轮美 奂、几近透明的画面,平静却鲜明地将民族情感缓缓倾注,从而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早 在世界影坛产生影响并被认可的导演。

2002年,林权泽用《醉画仙》将韩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代表人物——天才画家张承业颠 沛流离、狂放不羁的一生搬上了大银幕,成就了自己空灵逸动、潇洒宁静的大师气度。 影片浓厚的东方神韵征服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和观众,为他赢得了“最佳导演奖”的桂 冠。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如诗、如画、如梦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看作是呕心沥 血的林权泽用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在自己的艺术人生上描下了重重的一笔。相信一向以 韩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状态启迪观众的林权泽导演会在其日后的影片中进一步 展现韩民族独有的面孔和声音。这位已近七旬的老人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捍卫着韩国电 影的尊严,其作品成为韩国现代史和电影史的见证。

2、李沧东

1954年出生于大邱的李沧东在做导演以前的身份是小说家、剧作家、所以他的电影总 是由自己撰写剧本,从而保证了其影片普遍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故事情节既曲折生动 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饱满、性格丰富而不脸谱化、概念化。执著于挖掘生 命真实的李沧东导演,始终把目光紧紧凝聚在社会、人生以及人性本身。他的电影的出 发点都是人,而且关注的往往是被主流社会遗忘或抛弃的小人物,对人性中真善美一面 的呼唤和颂扬是其电影的主旋律。同时,李沧东影片对现代韩国社会中的丑恶阴暗面保 持着清醒的批判意识,对生活在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充满着基于理解 、同情基础上的审视和观照,从而在对社会和人性的刻画与挖掘上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 深度。

2002年,李沧东的《绿洲》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新人奖,扬名 海内外。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处于弱势的小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在此基础上的可贵爱 情,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对人性的拷问,并且融合了理想与现实,梦想与尘世 ,探讨了爱与希望、沟通与理解等终极问题,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如果说林权泽的《 醉画仙》在戛纳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该片所反映的东方文化、乡土情趣吸引了世 界电影圈的注意,以及评委们对林导演40多年用近百部电影探索商业主义与作家精神的 坚持不懈表示敬意,那么,对欧洲电影界来说,给之前没有多少名气和影响、只拍过3 部电影(另两部为《绿鱼》、《薄荷糖》)的李沧东颁奖可以看作是对其电影本身认真评 析后的结论,表明韩国电影用自己的努力真正靠艺术本身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2003年3月,在韩国文化界的共同推举之下,李沧东出任了韩国文化观光部的部长,成 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导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长的人,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韩国电影的胜利 和光荣。期待身居高位的李沧东能为韩国电影创造更好的内外部环境,促进电影市场的 进一步繁荣,使韩国电影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然更期待他还能有机会尽快拿出自 己的电影新作,一如既往地用其戒除了浮躁与喧嚣、处处流露着悲天悯人情怀的电影去 表现韩国社会和韩国国民,以其厚重沉稳的电影继续温暖感动我们。

3、金基德

个人风格强烈的创作型导演金基德1960年出生于韩国庆北奉化,因其电影的极低制作 成本和超快拍摄速度被称为“游击式”的另类导演。有过在法国专修美术经历(1990—1 992年)的他所拍摄的影片在视觉上充满了水墨画般或绚烂或幽暗的迷离幻景,影片中那 些往往被剥夺了生存基本权利、失去了做人起码尊严的边缘人物就在这样的画面下悲惨 演绎着激烈的性、暴力、死亡等主题。金基德用饱含血和泪的影片关注被损害后绝望、 堕落中挣扎的人间百态,同时在黑暗世界里闪现出的希望的火花和美好的幻想也被他敏 感地捕捉。金基德像苦行僧一样按照自己的方式拍着电影,一部又一部地揭示出生活在 社会底层的人的辛酸、鄙陋和难以满足的欲求。金基德的电影在国外电影节上频频亮相 ,得到过威尼斯、多伦多、汉堡、鹿特丹、布宜诺斯艾利斯、高雄等十多个电影展的邀 请,也曾被韩国媒体称为21世纪最具领导潜力的韩国导演,不过他的电影在国内外引起 的争议还是颇多的。

2004年2月14日,第54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金基德因影片《萨玛利亚女孩》荣获银 熊奖最佳导演奖,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个获得奖项的亚洲导演。与《春夏秋冬又 一春》不同,《萨玛利亚女孩》的故事发生地转移到了城市,一向喜好剑走偏锋的金基 德在这部11天就拍摄完成的电影中依然保持了新锐、大胆的风格,用优美的镜头语言讲 述了一个残酷的青春少女卖春、警察父亲痛苦复仇的故事。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少女题 材的情色片,而是触及到了友情、爱情、亲情、人性、罪恶、忏悔与拯救等众多问题, 摒弃了轰轰烈烈缠绵悱恻的畸恋、虐恋(这在金基德过去的影片中随处可见),直指人生 的失落与迷惘。

金基德一直倡导鼓励电影要突出艺术性和彰显个性化,他极具进攻性、不同寻常的思 维模式就像一把锋利无比、闪着寒光的解剖刀,一下子划破了人内心里最隐蔽的角落, 使世界的荒诞无常,人性中善与恶的难分难解等具有一定现代意义的命题顿时暴露无疑 ,理性与非理性复杂地在他的影片中交织缠绕。整体上而言,金基德永不固步自封、勇 于创新的精神为韩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他带来世界性的瞩 目和声誉,使其在韩国影坛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本土电影市场商业导演

1、康佑硕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康佑硕一直是韩国商业娱乐片导演的第一人,曾在电影 杂志Flim选定的“韩国电影实力人物100人”中位居榜首。拥有多年在韩国电影圈摸爬 滚打经历的康佑硕始终把观众奉为上帝,以调动观众的观影热情,使观众心悦诚服、心 满意足地走出电影院为己任。总之,康佑硕用自己的一腔热忱为韩国本土电影市场的培 育、成长和昌盛,为韩国电影工业的迅猛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佑硕的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韩国国内观众趋之若骛地走进电影院并得到普遍欢迎和 赞誉,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主题及题材的选择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且普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涉及民族、政 治、社会阴暗面等),从而使影片一经推出便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以康佑硕导演的新 作《实尾岛风云》(2003年12月24日上映)为例,这部影片根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韩之 间紧张对峙达到高潮时互派敢死队刺杀对方元首的真实事件改编。以这段历史来拍摄电 影,敏感性自然是毋庸质疑的,不过康佑硕还是毅然担起了这一题材。这从外部环境来 讲应归功于韩国整个电影业宽松而民主的气氛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作上的开放和自由,从 导演自身来讲则体现了其对社会状况的敏锐洞察、良性思索和直面历史与现实的勇气和 智慧。《实尾岛风云》上映58天就突破1000万观影人数大关,由于韩国总人口不过4800 万左右,《实尾岛风云》又是15岁以上观看级,所以等于3个韩国成人中就有一个去电 影院欣赏此片。韩国本土电影市场可以达到如此繁荣的景象,像康佑硕这样的娱乐巨匠 功不可没。

(2)类型元素的多元化和杂糅性保证了影片在诸多层面触及观众的神经,吸引观众的眼 球。康佑硕一向致力于在电影中天衣无缝地将引发观影欲望的众多商业片类型元素融合 到一起,普遍受观众青睐的动作、言情、喜剧等成分在他的电影中被巧妙地缝合,同时 他又适时适地加入一些处理得当的暴力场面和性调剂,满足了观众部分潜在的观影需求 。康佑硕上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两个警察》(又名《锄暴特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片中既有警匪之间的追逐,打斗、枪战等热闹场景,又有资深警察与老婆、新手警察 与情人之间的卿卿我我、打情骂俏,另外演员们有意为之的夸张滑稽动作和幽默诙谐台 词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最终此片荣登1994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证明了康佑硕可谓 是深谙普通观众心理的老手。

(3)康佑硕将自己的电影定位为商业娱乐片,但决不单纯地为商业而商业、为娱乐而娱 乐,而是同时尽力在影片中融注社会分析和人性思考。“好莱坞电影的基石是这些影片 的基本伦理和道德规范;这些人情、人道是现代商业社会所承认和需要的共同契约,这 些价值观是大多数人们所承认的共通的、基本的价值观和共同伦理、共同情感。”(注 :郝健《奥斯卡的话题》,《戏剧电影报》,1999年4月30日。)以上对于好莱坞的分析 也同样适用于如今电影商业化搞得轰轰烈烈的韩国,适用于康佑硕导演。《两个警察》 可不是简单的一场闹剧,从片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新老两代人因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而 产生的既彼此摩擦碰撞又互相理解认同的微妙关系,认识到个人一方面想要融入社会从 而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向社会妥协,一方面又想要尽量保持自我,不迷失自我的困难以 及寻找二者之间最佳契合点的努力;康佑硕使新片《实尾岛风云》不仅拥有了激荡人心 的动感视听魅力,而且散发出浓厚的人性启示。野性残酷的孤岛生活,沙滩上铁丝网下 的集训,丛林里淤泥中的搏斗,死囚与教官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共有的挣扎与迷茫、 团结和背叛——这一切使整部电影从始至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和悲剧色彩,震 撼了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2、姜帝圭

在韩国电影界,姜帝圭一直以勇于挑战新题材、在影片中加入令观众意想不到的元素 而著称。作为典型的商业片导演,难能可贵的是姜帝圭并不像有的同行那样胡编乱造、 粗制滥造从而以影片的高产来赚取利润,而是精雕细刻、厚积薄发,9年只推出了3部电 影,但每一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且在韩国影史上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位置。正是其严谨 、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保证了他的电影能得到观众的信赖和支持。

1995年,姜帝圭的处女作《银杏树床》(又名《隔世琴缘》)问世,这是一部融合了科 幻、神怪、武侠、言情等众多类型元素的倾力之作。姜帝圭说:“我想通过第一部影片 给韩国电影搭建一个框架,这个实现了……这部影片是鹤立鸡群的。”(注:《南方都 市报》,2003年11月12日。)公允地讲这部电影如果拿到今天来看也许并不能让人眼前 一亮,但考虑到1995年时的韩国电影还远未像今天这样全面开花,而是普遍类型单调、 元素匮乏的客观情况,这部电影在当时的确是独树一帜的,这充分体现出姜帝圭在近期 韩国电影史上的开拓之功。

1999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为韩国电影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极大吸引了国人 对本土电影的关注,以此片为界韩国电影开始在韩国影院起到主导作用。《生死谍变》 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为韩国电影的振兴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世纪之交韩国电影勃兴的标志。当然,《生死谍变》的成功存 在诸如电影配额制的保护等外在因素的原因,但就影片自身的品质而言,基于朝鲜半岛 南北分裂的真实事件所改编而具有的题材的新颖和敏感,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恨情 仇,节奏强劲、动感十足的枪战、搏斗场面等等,无疑这些都极大刺激了韩国民众的观 影欲望,从而能够振奋原本疲软的国产片电影市场,给国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感动 。拍出《生死谍变》后,姜帝圭得到无数赞誉,被称为“韩国最著名的商业电影导演” 、“韩国电影商业奇迹的缔造者”,在欧洲电影界也得到推崇,俨然把他当作可与好莱 坞抗衡的亚洲电影代表人物。

阔别大银幕5年后,姜帝圭重新出山,于2004年2月5日推出了石破天惊的史诗性战争巨 片《太极旗飘扬》,制作费高达148亿韩元,讲述了3年“韩国战争”(在韩国又叫“6· 25战争”,我们通常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或“远东朝鲜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两兄 弟之间的手足情深,表现了民族分裂的惨痛历史里所发生的悲剧。影片不仅展现了战争 带来的巨大灾难,并且把对战争的批判控诉上升到了人性因战争所受到的伤害和异化的 高度。韩国电影中一贯彰显的民族情结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到了极至,对历史厚重的描绘 与对战争后果的反思,都凝聚在民族情结之下,从大场面的战争戏到细节处的情感戏, 观众无疑都能强烈地受到感染,这构成了本片的主要情感基调。《太极旗飘扬》首映第 一周就吸引了180万观众,刷新了《实尾岛风云》刚创下的159万人次的周票房记录,上 映13天观众人数就达到了500万名,比《实尾岛风云》还提前了6天,又以更短的时间突 破了1000万观众的记录,向1500万人次进军。与此同时,《太极旗飘扬》在海外已确定 了1000亿韩元的销售额,并在洛杉矶“美国电影交易会”(AFMA)上引起了米拉麦克斯、 索尼、环球等世界级电影公司的高度重视。姜帝圭导演的创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总之,韩国导演们或执著于传统文化、民族情感(以林权泽为代表),或致力于社会批 判、人性呼唤(以李沧东为代表),或醉心于现代意识、心理解剖(以金基德为代表),从 而在国际影坛树起一面面旗帜;或极力培育开拓国内电影市场、挖掘把握国内观众心理 (以康佑硕、姜帝圭为代表),结果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票房奇迹。——最终他们殊途同归 地用各自的方式为韩国电影的振兴添砖加瓦,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众人拾柴火焰高”。韩国电影在世纪之交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一人之 力。就导演这方面来讲,除了以上论及的5位,以《我的野蛮女友》、《爱有天意》(又 译《不可不信缘》)等电影给国内外无数观众带来欢乐笑声和感动泪水的青春言情喜剧 片导演郭在容,以《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老男孩》(刚刚获得第57届戛纳 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影片显示其对南北分裂问题诚恳而又沉重的审视以及哲理思辨色 彩的导演朴赞郁,以《猪堕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生活的发现》等片体现出 高度实验精神的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独立电影人洪尚秀,以《开心见性》、《偷情家 族》等带有情色意味的影片犀利、尖锐地探讨情爱、性爱、婚姻家庭问题的林常树等人 都拥有在日后韩国电影史上镌刻下自己名字的实力。老、中、青三代电影导演携手撑起 了韩国电影的一方天空,并使这片天空具备了在国外和国内持续晴朗的发展潜力和迹象 。

标签:;  ;  ;  ;  ;  ;  ;  ;  ;  ;  ;  ;  ;  ;  ;  

韩国重要电影导演述评_金基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