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害事故是煤矿行业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损失严重等特点,不仅会给矿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而且极有可能发生职工伤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煤矿地质工作的勘察与探究,明确该地区的地质构成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并结合防治水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害预防措施,减少乃至消除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
关键词:煤矿地质;防治水;水害事故;必要性
一、煤矿地质工作
1.1工作内容
在煤矿地质工作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构造地质、断层、煤岩样、煤柱、水文、瓦斯和伴生矿物,及开采和掘进地区的地质类型条件等特征和其变化规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类型划分。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探掘分离的预测预报工作。作为煤矿地质工作者,要将煤矿所在地的地质类型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消除,从而实现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这一最终目的。所以,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现状是,很多煤矿企业在开采之前对相关的地质研究不重视,主要体现在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较为缺乏,使得煤矿在开采前,缺乏准确的地质勘探和相关调查,就进行盲目开采。还有一些企业在煤矿开采前,虽然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勘勘探,但由于相关的操作技术不合格、研究方法不合理等技术原因,未能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
在水文地质工作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相关地质工作人员未能理清含水裂隙带与地面河流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二是老空水与断层水之间的联系未被充分考虑;三是工作人员没有将研究重点放在水储量与煤炭资源储量上。除此之外,由于对矿区地质条件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并没有将地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因此,难以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理念和技术要领,导致整个地质工作存在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不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煤矿防治水工作
2.1工作内容
煤矿的防治水一般包括七项,即:探、防、堵、疏、排、截、监。其中“探”是指采用超前勘探方法(超前物探、钻探相集合),查明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的具体位置和贮存状态等情况;“防”是指合理留设各类防隔水煤(岩)柱和修建各类防水闸门或防水闸墙等;“堵”是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或导水构造、裂隙和陷落柱等导水通道;“疏”是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是指完善矿井的排水系统,排水管路、水泵、水仓和供电系统等必须配备;“截”是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监”是指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必要时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这七项内容概括了防治水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预防煤矿水害的基础工作和手段。
煤矿水害事故主要包括透水事故和突水事故:
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在煤矿水害事故中较为常见。
在煤矿开采中,突水事故也是常见的水害事故之一。老空水又名老窑水,是指以往某地区经过采掘破坏以后形成的采空区,经过时间推移,被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就在采空区里形成了积水。当再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活动时,如果巷道接触到该水体,采空区内的积水就会以巨大的力量涌入井下,后果不堪设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发展现状
就目前煤矿业发展现状而言,一些煤矿企业水文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水害防治技术人员欠缺集体操作经验。甚至有一些煤矿企业的防治水工作更是达到了“无人管、不会管”的状态。由于没有相应技术理论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懂透水征兆知识和水害的专业知识,针对突水事故的发展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全面,无法很好的预测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致使本可以避免的水害事故仍然发生,直接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给煤矿企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有效增强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相关负责人员需要重视水害事故的危险性,并采取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方式对水害加以防范,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相关技术人员要全面掌握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并明确地面塌陷范围的内容,包括相关井区的积水面积以及深度。第二,要结合地区降雨量的气候规律,并与水害事故进行统一研究和分析,建立水文勘测站点,并对该地区水文变化进行有效预测。第三,结合地区雨季,对煤矿内部的各个排水系统进行全面仔细的排查,针对存在故障的排水系统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输排水系统的完好无损。
三、煤矿地质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煤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显著特征就是其预见性与超前性,而在煤矿采掘过程中发生的水害事故显著特点是突发性,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危害,一旦无法有效地进行科学防治,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煤矿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煤矿企业只有通过将地质勘查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保障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煤矿企业在前期要全面做好地质勘查工作,为之后的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科学数据资料,实现各项技术的实施,防治水技术人员能够按照地质勘查相关信息数据,合理设计出图件,将煤矿开采区域的积水情况与地质特点表现出来,从而保障后续采取防治水措施的有效实用性,制定出来的防治水方案符合该区域的地质特点,发挥出防治水工作的最大作用,有效避免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将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融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煤矿地质工作与防治水工作结合的有效措施
4.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在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的身上。管理人员还应该提高自身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任何,并在开展防治水工作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技术人员,对水害严重以及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矿井进行调查和研究。
4.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煤矿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矿井水害常见问题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发生的水害灾害进行预测,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如在开采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地质调查工作,并根据当地具体的水文地质特点以及地质情况等及时地调整应急预案,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个个体中去。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力度,在提高员工综合水平以及安全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只有员工掌握了相关的地质勘测技术和防治水技能,才能有效地降低煤矿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4.3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做好防范措施
要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做好地质调查工作,并完善监测系统。当监测到水文地质条件出现一定的波动时,应该及时调整之前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并对矿井的水害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地推广新型的防御设备,提升防止能力以及抵御能力。此外,在雨季来临之前,煤矿企业还应该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和准备工作,如对排水设施、防水设施以及防洪建设等进行检查,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水害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在现今煤炭行业的发展中,企业要充分重视防治水工作。在煤矿建设前,一定要保证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将地质探查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开采的全过程之中,尽力减少煤矿地质灾害及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振光,陈阳.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6).
[1]刘士君,张万曼.水文地质勘测对新华勘探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分析[J].煤炭技术,2012(07):164-165.
[2]张永军.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影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2).
论文作者:郑根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煤矿论文; 水害论文; 地质论文; 工作论文; 事故论文; 是指论文; 矿井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