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 11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结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院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为例,随机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经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综合护理模式对实施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恢复时间快,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结肠癌;应用效果
结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果的变化,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发病率已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结肠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大大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由于结肠癌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严重不利于预后[1]。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6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0±5.0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38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0±5.50)岁。
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得出结果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通过饮食控制、身体清洁、生命体征监测、抗生素的使用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工作。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理疗与宣教
于术后1d通过照射红外灯进行腹部照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照射时间,或者通过超声导入治疗仪进行理疗护理,1天2次,每次不超过30min。分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用便捷的媒介进行健康普及,如健康知识小册子、短视频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协助家属监督患者用药。
1.2.2心理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不单单只针对患者机体的各项指标,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避免患者自行盲目猜测病情,当病情出现问题时及时与患者沟通,采取相应措施,告知患者进一步治疗的措施,尽可能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度。
1.2.3饮食与康复
术后8-12h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饮水,拔除胃管后可解除禁食,以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补充蛋白质,维持酸碱平衡,降低胃担负。适当的运动能有利于防止患者肌肉萎缩或者产生压疮症状,还能帮助患者肠胃蠕动,促进肛门排气。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两组患者肛气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当结果P<0.05的时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下表1可以得知,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全方位的为患者考虑,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医院科学规范管理,推动医疗水平提高[2]。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患者能够得到恢复,但对肠道功能会产生一定阻碍,加上患者术后容易引起负面情绪及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从理疗、宣教、心理、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经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胜一筹,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综合护理模式对实施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患者恢复时间快,护理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邓佳静.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0).
[2]杨秀英,张大威,邵弘,等.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52-154.
[3]张丽华,刘彦荣,郝素革,等. 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
论文作者:张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结肠癌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功能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