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玉环市清港中心小学,317605;2.浙江宁波北仑明港中学,3158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受到了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是当今教育的重点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和小学科学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传统性思维比较严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没有提上相关日程。在当前的教育中,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重视对课堂的创新,开展大量实践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属于发散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和掌握,同时在这基础上实现新的创造。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上也时时刻刻都在创新,这为教育行业也提出的新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相关的教育时,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开展科学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新课改中已经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大部分小学科学课堂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大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程。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和其它事物、环境密切相关,互生互存,很多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物体,实则上通过仔细思考观察,都会发现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创造性思维虽然名曰“创造”,但是本质上就是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再将各种事物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事物,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不是什么创造物体的能人,他们只是善于观察事物,从而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完成了有机地创造。我们人类所有的发现都是来源于大自然这个伟大的母亲,还有我们人类自己创设的社会生活,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呢?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利用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鼓励学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重视,促进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而要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的注意,从而养成观察日常生活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要积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找到杠杆的原理和其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做好备课准备。在课堂中,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放轻松,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们进行“聊天”: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课之前,要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这需要看看你们谁最细心,谁最喜欢观察生活。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东西能够用较小的力气就能够让一个大重量的物体完成运动吗?很多学生马上开始开动自己的小脑瓜,有的同学想到自己的爸爸在修各种物体时使用的扳手,有的同学想到了自己开关电灯时的开关,有的同学想到自己骑自行车时的踏板。纷纷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表扬。
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积极发现生活问题
自觉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而根据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没有问题的提出,也就没有思考的方向,没有思考的方向,那就是空想,由何来创新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题是激励人们积极探索和思考最后得出解决的不竭动力源泉,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在开展相关的科学教育课堂时,也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自己在生活中的疑惑。比如有个孩子提出:为什么洗衣机紧紧靠旋转就可以把衣服洗干净并且还甩干?这就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思考产生的问题。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到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就产生思考:哦,原来是滚筒里面的水也跟着旋转,从而拍打衣服,衣服之间也相互摩擦,进一步想到,有没有可能就是发明洗衣机的人,他自己把衣服放在桶里,觉得很好玩,旋转桶,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可以衣服洗干净。有个学生再提出:我平时也会这样,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充分激发其他学生的响应,激发了整个课堂积极讨论的氛围。
另外,在科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两种目的,一种是由于思维的碰撞和相互质疑学习才触发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悬念,引发学生之间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产生实验的渴望,来证实自己的想法。第二种是由于实验现象,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思维碰撞。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动手,并且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和认知的差别,从而不由自主地对实验现象追根究底,去探索出现这个现象的真实原因。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都有着重要的相同点,那就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为前提,激发学生产生问题,从而积极去探究,去创造。
三、促进学生结合生活,自觉思考解决问题
自觉观察生活现象,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而从中发现问题,为人们创造提供了可能性,而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前人所留下来的知识基础,就是为了给后人的创新做好准备,所以在当今时代,如果只是对别人留下来的知识按部就班,那我们就跟如今没有进化的黑猩猩没有什么不同。正是因为那些懂得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们,才创造了如今的社会。所以教师要重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实验课时,有个学生对于螺旋桨为什么能够产生风动能产生了强烈地好奇心,而这个同学的问题,也引来了其他很多同学的关注,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交流讨论。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已见,思维充分碰撞。但是这个问题仅仅通过讨论是很难解决的,教师可以不急忙进行解释,而是为学生布置作业,自己课下去收集和整理关于螺旋桨的资料。第二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当小老师,为大家解释,从电风扇到风车,到飞机,再到轮船螺旋桨…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充分促进学生成长,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展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课时都还没有更新相关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也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在新时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创造性思维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认识事物、创造事物的思维,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知识拓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对人发展的重大影响,抓住学生的小学黄金发展阶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思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实践,切实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徐灿.觉则思,思则创——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7,(03):30-36.
[2]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58-161.
作者简介:丁毅(1978.11-),男,回族,黑龙江省人,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单位:浙江省玉环市清港中心小学。
论文作者:丁毅1 张洪明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创造性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事物论文; 发现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