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领导核心的艰辛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代论文,领导核心论文,艰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就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28年,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新中国50年,党在理论建设上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正带领我们胜利迈向21世纪。
一、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也提出过进行这种和平赎买的政策和方案的轮廓,但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化三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创造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理论和做法。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行之有效的第一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最初是学习苏联的经验和做法。但毛泽东同志很快就提出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搞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写下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可以看作是这个探索的开始。随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全党工作的中心等许多正确的方针和设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党的八大的方针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它是这个探索的继续。
党的正确理论指导在实践中取得了回报。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 %,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增加26元。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偏差。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困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更是一场大的劫难。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
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也有好的文章,好的思想。特别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的9个月中和1960 年以后5年的调整工作中, 我们党也还形成了一些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1960年后,毛泽东同志在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开始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理论反思,提出了不少好的思想。他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领导全党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条例。使党的工作重新纳入了较为正确的轨道,为国家形势的好转奠定了基础。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问题,明确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口号。随后,他又提出“两步走”的战略设想,这个设想的第二步就是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些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因此,到1966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像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说:“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邓小平同志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地方,指出,从中国自己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他多次提到,毛泽东同志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是对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世世代代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同志同时也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教训。他把这些错误分为两类:一类是照搬苏联的模式。他说:苏联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261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另一类错误是我们自己的,“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第3卷,237页)建国后我们的错误最大的一条就是不重视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落后了。他还说,我们主要的毛病是犯了“左”的错误。“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3卷,269页)他提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讲究经济效果。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随之逐步增加人民的收入。”(第2卷,312—313 页)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第3卷,第290页)
正是在这样认真地、实事求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实践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并阐发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在党的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四大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样,我们党通过14年的艰辛探索,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构筑跨世纪宏伟蓝图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妥善处理国内和对外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领导全党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以后,党在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跨世纪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新鲜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这次全会审议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发展战略作出具体规划。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这一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和特征做出新的概括: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国5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科学理论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有了科学的理论,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从1997年起,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钢的年产量1998 年为11559万吨,由1949年的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煤的年产量,1998年为12.5亿吨,比1949年增长38倍。粮食为49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3.3倍。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1998年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战胜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7.8%,达到79553亿元。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也得到巨大的发展。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达到73%,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5%,25岁及25岁以上的人口中, 受中等教育的比重为42.5%,已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在不少领域已开始走向世界前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农村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人均80 元提高到1998 年的人均2973元。城镇居民199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推进,不同力量、不同集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和竞争,将会在下一个世纪呈现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这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的最可靠的保证。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进取,21世纪的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毛泽东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