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行业发展论文,现代物流论文,医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本身极其特殊,其在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重要环节上滋生的诸多问题亦是由来已久。医药生产工艺的落后与陈旧、流通环节的漫长与烦琐、竞争秩序的混乱与芜杂、政府调控的缺位与失范,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使国内医药行业无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长期在全球医药行业格局中找不到相应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并拉起全面改革的序幕,强调医药分业、强化价格管理、推行医药招标采购制度,希望通过一系列制度、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医药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的各类医药企业纷纷扩大自身经济规模或跨越行业改造、兼并、重组,希望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然而,政府的“猛药”虽重却一时难治沉疴,改革难以在朝夕之间即见功效;企业自身的“跳水”、“抢滩”动作却又实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时间,行业内部硝烟四起,盘面趋于混杂,而老百姓苦苦期盼的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结果却仍为“镜花水月”。“雷声大而雨点小”又成了此次改革的无奈结局。
入世了,形势更严峻了,医药行业面临的全球化竞争压力也更大了。同时,在目前的医药行业中,政府与企业间的利害关系实在复杂,一时难以理顺。如果没有整合行业内部资源的全新思路,而仅仅是修修补补,那么改革的成效绝不会让人满意。
在此背景下,站在现代物流的角度,全面考察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现实意义和有利条件,并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医药行业在现代物流的平台上的合理规划、健康发展,不但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药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国外工商界大企业普遍采用“零库存”、“供应链”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做法,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意识到,必须加强合作,实现物流资源和业务的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其理由如下:
1、医药企业自营物流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医药企业长期以来,均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现象,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格局的存在和“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部门的自我服务完成,企业在“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浪费和损失难以计量。这种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医药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物流设施和购买物流设备;可能因生产规模过小或生产的季节性原因降低物流效率;可能因过量的物流投资而存在不必要的风险;建设物流的手段极其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医药行业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医药企业合作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我们知道,我国庞大的医药内需市场和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远未充分挖掘。我国约有1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具备物流发展所需的良好市场条件,且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均GDP对人均卫生费用的弹性指数为1.13。据此,专家估计,中国药品需求年均递增速度将达到12%。[1]因此,可以预言,中国的医药市场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需求。
面对这个蕴藏无限商机的市场,国内的医药企业却远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各企业仍旧是各自为战。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各类医药企业联手共建全方位的销售网络,发展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必将能够引导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各个环节的规律化、效率化运动,在改变中间商过多的现状的同时,还能避免受到零售药房的种种不准确信息的干扰,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更多的第一手的市场需求信息,这种合作发展现代物流的做法,将在降低流通费用的同时,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进一步说,发展现代物流,对医药生产企业而言,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保障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对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可以避免流通路上的“两头活跃、中间萎缩”,便利商品的流通,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商品的销售;对于医疗服务业而言,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保证所需的药品品种齐全,并严把“计划购进关、入库验收关、在库养护关、出库复核关、售后服务关”,使药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得到保证,客观上也将有力保护病患者的利益。
二、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有利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初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货物包装与搬运、信息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并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医药企业规模的扩大、用户的增加、市场的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逐步扩大和市场占有率日渐提高,企业的业务网络和公司网络(又称“物理网络”)已初步形成。而随着企业物理网络的发展、延伸,为满足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需要,各企业均已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电子资料交换(EDI)、企业资源管理(ERP)、物料需求计划(MRP)、分销需求计划(DRP)、有效客户反应(ECR)、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快速反应(QR)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各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已逐步建立,并正通过公用网络搭建起包括工商企业、仓储运输、银行、保险、海关、税务等多个信息系统在内的基础物流信息平台。这些交通运输网络、工商企业网络和基础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
2、医药物流管理理念的变革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管理思想和技术也相应发生了变革。当药品的生产周期缩短、流通区域扩大、顾客的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时,医药物流管理也开始重视外部关系,借用“精益物流”、“敏捷制造”、“零库存”、“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JIT)、“供应链”、“虚拟企业”等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了“药品第三方物流”、“医药分业”、“药品招标”、“药品电子商务”、“药品医务系统”等一系列强调与外部协调合作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的实际运作,将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医药物流服务的质量,为我国医药物流向协作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我国政府正加紧制定政策法规,积极扶持医药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政策、经营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国际分工与全球化经营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政府顺应形势,继2000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关规定》、《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和2001年《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药品管理法》发布施行后,2002年《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又及时出台。这些医药政策法规根据我国目前医药市场的现状、企业的发展实际和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医药改革等方方面面作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而有些规定的改变,对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4、国内、外资本持有者正密切关注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投资表示浓厚兴趣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医药流通领域对外资而言绝对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外资介入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具有相当的积极性。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在“全面规划、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的原则下,将重点支持产权多元化,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面对诱人的商机,国内的医药企业自身摩拳擦掌而跃跃欲试,国外的药厂药商则垂涎欲滴而虎视眈眈。因此,我国现代医药物流建设所亟须的一个要素——资本,在来源、数量、结构上应当能获得保证。
5、医药人才、物流人才的储备已具一定基础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我国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面对这种形势,教育界、物流界、企业界齐心协力,在2001年启动了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工程。据了解,在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在教育部备案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有9所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大学等,正在筹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2]同时,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下属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举办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培训、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职业资质认证,已经在2002年正式开展。而医药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已有(医药)工商管理、(医药)国际经济、(医药)国际贸易、药事管理等。因此,物流人才与医药管理人才的培养均已具一定规模,两个专业的人才完全可以合作,共同组建医药物流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库。人才紧缺的局面在短时期内可望获得改观。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路
为彻底改变我国医药行业中“运输+仓储”的传统物流模式,必须先行研究如下两个问题:其一,如何就现代医药物流的系统发展进行规划?其二,如何建设具有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统一格局的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作者将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战略规划
为解决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根据物流系统理论和供应链理论[3],就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明确提出如下总体思路:“为有效实现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目的,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各医药工商企业、医疗服务业、横向或纵向联合成的医药企业集团的物流机构、物流专业企业为主体,执行协同化物流发展战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各个分散的物流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成规模的,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医药物流系统”。
这条思路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医药流通的“降费增效”,即通过对资源重新配置和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利用医药行业本身具有的品种、仓储、质保、运输、人才、管理等方面条件,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对传统医药企业“购、销、调、存”自成一体的低效率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借此达到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最终目标。
我们知道,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可行性研究、政策咨询、规划、设计及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体制、机制、资本整合及组织结构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强化企业的内部优化和战略合作,打破单个企业的绩效界线,通过产供销的相互协调和统一运作,实现物流的系统化,以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因此,作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给建设该系统的诸多参与者赋予清晰、明确的角色定位,如此各方才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实现现代医药物流系统长期、稳定、和谐的运转。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统筹规划,创造环境;地方强化协调,规范行业;企业自主运作,形成市场”的定位原则,让系统建设的各参与者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在各自的角色清晰之后,问题便转化为“各参与建设者特别是医药行业的各企业如何在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发展战略下实现共生共荣?”作者认为,各参与者戮力同心地执行协同化建设方案[4],对于现代医药物流系统化的改革与建设是相当必要的。
(二)建设方案
如上,我们已经在整体上确定了在我国医药行业“建立现代医药物流系统”的思路。但是,作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的主要参与建设者——制药厂(医药制造业)、医药批发和零售企业(医药流通业)、医疗服务业乃至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业)等相关企业的具体发展又应当采取什么方案呢?
现有如下两个备选方案:
方案之一,提倡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物流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以形成联合效应,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药品流通和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与外资抗衡的能力。
方案之二,着重挖掘各类医药企业的现有资源潜力,把着眼点放在现有资源的利用上。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的仓储运输条件和业务网络进行改组改造,采用利益驱动把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现有的物流能力联合起来组建新的专业物流企业(单纯从事医药物流业务或综合从事多行业物流业务),培养医药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新业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方案之一强调在既有医药企业之间,在彼此的供需关系上实现更为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而并未谋求建立一个新的专业物流业;方案之二则强调构建一个独立于既有的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医药销售或医药服务业之外的专业的医药物流业。其实这两种方案都在不同方向上揭示了医药行业各类企业在医药物流系统化过程中所应进行的因应努力,即在一个方向上,努力实现现行各类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以取代原先在供需上的竞争关系,建立更稳定、更长久的供需关系;在另一方向上,在现行各医药业之外,努力组建新的专业物流企业,把原先各类医药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培养出一个独立的医药物流业。该两个方向的相应策略可表述如下:
其一,由一般医药企业推行的物流系统化:(1)企业内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采购、库存、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有机结合;(2)交易双方之间,通过物流业务合作,实现业务过程的合理化,如医药商业企业对医院药房的接管;(3)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间,共同开展物流活动,实现规模效益,如共同配送系统,共同集货系统。
其二,由专业医药物流企业推行的物流系统化:(1)物流手段间:实现不同物流手段的结合,如综合运输网,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2)物流需求间:通过需求的集中、组合等实现系统化,如小批量的配载运输;(3)物流企业间:实现合作,如共建配送中心,共享信息系统等。
总体来说,这两个方向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因此,作者认为,当前适用于所有各类医药企业实施“现代医药物流系统”发展思路的具体方案是:“树立物流资源社会化、市场化的观念,面向社会化建立现代物流组织,即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把现代仓储企业、运输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房、医药批发和零售企业建成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富于竞争力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医药物流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外包性的、具有现代物流内涵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实现各类医药企业的物流资源的最佳整合。所有这些主体彼此相互独立的同时,又以相当紧密的供需、委托、联合等合作关系相互联系着,共同构建成中国的现代医药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