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设计探讨论文_徐志惠

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设计探讨论文_徐志惠

山西晋通诚信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省 030600

摘要:针对现代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对于数据通信的需求,对现代通信方式进行对比,表示现代电力通信系统具有多种问题。为了能够对电力系统问题进行解决,提高电力通信质量及效率,就设计了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系统。

关键词:EPON技术;电力通信;设计探讨

随着智能化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效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般来讲,通信网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系统运行时,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技术模型。其中,EPON技术的可靠性较高并且能够灵活扩展,因此,成为了首选技术。另外,EPON技术还可以在同无源光网络完全适配的情况下,切实将以太网接入,而且也能够减少网络建设投资成本。

一、EPON技术概述

EPON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结构本身融合了以太网和无源光网络,使得其整体技术运行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借助广播下发指令,能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真正实现了信息的系统化共享目标。当数据从光线路终端传输到光网络单元后,技术结构能借助时分复用机制对数据进行汇总,再从光网络单元回传至光线路终端,也就形成了数据的全双工双向传输,为数据信息的交互应用奠定了更加有效的运行基础。

二、分析EPON核心技术

要想对EPON技术模型与使用价值进行分析,就应该统一处理核心技术并进行系统化控制。首先是EPON上线信道复用技术。在应用技术架构时,基本是利用MPCP,可以把其融入到MAC当中,而且能够运用时分多址来传输信息与数据。光线路终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按时间片来分割信息,并不适用于光网络单元,利用其来系统化重新组装QOS,可以切实把十个802.3帧结构组装成为时间片。其次是EPON随插随用技术,在应用技术时,因为不同接入点的光网络单元可能向光线路终端随时传送数据与信息,再加上不同的光网络单元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延时的问题,而且时间间隔较短。所以,一定要确保光线路终端的测距功能,应用延时补偿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时间间隔较短的问题,从而使光网络单元的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是EPON突发信号处理技术。由于光线路终端架构必须调整光网络单元传送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反应,而且信号可能在十比特时间间隔内发出,由此可见,要想确保数据收发的基本功能,就应该统一处理光元件并对其进行整体控制,从而有利于保证处理突发信号的能力满足相关要求。

四、EPON应用在电力系统通信设计中的意义

通信系统是承载电力系统传输项目的重要系统结构,不仅能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也能践行自动抄表以及维护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能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交互。因此,要想实现智能电网的管理需求,就要结合新型技术,针对实施监测和保护项目更多的关注,确保能从根本上维护期可靠性先进性以及实用性。而在通信系认中应用EPON技术,能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另外,在系统建构优化通信设计体系的过程中,能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保证电能质量得以全面优化,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能损耗数值和维修费用,保证电力系统通信结构运行效率的有效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设计

(一)EPON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

EPON技术主要是利用业务节点接口和业务节点相互连接,利用用户网络接口和用户设备相互连接。OLT属于EPON的核心内容,其能够对ONU广播实现数据的发送、宽带的分配等功能,ODN属于点对多点结构,一般都是利用树形连接方式实现,并且其使用以太网网络协议通信,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并且成本较低、宽带的分配较为灵活,管理维护较为方便。

(二)方案设计基础

在实际设计方案中,要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集中整合,光网络单元在变台区控制箱内部,不同光网络单元会具备4个以太网口以及4个串口。本文将RS485/RS232接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和数据采集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确保整个应用结构能和上行接口的有效连接。在通信系统中,要建立不同的保护方式,对相关结构设计关联进行统筹处理,确保a站和b站能建立“手拉手”线路全保护体系,在单链路结构中,需要采取半保护方式,提升整体系统内数据传输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的通信设备要建立整体结构设计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个,分为EPON网管系统、交换机以及服务器。建立两个不同的变电站SDH,运行不同的光线路终端结构。在光路结构中,借助分光器和光网络单元对终端信息进行交互,确保建立“手拉手”线路。

(三)通信节点设计基础

借助二十四个EPON网络接口的光线路终端对a变与b变实施了整体性组网设计。其中,A线+B线的情况下,a变与b变无源光网络数量都是3,并且b变方向终端的光功率测试结果是-18.8dB;B线+C线的情况下,a变与b变无源光网络数量也是3,并且b变方向终端的光功率测试结果是-17.6dB;B线+D线+E线+F线的情况下,a变与b变无源光网络数量都是2,而且b变方向终端的光功率测试结果是19.8dB。在线路框架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数据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通过与有关设备的数据相结合来确定光线路终端的发光功率以及光网络单元的接收光功率,从而可以从直观上看出光缆成端点的损耗值。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a变与b变的最大光功率降至22dB,可以切实符合冗余的具体要求,测试结果同理论计算结果产生的差值并未超出正常范围,有利于确保设计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论证不难发现,EPON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力通信传输网络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保障了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为提高电力通信传输网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今后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研究中应重点以EPON技术的应用为研究重点,探索出更多适用于EPON系统组网的电缆敷设结构,争取能研发出更完善、更节能的光通信设计,达到供电和电网高要求标准,促进电力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茜.浅析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设计[J].通讯世界,2017(14):97-98.

[2]庞亚杰,王志进.基于EPON技术的海岛智能微电网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工电气,2019(8):17-20.

[3]邓广昌,杨悦辉,李慧,et al.基于EPON通信技术的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1).

论文作者:徐志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设计探讨论文_徐志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