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动向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从多种角度考察。这里从五个主要趋势来考察。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国家)之间在全球范围的日益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的状况和进程。自世界经济于19世纪后半叶形成以来,其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在当代尤其显示了这一趋势的新特点。
第一,世界市场总量不断扩大。世界各国通过积极参与世界市场活动,愈来愈紧密地把国内市场、国民经济与国际市场、世界经济联结在一起。世界市场总量的扩大,表现在世界市场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的扩大上。从国际商品市场看: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世界出口额由1950年的529亿美元增至1994年4.06万亿美元。 从国际资本市场看:资本的国际流动迅速膨胀。目前仅跨国直接投资的累计量就已达到2.33万亿美元。从国际技术市场看:国际技术贸易虽在战前已出现,但其发展主要是当代(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技术贸易目前已逾千亿美元。从国际劳务市场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目前已逾1万亿美元, 相当于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1/4。
世界市场总量扩大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生产决定需求,需求也反作用于生产。一国国内市场的有限性会束缚生产的扩大趋势。而国际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给生产的扩大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世界经济、世界市场的体制、规则进一步完善。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不仅在于世界市场活动的活跃、市场总量的扩大,还在于管理、调节世界经济、世界市场的体系、规则进一步完善。
国际市场从其形成开始,就有一些管理制度、规则。特别是战后,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加,国际市场管理制度、规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包括各个领域、各种形式层次的管理、调节国际市场的体制和规则。它主要包括:①国际经济机构。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②国际经贸法规、规章、通则、惯例。例如,有关国际商品市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关国际资本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原则”、“跨国公司行动守则”;有关国际技术市场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技术转让行动守则”;等等。
世界经济、国际市场体制、规则对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在于它为市场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给经济增添活力。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调节方式,从而也是市场经济具有活力的主要源泉。国内经济如此,国际经济也如此。但是,国内市场调节也是要辅之以国家调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而国际经济又增加了民族国家的不同利益,则更需要由各国政府出面进行国际调节,才能使国际市场有序、有效。当然,这种政府对国际经济的调节,如同政府在国内的调节一样,不是要建立一种统制经济,而是要把市场经济推向国际领域,为市场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的更好的发挥创造条件。当代国际市场体制、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就是这种由各国政府出面所进行的国际自由经贸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它保障了市场调节、市场机制、市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从而给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活力。例如,日本在总结自己50年代至70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往往把这一时期国际自由经贸体制比较完善且运作较好,作为重要一条。
另外,国际市场体制、规则有利于解决国际市场上的纠纷、矛盾,使国际经济较顺利地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国际市场体制、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使国际经贸活动有章可循,一旦出现纠纷,解决起来也有所依据,发挥缓冲矛盾的作用,以减少国际经贸关系受到大的冲击甚至矛盾双方两败俱伤的损失,使国际经济得以较为顺利的发展。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区域性共同市场迅速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各个国家的市场,虽然已经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延伸到国际,但是它仍然不能不受民族国家界限的制约和束缚。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较少地受国家界限束缚的国际市场——区域性共同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即区域一体化、集团化趋势与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并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区域一体化集团是众多的,但其中意义重大的区域性共同市场有三:①欧洲共同市场:它始创于1957年3月25日,当时法、德、意、荷、比、卢签订了“罗马条约”, 成为欧共体6个创始国。而后,欧洲共同市场不断扩大和发展。1995 年欧洲联盟(其前身为欧共体)已有15个成员国。②北美共同市场:1988年1 月美国与加拿大签约建立了北美共同市场。1992年8月墨西哥与美、 加签约,加入北美共同市场。③亚太共同市场:这是一个没有协定关系的形成之中的共同市场。1994年亚太结合组织通过的“茂物宣言”规定了该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
区域性共同市场、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而迅速的流动,从而给参与区域一体化的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促进。例如欧共体关税同盟实现过程中的12年(1958—1969)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6.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额10.5%的年平均增长率。1958年欧共体成立时,其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占这些国家全部对外贸易额的1/3左右,目前这一比重已超过1/2。这无疑有助于共同市场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对于1993 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1994年北美共同市场的启动,一般估计都将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有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但也要防止其保护主义的一面。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趋势
这种开放性趋势的发展近年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开放性趋势表现之一——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成功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是在关贸总协定框架内进行的。最近一轮谈判,是1994年4月15日结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 该谈判的成功,仅在商品贸易上,就使原已较低的关税水平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它无疑增强了各国经济从而整个世界的开放性。乌拉圭回合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该组织的成立,无论是对增强世界经济开放性的深度,还是对扩大世界经济开放性的广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开放性趋势表现之二——对外开放已成为各种类型国家的普遍的政策取向。工业发达国家是一种开放较早、开放性较强的经济。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变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并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不当,也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就是近年来的一个突出事例。
四、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性趋势
在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和开放性趋势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国际市场的竞争性也在发展和增强。
世界经济竞争性趋势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从生产力方面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不断打破各国经济之间原有的平衡,是加剧世界经济竞争性的动因。②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看——市场经济的各国普遍取向,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在世界经济、世界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③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在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体的世界经济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的竞争、斗争进一步发展。④从政治方面看——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利益的冲突,使世界经济竞争、斗争比国民经济内部的竞争、斗争增加了新的因素。
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趋势
1.西西不平衡。
战后的当代,发生了美欧之间的不平衡,从而西欧的复兴;美日之间的不平衡,从而日本的崛起;归结这两个不平衡,就是美国的相对衰落,从而资本主义格局的变化。具体说,这一不平衡发展演化的足迹为: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处于一极独霸的地位;1958年欧共体成立和1968年欧共体关税同盟实现,西欧作为资本主义第二个经济中心产生;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日本作为第三个经济中心崛起;1971年美国出现1888年以来第一次外贸逆差,是美国经济实力地位相对衰落在外贸方面的标志;1971年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危机,维持了1/4世纪的以美元固定汇率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解体,是美国经济实力地位相对衰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标志;1985年,美国自1914年以来重新成为净债务国,而且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1988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美国丧失西方大国人均产值第一的地位。战后以来,美国经济实力地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相对衰落的,从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就是这样逐步由一极独霸演化为三足鼎立的。相应于经济,美国政治实力地位也发生了由一极独霸到三足鼎立的变化。
随着不平衡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美、欧、日三极的实力地位对比还将发生新的变化。
日本: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领先于美、欧,从而经济实力地位还将继续增强和提高,与美、欧的差距呈缩小趋势。相应于经济实力地位,日本将继续谋求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日本经济、政治也存在隐患、困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尚不会具备取代美国经济政治地位的实力。
西欧:一方面,目前和未来存在经济增长乏力倾向,在经济实力对比上与美国同样面临着被日本追赶的境遇。另一方面,目前仍拥有强大的经贸实力,并为未来的发展作着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在加强一体化以消除国家集团内部的不统一性上积极努力。
美国:一方面,“经济病”束缚着增长速度,经济实力地位将继续缓慢下降。另一方面,目前仍拥有世界第一的实力地位和迟滞、延缓实力地位相对下降趋势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继续保有资本主义世界三极之首的经济政治实力地位。
2.南南不平衡。
①南南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在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如下表:
从表中两个时期分别看并加以比较可见,发展中国家各地理区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平衡的,而且这个不平衡还在加剧。
1965—1980年 1980—1991年
发展中国家总体 5.8
3.3
撤哈拉以南非洲 4.8
2.1
东亚和太平洋7.2
7.7
南亚3.7
5.4
欧洲、中东和北非6.1
2.1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6.0
1.7
②南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类型划分。主要综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划分为四种类型:“最不发达国家”,“中等水平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收入石油生产国”。
③南南经济不平衡的趋势——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首先,“最不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高收入石油生产国”之间的两极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其次,“中等水平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3.南北不平衡。
①静态观察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可以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体现出来。这种优势可概括为: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处于主体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制约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等等。
②动态观察的不平衡。南北两极分化在逐步扩大。人均GNP 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世界银行1950年的统计前者为后者的24.3倍,而1995年的统计扩大为60.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