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娟
(太原市太航医院妇产科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中择时间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内,我院产科所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对照组患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引起关注。
【关键词】 剖宫产;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21-02
目前临床中已经针对产妇行剖宫产分娩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数据中显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各个阶段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负面情绪,直接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有研究中明确指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是改善产妇身心健康,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观察在剖宫产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本研究中择时间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内,我院产科所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择时间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内,我院产科所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号奇偶性进行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为:对照组方面,产妇年龄区间22~38周岁,平均(27.1±2.5)岁,孕周在33~42周,平均为(38.1±0.5)周;观察组方面,产妇年龄区间22~39周岁,平均(26.7±2.3)岁,孕周在33~42周,平均为(37.5±0.9)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适当心理指导,常规备皮、备血等;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配合手术医师的各项操作;术后指导患者对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进行饮食干预,指导并鼓励产妇以母乳喂养。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各个阶段,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1)术前心理护理。本环节中由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1d进行访视,对产妇心理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以及产妇的个人性格,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尽可能的减少并消除产妇对手术的恐惧感;2)术中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陪同患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其维持情绪稳定,暴露部位加盖棉被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同时体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手术过程当中可以为患者播放轻缓音乐,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在胎儿顺利娩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新生儿的情况,让患者放心;3)术后心理护理。由于经过手术后产妇的身体比较虚弱,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并且,术后护理人员需要调动患者家属发挥支持力量,进行育儿方面相关知识的指导,鼓励早期母婴同室内,母乳喂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态与情绪,从而达到增加泌乳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SAS、SDS评分高则焦虑、抑郁情况严重,评分低则焦虑、抑郁情况轻微。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X2检验,在P<0.05情况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0.5±1.6)分、(39.5±2.2)分,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7.2±1.9)分、(37.0±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分娩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已有资料中显示,剖宫产患者术前情绪状态高度紧张,一方面不利于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另一方面也会对术后康复产生影响,降低泌乳量。针对这一特点,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有非常确切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中数据显示: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实施有非常确切的临床效果。分析认为其优势有:首先,在术前访视环节中通过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在手术过程当中,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适时的给予产妇鼓励,在环节产妇疼痛感以及不适感方面的价值显著;术后则强调帮助产妇进行恢复,在缓解不良情绪的同时能够促进患者泌乳量的增加。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 沈雪琴,寿之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2-63.
[2]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3] 刘梅春.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5-56.
论文作者:张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患者论文; 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术前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