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邓文惠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邓文惠

(五华县华阳镇中心小学,514453)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不仅要以课本资源为依托,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要致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扎扎实实地完成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名言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是使小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莫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和最现实的因素,可以推动人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多数小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1、向学生展现阅读的魅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接触更多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品读《安徒生童话》,得到人性美的熏陶;可以看到《唐诗三百首》为他们展现的瑰丽画卷…… 魏书生老师在讲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句时,对学生说:“这样一首景色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我们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然后再使画面动起来: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鳜鱼则在水中欢快跳跃,不时跃出溪流汇集而成的深潭;然后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在大脑里放映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经过魏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子里形成了鲜活的画面,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2、增强学生自我阅读实践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读课文不感兴趣,对明天讲的课文根本不看,即使看了也是走马观花,亦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究其原因是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发现文字的内在美,阅读能力更无从谈起。要使课文的语言形式转化为学生自己真切深入的感受,就必须使学生自己去朗读、背诵等,促进朗读兴趣。只有读的量到一定程度才有悟的质的飞跃。例如,《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适当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自悟中,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高效阅读

1、向学生推荐好书

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并且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鉴别能力不是很强,在面对丰富多彩的各种的课外读物时,有的孩子信手拈来,有的孩子就会挑选一些比较稀奇的书籍进行阅读,甚至会有一些学生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就会对学生产生很严重的负面的影响。为了让学生选择好的读物,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尤其是要对儿童书籍进行广泛的阅读。教师不仅仅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择一些有益于身心发展、思想健康的课外读物。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本中的作者、背景、历史有关的故事、或者和课文的内容、形式以及写法有关的其他的文章等。同时在选择读物时,应该选择一些与自己的实际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课外读物,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以及要进行谨慎的选择。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是说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株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三、开展学生读书活动,让学生趣味阅读

1、把读书变成游戏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我开展了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签名,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五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已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十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由学生家长赞助,谁的孩子到了此级别,谁的家长就买来一本书由老师送给他的孩子)。这段时间,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不停有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孩子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等。在学生读完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后,教师可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交流探讨的内容、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儿童文学的作品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具体而定,其开展的方式方法都应不拘一格。如低年级学生的读书交流会可采取复述故事情节、诵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或画出作品中某一人物形象等;中高年级可采取交换鉴赏读书笔记、介绍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等。又如在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后,可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读科普类书籍后,组织知识竞赛、简报制作比赛等活动……多种形式读书交流会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和交流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春.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6):132-132,133.

[2]贾丽华.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2):258-258.

[3]忻加宏.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5期):150-150..

作者简介:邓文惠(1988.06-),女,广东省五华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邓文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_邓文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