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逆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从空间外溢角度论文_赵红杰

浅析在逆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从空间外溢角度论文_赵红杰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但是相关研究虽很广泛但并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笔者从新经济地理学中空间外溢效应的角度出发,浅析逆城镇化现象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中国实际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发展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镇化发展进程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例如上海等地的特大城市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出现城镇居民向郊区流动、消费的现象,即逆城市化现象。笔者从新经济地理学中空间外溢效应的角度出发,浅析逆城镇化现象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阐述中国逆城镇化中的一些现象,并进一步从空间外溢方向说明这些现象对乡村振兴的效应;第三部分是相关政策建议。

二、相关概念

1、逆城镇化。是指城市居民在农村地区购买土地而在农村定居的现象,或者存在只改变户籍、而不改变生活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的现象;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证制度设置学历、技能、投资等门槛。

“逆城镇化”是城镇化在新一阶段的新现象,同时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可以说,“逆城镇化”带动了相关地区乡镇的发展,使得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利用“逆城镇化”的力量,可以解决“城市病”,使得城乡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由此,“逆城镇化”是发展农村的一条新出路,促进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城镇化。

2、空间外溢。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要素外溢极有可能改变跨经济体的增长模式。新经济地理学也重视外溢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与新经济增长理论不同的是,新经济地理学特别强调要素的空间外溢。

尽管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精确的定义,但新经济地理学家基本上把空间外溢理解为区域通过资本和知识等的外部性因素,进而影响邻居区域(neighbor region)的经济增长。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作用机制是一个区域的资本和知识外溢在于,改善辐射区的资本、知识供给条件,改善其他相关经济增长的条件,进而提高了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能力,同时不增加相邻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受区位指向、区位竞争二者的影响,靠近经济增长中心的邻居区域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经济活动,从而扩大经济活动的规模,更增强了经济活动的专业化或者多样性。而且,这两种作用机制都其有循环累积特性,故在空间外溢的影响下,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相互依赖性。空间外溢还具有距离衰减的特征,即空间外溢的强度会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降低。这就意味着,空间外溢有地理边界。

三、逆城镇化中把握乡村振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的一些都市圈和特大城市,就已经产生了城市人口消费倾向向郊区满眼的趋势,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出现在一些城市的郊区深知农村地区。这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相关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资本等要素及资源,促进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类似,中国工业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也会出现向远离中心城市的趋势,向中小城市或者是小城镇迁移。工业企业在郊区或者远郊甚至是农村地区落户。工业企业的郊区化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机会,农村地区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吸引城市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减少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要素流动的障碍,有效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中国农产品自给率近年来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产品的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适度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并没有形成,产业结构也急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的调整。而近几年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工业对农业反哺”“城市对农村反哺”,就是要利用我国城镇化发展为农村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变化,为资本、知识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动力。特别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地区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由于交通设施的改善,极大地减少了资本、消费、投资等下乡的阻力。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要素流通的空间距离,信息技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加快了城乡之间的空间联系。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最近几年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些年来,各地纷纷提出了生态立省、生态立市和生态立县的口号,同时十九大会议中更是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从现有的经验来看,早期那些提出生态发展战略的省份和地区,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效益,这和我国的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转变有着直接的关系。贵州近几年旅游人口超过云南的发展势头、北京周边河北张家口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等现象的发生正是得益于地区生态保护战略的长期坚持。张家口生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北京逆城镇化的消费进程;河北崇明滑雪产业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为国家扶贫战略提供了案例参考。这些案例也解释了新地理经济学中空间外溢的正确性,即逆城市化区域改善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进一步提高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能力;通过空间外溢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引导产业空间聚集。当然空间外溢的效应受多重条件的限制,辐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要更加合理的进行逆城镇化中的产业布局,以带来更有效的外溢效应。

四、政策建议

中国部分地区逆城市化现象已经明显,我国应该抓住机会,制定相关政策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逆城市化的特殊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顺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规划,不能盲目跟风;推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要素的城乡流动提供便利,减少要素下乡的障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降低城乡间政策待遇的差距;把握逆城市化趋势,带动乡村振兴,处理好政府同市场的关系,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大伟.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45-53.

[2]任萃颖.吉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114-116.

[3]张泓等.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思路[J]经济体制改革.2007(6):101-103.

[4]王磊等.逆城市化背景下的系统乡建--河南信阳郝堂村建设实践[J].建筑学报。2013(12):16-18.

作者简介:赵红杰(1994—),女,河南项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理论经济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变迁与发展。

论文作者:赵红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浅析在逆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从空间外溢角度论文_赵红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