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钉制度研究综述_菲利普斯曲线论文

通货膨胀钉制度研究综述_菲利普斯曲线论文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钉住论文,通货膨胀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90年初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钉住(Inflation Targeting)作为货币政策框架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开始采用这种新的货币政策制度。这些国家包括:新西兰、智利、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捷克共和国、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典,其中,捷克是第一个引入这种制度的转型经济国家,而巴西则是第一个完全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发展中国家。2001年,韩国和泰国也被列入其中。最近,匈牙利和瑞士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制度。

在新西兰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之前,并没有文献对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新的货币政策制度,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才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关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特征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是一种以保持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或政策框架。近年来,虽然有大量的文献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通货膨胀钉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认同的定义。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钉住的阐述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钉住的制度特征上。而且,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特征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L.E.O.Svensson是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积极倡导者,Svensson(2003)在谈到通货膨胀钉住与其他货币政策框架有何区别时指出,通货膨胀钉住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规定了一个数量化通货膨胀目标;Svensson(1999,2002)认为通货膨胀钉住可以解释为一个带有相对显性的、有待最小化损失函数的目标化规则(targeting rule),并认为通货膨胀钉住主要包含三个典型特征:(1)明确规定一个数量化通货膨胀目标,要么采取点目标的形式,要么采取区间目标形式;数量化通货膨胀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价格指数;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最主要的目标,尽管还要为其他的次要目标留有空间。没有像汇率目标或货币增长目标那样的名义锚;(2)决策过程可以描述为“钉住通货膨胀预测”(inflation-forecast targeting),条件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目标相一致决定着货币政策工具的制定;(3)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同时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

F.S.Mishkin(2000)以及Bernanke & Mishkin(1997)认为,通货膨胀钉住并非是一种弗里德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规则,而是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该货币政策框架包含5个要素:(1)公开宣布通货膨胀中期的数量目标;(2)对货币政策最主要政策目标—价格稳定的一种制度承诺;其他货币政策目标均为次要目标。(3)一种信息包容策略,许多变量(而不只是货币总量或汇率等)可以用于货币政策工具来制定决策;(4)通过与公众及市场交流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及决策来增强货币政策策略的透明度;(5)增强中央银行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

Bernanke et al.(1999)将其概括为:通货膨胀钉住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该政策框架的特征是公开宣布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官方通货膨胀数量目标(或目标范围);明确承认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通货膨胀钉住的其他重要特征还包括努力与社会公众交流货币当局的计划和目标,以及增强中央银行实现这些目标的责任机制。

尽管他们对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特征的认识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三点是相同的:即明确规定一个数量化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应具有高度的透明度;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承担责任。而不同点则在于:以Svenss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钉住可以解释为一种货币政策规则一目标化规则;而F.S.Mishkin等人则更愿意将通货膨胀钉住看成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而不情愿将其看成是一种规则,特别是弗里德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规则。

在Svensson(1999)对通货膨胀钉住特征的概括中,包含了如何实施钉住通货膨胀的方式,即“钉住通货膨胀预测”;并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可以描述为“钉住通货膨胀预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不是以相机抉择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使通货膨胀条件预期与通货膨胀目标相一致来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方式。条件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目标相等规定了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条件,这与传统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不同的。因此,他认为通货膨胀钉住可以被解释为一种货币政策规则。

与Svenss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同,Bernanke & Mishkin(1997)等经济学家更倾向于将通货膨胀钉住看成是货币政策框架,而不是货币政策规则。他们选择从实践角度讨论了如何实施钉住通货膨胀问题,并确信某些与通货膨胀钉住相关的论点经常会起到误导作用。并且,二位学者认为,实践经验表明:通货膨胀钉住并不像某些人假定的那样代表着缺少弹性的政策规则,相反,通货膨胀钉住最好应被理解为一个政策框架。并且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是相当有弹性的,甚至包容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他们批评将货币政策区分为“相机抉择”与“规则”的传统划分方法,更不赞成将通货膨胀钉住划归为“规则”一方;传统的货币政策规则多指由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固定货币增长规则。一般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可以消除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固有的通货膨胀偏差。而相机抉择的支持者认为,刚性规则对处理不可预见的冲击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变是无能为力的。他们认为,将通货膨胀钉住解释为传统的弗里德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规则,是对实践中的通货膨胀钉住特征的一个基本误解。他们反对将通货膨胀钉住看成货币政策规则的根本原因在于,简单货币政策规则过于刚性化,中央银行无法利用更多的有利于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信息,特别是规则对不可预测冲击所表现出的无奈性限制了规则的运用。另外,在他们看来,由于通货膨胀钉住并没有提供给中央银行一个简单、机械的操作命令,因而也不具有作为政策规则的资格。

从表面上看,Svensson的规则观点与Bernanke & Mishkin的允许包含“有限制相机抉择”的政策框架观点是不同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Bernanke & Mishkin所说的政策规则是指弗里德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规则,这种规则是一种刚性规则,Rudebusch& Svensson(1999)也反对使用弗里德曼意义下的规则,甚至反对使用泰勒规则和McCallum规则,并称“没有中央银行(无论是否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愿意采用一个显性的工具规则(无限制或简单的),每个中央银行都会使用更多的信息,没有中央银行愿意将自己限制在以预先规定好的方式对新的信息做出机械的反应。”Rudebusch & Svensson(1999)主张将通货膨胀钉住解释为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相一致的货币政策规则,即目标化规则。如何实施钉住通货膨胀是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在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新的货币政策制度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Dernanke & Mishkin对通货膨胀钉住特征的概括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虽然F.S.Mishkin提出,在通货膨胀钉住框架下,中央银行可以“有限制地相机抉择”,这似乎给出了如何实施通货膨胀钉住的一种方式,但如何“有限制地相机抉择”仍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二、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途径

由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不完全控制,以及通货膨胀受到来自货币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发生在政策工具改变与通货膨胀做出反应之间的各种随机扰动,不仅给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钉住政策实施监督。如何有效钉住通货膨胀是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也是近期大量文献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

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如何钉住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如何制定及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问题。由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导致通货膨胀偏差,因此,在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通过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钉住通货膨胀问题。这也意味着有效钉住通货膨胀需要借助货币政策规则来完成。但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规则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显性的工具规则;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运用隐性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Svensson(2000)认为实施货币政策应使用所有相关的信息,这实质上否定了将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解释为显性的简单工具规则的做法。他主张采用内生的利率反应函数作为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货币政策规则。他的内生利率反应函数是由货币政策损失函数以及作为约束条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模型决定的,即由损失函数和约束条件构成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问题所确定的关于利率的最优解。

McCallum & Nelson(1999)则认为,按Svensson的定义,钉住通货膨胀意味着使用所有相关信息使通货膨胀重新回到目标路径上来,但Svensson的最优内生利率反应函数仅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函数以及一个特殊的经济模型上是最优的。言外之意,Svensson并没有使用所有相关信息来确定最优的利率规则。McCallum & Nelson提出了一个类似泰勒规则(1993)的一个简单工具规则,该规则并非通过一个动态优化问题导出的内生利率规则,而是直接将货币政策工具(即名义利率)规定为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目标之偏差和滞后一期的名义利率的简单加权和。他们认为,该简单工具规则更接近于新西兰、加拿大以及英国实践中的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而Svensson(2003)对McCallum & Nelson提出的简单工具规则以及泰勒规则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简单的工具规则过于刚性化,而且包含的信息又很少,没有哪个中央银行愿意采用这种显性的工具规则。Svensson(2002)认为最好将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模型化为对目标化规则(targeting rule)的承诺,而不是对简单工具规则的承诺。

近年来,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如何确定内生的利率规则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损失函数的设定、经济模型的选择以及模型不确定性、外部冲击等对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和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健性上。

按货币当局所考虑的政策目标不同,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可以分为严格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strictinflation targeting)和有弹性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在严格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价格稳定是惟一考虑的货币政策目标,此时目标函数为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目标的偏差平方;在有弹性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除考虑价格稳定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充分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目标,此时,损失函数取为通货膨胀(与其目标的)偏差和产出缺口的加权平方和。由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是以价格稳定为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目标,所以需要对表示产出稳定性的产出缺口的平方赋予一个相对的权重;考虑到利率的渐近调整,利率平滑性以及利率稳定性也常常被引入损失函数中来。各目标变量的相对权重反映了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偏好,相对权重大小由货币政策制定者依经济状况外生给定。

确定内生利率反应函数的经济模型通常是一个带有货币以及短期名义价格刚性假设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框架通常包含两个方程,一个是代表总供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另一个则是代表总需求的IS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描述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机制,这与传统的凯恩斯IS/LM框架十分类似。由于对利率传导机制理解的差异,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分为后顾性模型(backward-looking model)、纯前瞻性模型(pure forward-looking model),以及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传统的后顾性模型通常只使用后顾性因素解释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化。RS贴模型是由Rudebusch & Svensson(1998)给出的典型的后顾性模型。在该模型中,菲利普斯曲线将当前通货膨胀与滞后通货膨胀、滞后产出缺口以及外生的供给冲击联系起来;而IS曲线则将当前产出缺口与滞后产出缺口、真实利率以及外生需求冲击联系起来。无论是菲利普斯曲线还是IS曲线,都不包含任何前瞻性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后顾性模型对历史数据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

由于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不包含前瞻性因素,因而被认为缺乏微观基础,从而遭到了来自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为了克服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所存在的缺陷,Roberts(1995)提出了一个纯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该模型是一个带有货币、名义价格刚性和理性预期的动态模型,通货膨胀动态完全由当前产出缺口、未来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外生供给冲击决定,并且不含后顾性因素,因而被称为纯前瞻性菲利普斯曲线。McCallum & Nelson(1999)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IS曲线,当前产出缺口由未来产出缺口预期、事前真实利率(ex ante real interest rate)以及外生的需求冲击决定。

尽管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具有很好的微观基础,但实证研究表明,其拟合历史数据的效果比较差。Fuhrer & Moore(1995)和Estrella & Fuhrer(2000)指出,纯前瞻性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历史数据具有不一致性特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纯前瞻性菲利普斯曲线缺少对通货膨胀惯性的描述;“跳跃动态”(jump-dynamics)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增强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数据的拟合性,Fuhrer & Moore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了滞后通货膨胀,建立了一个混合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其中,当前通货膨胀由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滞后通货膨胀、当前产出缺口以及外生的供给冲击决定。

Svensson(1997)使用了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和IS曲线,论述了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最优名义利率规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乘数的不确定性越大,最优名义利率规则越保守。这与“布雷纳德保守性原理”(W.Brainard,1967)是一致的。本·马丁(Ben Martin,1999)同样也采用了一个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和一个简单的IS曲线,得到了与“布雷纳德保守性原理”相一致的结论。Craine(1979)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不太积极的政策行为;但经济动态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Sargent(1998)认为不确定性会导致更谨慎的货币政策,但这种谨慎可能会意味着政策制定者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坏的结果,而在当前会对冲击做出更积极的反应。

最优的内生利率规则是建立在对真实经济结构进行模拟的经验模型基础上的,因而对经验模型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然而,经验模型只不过是真实经济结构的一个模拟,至于拟合精度如何则不得而知。B.MeCallum(1997)强调,货币政策公式化的主要障碍源于对经济运行方式认识的局限性,高度依赖经验模型的结果在使用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内生利率规则的稳健性问题便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

如果建立在某一经验模型基础上的内生利率规则不仅在该经验模型上是最优的,而且在其他看似合理的经验模型上也是最优的,则称该内生利率规则具有稳健性。

近期大量的文献研究了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健性问题,既包括对内生利率规则稳健性的讨论,同时也包括对简单工具规则(如泰勒规则)稳健性的讨论。所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贝叶斯方法,另一种是稳健控制方法。贝叶斯方法源于贝叶斯决策理论,该方法的核心是先设定一个先验的模型概率分布,然后求得使贝叶斯风险最小的政策规则;稳健控制方法源于工程中的稳健控制理论。与贝叶斯方法不同的是,稳健控制方法是以所建立的经验模型为参照,建立一个较宽的、包含可能的建模误差的非参数集合,在这个集合上,提出一个最大最小问题(minimax problem),通过选择货币政策使该集合中所有扰动的最大风险最小化。贝叶斯方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设定先验概率,而稳健控制方法的最大问题则在于如何求解。

A.Onatski & J.H.Stock(2000)以RS模型为基础模型,在假定模型存在误设的情况下,使用稳健控制方法分析了简单工具规则(泰勒规则)的稳健性。他们认为,与传统的贝叶斯决策理论方法相比,稳健控制的最大最小方法(minimax approach)更具有一般性和易处理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稳健的政策比那些不含不确定性的最优政策更积极。但他们同时也指出,一个特殊的稳健政策强烈地依赖于所使用的模型不确定性的信息。这种以某一个经验模型为基础模型,同时假定真实经济模型位于该基础模型的某一个邻域内的做法,广泛用于货币政策规则稳健性的讨论中。Stock(1999)等同样也使用了稳健控制理论研究了纯后顾性模型的稳健政策问题,其讨论的焦点是稳健性要求是否使货币政策规则在对冲击做出反应时变得更加积极。

三、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效果

对于如何评价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实施效果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Svenss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对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而L.Ball & N.Sheridan(2003)的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显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对宏观经济运行起到了改善作用。Jonas & Mishkin(2003)则认为,个别通货膨胀钉住国家由于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时间较短,因而无法得出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成功与否的结论。

Svensson(1997)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解决了货币政策动态一致性问题,并且降低了通货膨胀波动,采用有弹性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还可以起到稳定产出的作用。Mishkin(1999)也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效果非常好,通货膨胀钉住国家显著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

K.Choi,C.Jung & W.Shambora(2003)使用马尔可夫转换模型(Markov-switching Model)研究了新西兰通货膨胀钉住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显著地改变了新西兰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动态,同时也结构性地改变了新西兰真实GDP增长率。由此得出结论:新西兰的通货膨胀钉住政策在稳定通货膨胀以及产出增长率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但他们也指出,对于其他通货膨胀钉住国家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考查。

英国是继新西兰之后较早实行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国家。C.Bean(2003)研究了英国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钉住框架在保持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以及在确定通货膨胀预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也存在类似情况,正如G.Stevens(2003)所指出的那样,钉住通货膨胀对于澳大利亚货币政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

T.G.Pétursson(2004)使用一个面板模型(panelmodel)研究了21个通货膨胀钉住国家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对该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2/3的国家因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显著地降低了平均通货膨胀率。

Jonas & Mishkin(2003)研究了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经验。这三个国家都是从钉住汇率转向钉住通货膨胀的转型经济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历史较短,因此还不能得出关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成功与否的确定性结论。但Jonas & Mishkin认为,在转型经济国家,可以相当成功地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转型经济国家通过实施钉住通货膨胀来控制物价水平难度会更大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转型经济国家使用其他名义变量(如货币总量)更容易控制通货膨胀。

L.Ball & N.Sheridan(2003)为研究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是否改善了经济运行状况问题,通过测量通货膨胀、产出以及利率行为,对采用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7个OECD国家与13个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无论是通货膨胀钉住国家,还是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某些情况下,通货膨胀钉住国家改善得更明显一些,如平均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等。然而,这些差异可以解释为:在90年代初以前,通货膨胀钉住国家要比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经济运行效果更差一些,通货膨胀钉住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善是一种向均值回归的表现,一旦通货膨胀重新回到均值上来,就没有证据显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改善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四、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货膨胀钉住是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从产生到现在不过十余年的历史,除前面讨论的问题外,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使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度量通货膨胀更合适,通货膨胀目标如何设定更合理?在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下,用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必须相当准确、及时,同时又为社会公众所理解。消费价格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X)、消费者物价指数(CPIX)以及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价格稳定的指数。从理论上来说,不排除有更好的指数可以用来刻画价格稳定。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价格指数来衡量物价稳定更合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要求必须明确规定一个数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通货膨胀目标规定过大,可能会诱发通货膨胀;反过来,通货膨胀目标过低,如接近于零或直接规定为零,又容易导致经济滑入衰退,同时也会导致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如何更合理地确定通货膨胀目标是有效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如何使用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按Svens-son(1997)对通货膨胀钉住政策的解释,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可以被解释为货币政策规则,同时强调使用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由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些有用的信息融入货币政策规则之中?若不能将所有可利用信息完全融入货币政策规则之中,那么这些可利用信息如何与货币政策规则相结合,而又避免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偏差?第三,如何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个内生的变量,其决定方式通常认为是前瞻性的,如何准确预测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通货膨胀目标能否实现,同时也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诚信问题。第四,如果将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解释为货币政策规则,那么货币政策规则如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击做出反应呢?第五,如何获得稳健的货币政策规则?内生的货币政策规则是建立在经验模型基础上的,而经验模型的不惟一性要求内生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必须具有稳健性。如何获得稳健的货币政策规则对于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对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宏观经济效果的评价仍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标签:;  ;  ;  ;  ;  ;  ;  ;  ;  ;  ;  

通货膨胀钉制度研究综述_菲利普斯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