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而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凝土质量问题较为常见,如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表面不光滑,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渣、冷缝、裂缝等。轻的会影响混凝土观感、重的会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的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建筑施工现浇混凝土的通病及其成因
1、蜂窝、麻面、孔洞
麻面是在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在某一区域出现的缺浆、麻点和小凹坑。麻面会造成表面粗糙,影响美观,但不会露出钢筋。现浇模板施工中,模板表面的湿润度不够,而当浇筑混凝土时,构件表面的水分会被混凝土把水分吸走,失去水分的后就会出现麻面;而混凝土中自由水过多也会造成麻面。另外,在实际的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对加入水量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加水量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蜂窝的形成。另外,如果现浇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方法达不到标准,最终的浇筑效果会受到影响,或时间控制不好,也会造成混凝土蜂窝表面。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功能,而且还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为后期投入使用埋下隐患。
2、露筋
部件的截面尺寸过小,钢筋加固过密过紧。当有骨料过大而被卡在钢筋时,导致混凝土泥浆泥浆不能填满钢筋的四围,使钢筋密集点露出。当混凝土振动时,振动棒撞击钢筋并移动振动使钢筋暴露出来。当混凝土振动时,衬垫移动或衬垫太少,并且钢筋紧紧地附着在钢网上,以便在移除模具后取下肋条。当使用木制模板时,模板的表面不会被浇水弄湿或弄湿。如果保护层过于狭小,而且保护层处的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有或许振捣棒撞击在钢筋而导致钢筋造成的移位,导致松动。
3、混凝土强度偏低
材料的质量及种类配比是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主要因素。对原材料没有进行检测检验工作,导致许多强度偏低的集料混入混凝土,这样就很容易使得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施工要求。另外,就是砂石中含泥量过多,水泥的用量不能与砂石成比例,水灰比控制不合理,都同样会引起混凝土强度偏低。搅拌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设计流程进行原材料的添加,搅拌不合理同样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的情况。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打板的方法。但由于人工手动操作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瑕疵,再者,即便工人在铺混凝土的时候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各种缺陷,在混凝土变干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分的温度和凝固时间不同,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均匀的现象。此外,当混凝土浇筑以后,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找平压光混凝土表面,这样也容易使得表面粗糙不平。如果模板的支撑面硬度不够或是面积不够大,或者支撑模板的立柱有松动现象,泡水现象。这些情况也是造成混凝土前期养护时沉降不均匀而导致表面不平整。此外,如果还未等到混凝土有一定的硬度时,就进行人工操作或运料,在其表面留下凹凸不平的现象。
5、混凝土裂缝
在混凝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湿度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基础沉降,过早的拆除模具或者脱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施工后期,硬化的混凝土会释放大量的水合热,致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从而产生拉引力,表面受力不均就会产生裂缝。
6、外形尺寸偏差
尺寸偏差主要表现为表面不规则,整体偏斜和轴向位移。当大面积和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通常进行分层分段施工,最好一次性浇筑完成。施工期间不能一次性完成浇筑,碎屑,锯末和其他碎屑就会积聚在混凝土表面。如果不仔细检查和清洗这些杂质,当混凝土再次浇筑时,它会被困在混凝土中,并在施工缝中产生“夹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夹层会导致安全隐患。如果材料倒入太猛,再加上混凝土本身的重力,将会对模板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过大的冲击力使得模板容易错位,从而导致变形或破坏。
二、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1、现浇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碎石选择级配较好、粒径为5mm~30mm的石子,同时要控制石子的含泥量在0.8%以内。用于混凝土试配的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值高30%。用于钢筋混凝土的砂子氯离子含量要小于0.06%(按干砂质量百分比计);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的砂子氯离子含量要小于0.02%(按干砂质量百分比计);用于搅拌混凝土的砂子应选用中粗砂,因为细砂比表面积大,水泥用量会增多。禁止海砂用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经过净化处理的海砂可用于混凝土配制。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可使用起到缓凝、减水、防水、膨胀和延缓坍落度变小的复合防水剂。使用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在满足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水灰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量大时间长,如果混凝土初凝时间短就不便于施工,混凝土初凝越快水化热就会越大,混凝土的温升峰值就会升高,不利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甚至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发生。使用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可以获得不小于0.02%的膨胀效果,这样就可以预防混凝土因收缩产生的开裂。大量混凝土试配数据显示,用一级粉煤灰可以替代部分水泥用量,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特别适用于泵送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前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配制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相对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就相对降低。混凝土搅拌一般用自来水。使用其他水则要进行检测。
2、配合比控制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设计要求、结构形式、运输方式、泵送高度、浇筑和振捣方式等,确定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标。同混凝土厂家共同确定混凝土水灰比、砂率、水泥品种与标号、石子产地、外加剂生产厂家、粉煤灰的生产厂家等。密切关注混凝土的试拌配合比,在满足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共同选择出设计配合比,经过调整,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运输质量控制
1)现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与搅拌密切相关,检查原材料的计量设备是否准确,经常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是否与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相符,杜绝用错料。2)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混凝土生产厂家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4、现浇混凝土保湿养护及模板拆除
1)混凝土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前期强度增长快,水泥水化需要水,应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一般采用覆盖、洒水、喷涂等方法。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拆模。拆模时间与混凝土质量密切相关,梁、板模板拆模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确定,非承重模板拆除,要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
结束语
蜂窝、麻面、露筋等是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是否有问题产生,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研究问题产生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后期的总结问题与经验也能极大地避免日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施工操作人员要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智.现浇楼面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71—3362(22):88.
[2]王翠峰,冯黎.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17,(7):702.
论文作者:张沛,张学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表面论文; 钢筋论文; 强度论文; 现浇论文; 模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