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从仅仅考虑常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植物措施为主的设计套路,转变为按照生态文明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创新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设计;理念;思路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特点,加强施工中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手段,促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准备工作时,首先要深入施工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地质结构分析,对周围的树木、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在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植物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设计与环保的有效融合。其次,在设计中也要充分的加入绿色低碳的理念,确保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增加工程的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新理念主要涵义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不局限于传统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绿化建设,而是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来,着眼于工程整体生态,打破传统的动植物保护和种树种花种草的生态绿化设计做法。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规划、河流生态保护、生态流量设计、工程选址、总体布局、技术方案的节能减排、节水节地、施工布置、料场和弃渣场选址、机械设备选型、环境保护、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等纳入到生态设计的大生态理念之中,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设计新理念,综合考虑工程安全、生态、经济等方面内容,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绿色生态、经济合理。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2.1水利工程规划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在规划设计时忽略了环保的问题。规划设计是建设施工的前提,只有前期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在建设施工中突出对环境的保护内容,一旦规划设计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容易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比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后水库周围的气候会发生变化,影响水分蒸发,导致降水量不稳定。另外,在进行水库的建设和管理时,也会出现局部地区气温升高的现象,从而导致周围的生态遭到破坏。
2.2对地质和土壤产生的影响
一些大型的水库蓄水会导致地壳应力增大,岩层的孔隙水压力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区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在水库水位提升过程中,其周边的抗剪强度会显著降低。同时,当水库水源受到污染后,一旦出现渗漏,就会造成更多的水体污染。土壤被水体浸没的过程中,土壤中的生物量会显著减少,从而使土壤肥力降低。在土壤周围水位提升的过程中,土壤内部的水位也会提升,这往往会使地表变为沼泽,降低其孕育植物的能力。
2.3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和设计不仅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破坏,还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在水库的建设和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很多植物和藻类受到严重破坏。同时,工程在建设和施工时还会对气候造成影响,水库周边的植物和种植结构会遭到相应的破坏。由于很多藻类在负氧条件下生长得非常迅速,在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很多的藻类会因为供氧不足而死亡,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生物就是水中的鱼类,会因无法繁衍而灭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新理念基本思路
3.1安全可靠,生态优先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任何工程措施,都应确保工程安全、措施可靠,决不能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在确保工程安全前提下,贯彻生态优先原则,注重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影响,尽可能地保证河流天然形态和自然特性。凡是能够采用自然生态的措施、材料,应首先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工程和技术措施,优先采用节能、生态环保材料,做到生态影响最小化,工程措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做到安全与生态并重。
3.2因地制宜,统筹水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贯彻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统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绿化、水文化建设等措施,充分利用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系条件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条件,统筹建设生态、环保、健康、休闲和文化设施,要善于利用自然条件和工程弃土弃渣、施工剩余设施,将水利知识、水利历史、治水故事、先进人物、工程介绍、建设历程等水文化工程巧妙地与水土保持、环境整治、生态绿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打造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经济、水文化于一体的人水和谐水利工程。
3.3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地对天然河流、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应树立新的生态工程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特质,在工程措施的运用方面,尽最大努力减少或避免对天然河道破坏和影响,寻求最佳生态工程方案;要充分利用陆生与水生动植物的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布置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善于利用自然气候地形环境特性,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自恢复特性,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4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新理念主要内容
4.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整体生态设计理念
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从工程选址与总体布置、技术方案与施工方案、机械设备选型、节水节能、河流生态与生态流量、环境保护确定到料场选择、弃渣场选址、水土保持措施确定,都围绕“绿色生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行整体生态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设计新理念,就是打破各专业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的状态,建立工程整体生态的设计理念: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均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水文规划、工程地质、水工、机械、电气、金属结构、施工、节能、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各专业建立联系机制,互相沟通,共同协作,按照工程总体生态的总要求进行总体生态设计。
4.2工程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设计理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既要确保工程建设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也要注重生态安全,注重河流系统生态和环境保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任何工程方案、技术措施的采用,都必须做到生态优先,节能减排,确保水利工程整体生态,安全可靠。水利工程大多属于公益性项目,特别是防洪、灌溉、排涝工程,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护。因此,首先应该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但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过于强调结构安全,忽视了生态安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下,必须做到安全与生态并重。
结语: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是我国的重要基础施工项目,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我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心设计的工作,找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造成环境破坏的因素,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出对环境实施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军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16(09):222-223.
[2]张洪.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4):132.
[3]柏梅.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植被生态恢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刘任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生态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措施论文; 环境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