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们的报道观念、模式和写作方法_疯牛病论文

改变我们的报道观念、模式和写作方法_疯牛病论文

改一改我们的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法论文,理念论文,模式论文,改一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媒体的日益多样化,目前我们的新闻写作相对来说已比较落后了。媒体的多元带来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多元的,但我们媒体现在实在是太单一,报道的角度和视野都打不开。因此,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报道理念、报道的模式一定要有新变化。

我总结了一下,有三大报道理念、三种报道模式和四种新闻写作的笔法。

信息的解读比信息本身更加重要

什么叫三大理念?按照年代分,我们国家有三种报道理念:一是印证式的报道,第二个叫做信息式的报道,还有一个就是解读式报道或叫意义模式。

什么叫印证?这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一直在用,上面的政策,下面找个例子,就是观点+例子,然后说明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巨大威力。现在我们的很多报道还这么写。50年代最兴盛了,而且大量动态新闻就这样写,虽然要拟角度但实际上就是观点+例子。这种报道现在数量还不少,尤其是我们党报。这种新闻是最没人愿意读的,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不需要信息,只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去干,所以媒体要用例子来印证党的方针政策的合理性,表现在写作上就是上面给观点,下面加例子。

第二个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信息模式,或者说以信息作为新闻写作的引导理念,到现在就是大量的、高密集的信息报道,这个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上海。上海的媒体你总觉得没有冲击力,任何人到上海来一看,往往就说上海的媒体是竞争缺位或竞争缺席,或者说是低烈度竞争,就想到上海来(办报),可大多数都是铩羽而归。为什么呢?他们不理解上海,上海是一个商业化的城市,它要的就是信息,所以上海媒体就是运用这样一个大信息量的模式。信息密集是上海媒体的基本特点,至今还沿用这个模式。

第三个就是意义模式,解读新闻。最典型的就是环球时报,大量采用解读式新闻,对每个事件背景进行交代,解读出它的意义来。意义就是它的影响何在?对中国的影响何在?对本地的影响何在?它的发展趋势何在?所谓解释事件就是把现在新闻放在昨天背景下显示它的意义,这是我们通常所说;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它发生的原因?它的性质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会波及到哪一层面?如美国前段时间闹疯牛病,美国闹疯牛病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表面上看来,最多是中国不从美国进口牛肉,中国的黄牛肉价格升一点而已。但问题就在于,疯牛病对美国刚刚复苏的经济是个莫大的打击,美国牛肉和牛肉制品产值1800亿美金。所以每年圣诞节前夜,美国股票都往上去,但今年不同,本来消费者指数在不断上升,预示着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但是疯牛病却极大地打击了美国,使得全世界的股票在一夜之间狂跌。这么一来,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竞争将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它对中国经济影响,就是它的意义。这就是解读,非常重要。当然解读也不需要太深,有时一两句就够了。江主席到美国访问,新华社电讯只有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他的夫人今天到达得克萨斯州布什家乡农场访问,布什总统和夫人在农场门口迎候江主席和夫人,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谈话——全文如此,这个事情不做解释的话人家听不懂,为什么江主席访问美国不到白宫而去总统的家乡呢?按照普通读者的理解,我们的国家元首到别人家里磕头访问,好象我们受到了美国打压了一样。其实不是,任何国外的电信都加了句话,布什家乡农场号称西部白宫,在这里会面是布什总统接待外国元首最高的接待礼仪。在江主席访问之前,布什总统曾经接待过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等。你一听就知道,这个解释的背景你就会明白,布什对江主席的这次来访给予了最高规格的重视,你不解释谁会懂?!解释不需要长篇大论,画龙点睛的几句话就够了。

我们国家现在媒体有句话,进入了解说时代。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信息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相互之间交叉,使得读者需要解读。人们如果不明白信息的意义,信息将毫无用处,会造成信息污染,所以信息的解读比信息本身更加重要。现在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报道视角上或切入点上有三个方面:政府视角、平民视角和专家视角。我举个例子,你们听了就懂。去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张,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用的都是新华社的通稿,它的标题说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完毕上海金交所鸣锣开张。这个报道是政府视角,宣传政府成就,说明期货市场、证券市场和黄金市场建设完毕,从成就的角度切入的。上海的新闻晨报是一张工薪阶层的大众化报纸,它的标题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张,主题说个人炒黄金梦想即将实现,也就是我个人将增添一个新的投资渠道,这是个平民视角。什么叫专家报道呢?21世纪经济报道写了一篇专家访谈,引题也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张的事,主题有彩虹和阴雨。意思说交易所开张既有好处又有极大风险,风险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中国黄金交易价格真正和市场接轨,讲了历史上几次大的风险。专家从理性的角度,他不管你炒不炒,他只讲机遇和风险,分析给你听,这就是专家理性的思考。这三个东西就反映了我们新闻报道的三个视角,而长期以来报道动不动就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行业的立场上。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很感慨。我们舟山渔场包括连云港外面的渔场,每年3月到8月都是休渔期,休渔期一到渔船都开回来。我们的报道都是诸如,今天政府发布休渔期命令,海面上没有一条渔船,渔民衷心拥护政府决定,利用休渔期修补渔具什么的,渔民说这虽然会带来暂时困难但从长远看是有好处的。但是香港大公报两个记者就深入到渔民中去访问,深入了解休渔期的渔民生活是怎样的,不能打鱼了,渔民们吃什么、用什么?多想想老百姓,我觉得对我们打开新闻报道面是有好处的。大家一定要记住,新闻不是写出来的,它需要太多的思想、太多的感情,掺杂着太多的立场问题。视角实际上就是立场,就是感情问题。

不要老是吊死在一种笔法上

目前我们的新闻报道有四种方法。可是现在的新闻报道写得非常单调,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笔法却不去用它:用事实说话是一种,散文笔调是一种,客观性报道是一种,还有一个就是评说新闻(解释新闻)。我们千万不要把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惟一手法,它不过是一种新闻写作的笔法而已。散文笔法现在用得越来越多,上次我到盐城去上课,看报纸上有一条关于今年第一只丹顶鹤飞回越冬的消息,本报讯今年第一只丹顶鹤怎样怎样……这么一个硬绷绷的东西我就看不出丹顶鹤回到它家乡的欢乐,而用散文笔调你可以写得是多么优美,丹顶鹤回来后它优美的舞姿、动听欢快的叫声,这些东西可以用散文笔调写得非常精彩,可以比电视画面更加传神。你硬邦邦的用叙事笔调来写,像一条硬新闻,一点味道都没有了。还有一种是客观性笔调,它是用中性词汇来取得平衡手法的一种写作方法。最近我还剪到来自南京的一条新闻,我觉得写得不错。写的是南京新出来一个条例,说男女只要有身份证不需要有结婚证明就可以住到宾馆去,他的报道写得很好,有的人叫好说是尊重我们的选择和权利,但也有一批人有很多担心,担心给卖淫嫖娼开了方便之门,新闻很客观地分析陈述出来,没有倾向性东西,不是很好嘛。客观性报道不要你表述倾向,过去老师给我们教的课太八股,他总是说思想性是新闻的灵魂,新闻一定要有倾向性,没有倾向性就没有立场。我们的社会有多元文化,有多种利益,利益就是不同的、公开的意见表达。我可以不同意你,但我给你公平的表达机会。有些无伤大局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让人家公开地表达呢?为什么要用一种意见去压制另一种意见呢?

最后一个笔法是记者可以直接地评说,尤其是解释性新闻,可以站出来说,现在的新闻写作为什么不能站出来说?你去看看《参考消息》,不管长消息还是短新闻,都是站出来说的,当然这种意见也是一种分析性的。

所以新闻写作的笔法很多,我讲的是四种基本的笔法,我们不要老是吊死在一种笔法上,使得我们新闻的体裁也好、笔法也好更加多元化,来表现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也给在座的我们大家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园地。

(本文摘自作者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演讲)

标签:;  

改变我们的报道观念、模式和写作方法_疯牛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