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在嗅觉缺失治疗中的运用经验论文_章雯1,郭子睿2

补阳还五汤在嗅觉缺失治疗中的运用经验论文_章雯1,郭子睿2

(1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江苏 南京 210000)(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 广东 深圳 518035)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341-01

嗅觉缺失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单独发生,也可伴随各种鼻病而出现。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年龄、头部外伤、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神经退行性病变、某些恶性肿瘤、先天发育畸形、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营养缺乏等因素都可诱发此病[1]。

中医称其为“失嗅”,自古以来对其病因病机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并有着相应的治疗原则及方法。中医自古以来典籍所载,失嗅的原因,多于肺及宗气有关。《灵枢?五阅五使》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曰:“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癰也。”补阳还五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适用气虚血瘀证。笔者根据江苏省中医院陈小宁教授经验[2],将补阳还五汤运用在失嗅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特举例介绍如下:

病例1

李某,男,55岁,2017年5月30日就诊。自觉嗅觉减退半年,涕少,鼻通气可,是有干燥感,口苦,血压偏高。有“头颅外伤”病史。检查:双下甲稍大,粘膜暗红,舌质暗红,苔薄,脉弦。诊断:失嗅症。证属气滞血瘀,脉络痹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拟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0g、石菖蒲10g、路路通10g、细辛3g、白芷6g、槲寄生10g、熟地黄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7剂后复诊,患者字节嗅觉较前灵敏,流涕、鼻腔干燥症状减轻。继服14剂后嗅觉恢复良好。

病例2

陈某,女, 60岁。2017年12月16日就诊。自觉嗅觉欠佳2月。患者平素有慢性鼻炎病史日久,时有鼻塞不通。近2月患者自觉鼻腔通气不畅明显,嗅觉丧失,时流涕。遂来院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稍大,鼻腔未见异物。纤维鼻咽镜及CT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失嗅症。证属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治拟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辛夷10g、白芷6g、石菖蒲6g、路路通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7剂,患者自觉鼻通气好转,刺激性气味可闻。检查见鼻甲肥大减轻。效不更方,继用原方14剂,病告痊愈。

病例3

武某,女,42岁。2018年2月24就诊。嗅觉欠佳数年。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纤维鼻咽镜及CT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失嗅症。证属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治拟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辛夷10g、白芷6g、石菖蒲6g、丹参10g、柴胡6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14剂后,患者自觉嗅觉好转,刺激性气味可闻。继服原方14剂,嗅觉逐步恢复正常。

失嗅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上常见嗅觉减退,或有少许流涕,鼻通气欠。鼻腔粘膜淡红,双下甲肥大暗红,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弦。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窍。方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为君药,甘温益气,补肺气行血脉,与丹参、赤芍、红花、川芎等活血药配伍,其意在通,既大气一转,其窍乃通。当归、川芎、丹参,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化瘀药历来是中医治疗失嗅的要药,其中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现代药理研究[3]证明:活血化瘀药物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减少嗅上皮的萎缩变薄及嗅腺的黏液腺性化生,促进嗅觉细胞和嗅腺的再生。桃仁、红花为对药,活血祛瘀,桃仁以破血散瘀为主,祛瘀之力强于红花,红花可活血生血,可破血行瘀,偏于散在经络之瘀血。辛夷、白芷、石菖蒲,柴胡等,为引经药,载药上行,宣通鼻窍。上方以活血通窍为主,辅以升清降浊,则鼻窍自利。

嗅觉的解剖结构包括嗅上皮、嗅神经、嗅球和嗅皮层。嗅区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由嗅神经元、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三种类型的细胞组成[4]。在正常状态下,仅一小部分的气流通过嗅区,而嗅区黏膜的厚度、嗅素被清除的速度对嗅觉的影响较大,它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感觉,起着辅助识别、危险预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5]。嗅觉缺失属于耳鼻咽喉科难治性疾病,迄今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多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银杏叶提取物、锌制剂、卡罗维林、抗生素等,但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这与我们对嗅觉的中枢解剖通路、嗅觉的信息编码解码机制了解较少,缺乏更简便客观的定性定量检查方法有直接关系[1]。因此临床上更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此病的治疗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辨证论治、针药结合,都是我们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希望此病例的介绍,为嗅觉缺失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旭栋.嗅觉障碍常见病因治疗及预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20) : 1623 -1627.

[2]陈小宁.补阳还五汤在耳鼻喉科的运用举隅[J].广西中医,1997,8(20).

[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4] Krolewski R C, Packard A, Schwob J E.Global expression profilingof globose basal cells and neurogenic progression within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J].J Comp Neurol, 2013,521(4);833-859.

[5]倪道风.嗅觉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

作者简介:章雯(1985-),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医耳鼻咽喉科方向.

论文作者:章雯1,郭子睿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五汤在嗅觉缺失治疗中的运用经验论文_章雯1,郭子睿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