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饶映霞

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组:对患者骨膜置管红吸引流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观察组的95.56%(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耳漏、中耳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改善中耳堵塞等临床不适症状,还可让外界 与中耳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听力。

关键词:腺样体切除术;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听觉系统疾病,儿童是此疾病高发人群,也是导致人们听力下降对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中耳腔内有积液等症状。临床中,对分泌性中耳炎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骨膜穿刺以及鼓膜切开置管等方法,其中耳膜置管术效果最理想。部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腺样肥大的情况[1]。所以,本文针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选择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共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抽签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

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3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7.30±1.05)岁;

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4至13岁之间,平均年龄(7.32±1.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相比,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分泌性中耳炎;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鸣情况;③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先天性疾病;③语言障碍;④对药物过敏者;⑤不接受治疗者。

1.3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骨膜置管红吸引流术。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麻醉后,将耳内窥镜放下骨膜前下象限,把鼓膜通气管放置在骨膜穿刺针后,应用两点并排穿刺2次,第2次插入不撤针,应用膝状镊子顺子鼓膜穿刺针,放置到鼓膜通气管中,一边放在股室内,另一端放在鼓膜表层,中间固定在骨膜切开部位,对通气管做好固定,并将积液进行抽吸。针对无法吸出者,可应用地塞米松注射剂再灌注鼓室后进行抽吸。

腺样体切除术:经鼻导入细导管之后经口腔导出,将鼻咽部完全暴露出来,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将腺样体组织切除,对双侧圆枕和咽口部位进行保护,切除增高部位,让其与咽后壁平行,术后应用麻黄素棉球进行压迫。

术后,给予患者消炎药物3-5d,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若仍有听觉异常患者可开展咽鼓管吹张术。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分为显效:患者鼓膜正常,听力正常,耳闭塞感好转,患者精神状态理想;有效:患者鼓膜稍有内陷,耳积液基本消失,耳闭塞感有所好转,患者精神状态一般;无效:患者鼓膜与听力不正常,耳闭塞感无好转,患者精神状态不理想。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观察,是否有感染、耳漏等情况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观察组的95.56%,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发生耳漏、中耳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疾病,由于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得到患者的重视,随着疾病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儿童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差。一般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会存在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对此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2。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诱发内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应用鼓膜置管术可将中耳积液清除,是中耳通气,改善鼓室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3]。通过耳内窥镜辅助可有效降低鼓膜损伤,确保操作流畅,提高预后。腺样体切除术可将机械性阻塞进行清除,控制炎症释放,避免发生免疫反应,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4]。

此次研究中:实施膜置管红吸引流术患者疗有效率84.44%低于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有效率的95.56%,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者发生耳漏、中耳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实施膜置管红吸引流术,这充分表明了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即可改善患者的中耳通气能力,还将中耳积液清除,减少对机体损伤,从而术后感染率低,进而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5]。此外,术后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心情,机体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饮食方面不可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尽量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出院后,定期复诊,避免病情出现复发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下骨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改善中耳堵塞等临床不适症状,还可让外界 与中耳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听力。

参考文献:

[1] 任丽华.鼻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18-1320.

[2] 吕兰,徐家兔,商黎明,等.鼓膜置管对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1):39-40,43.

[3] 蒋杏丽,高志光,赵金花.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5):94-97.

[4] 徐隽彦,刘春丽,倪立群.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1):21-23.

[5] 吴雄辉,赵斯君,黄维清,等.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2):2304-2306.

论文作者:饶映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饶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