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1]2004年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学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探讨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和价值。对血清学方法(间接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与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关系;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病程和特异性抗体产生对SARS病毒基因阳性检出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普通发热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SARS患者血清标本中的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采用巢式反转录PCR检测上述各组人群痰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即RNA。结果发现:SARS患者住院6-57d期间,采用巢式RT-PCR检测痰SARS病毒基因,56例患者中34例阳性;而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SARS病毒抗体,56例患者中32例阳性。2种病原学诊断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15例发热非SARS患者,结果均为阴性。住院6-13d组巢式RT-PCR基因阳性率(92.3%)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7.7%);住院>35d组巢式RT-PCR基因阳性率(36.8%)则明显低于EL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94.7%)(P<0.01)。双抗原夹心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3.6%,间接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前者对SARS患者各时期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间接ELISA法,间接ELISA法重症组SARS患者IgG的效价比轻症组高2.9倍,IgM的效价比轻症组高1.7倍;双抗原夹心法重症组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效价比轻症组高2.6倍。可见两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是重症组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效价显着高于轻症组;间接法重症组SARS患者IgG的阳性检出率比轻症组高58.2%,IgM高22.1%;双抗原夹心法重症组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轻症组高53.9%。巢式RT-PCR检测SARS患者痰标本中SARS病毒RNA的敏感度为60.0%。6-10d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00%,高于11-25d组,而11-25d组的阳性检出率又高于>25d组(P<0.01);病情轻组比病情重组的阳性检出率高(P<0.05);抗体阴性组比抗体阳性组检出率高(P<0.05)。可见痰中SARS病毒基因检测可用于SARS早期诊断,这对于SARS患者的确诊和治疗,以及尽早排除疑似病例具有非常关键和现实的意义。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 中文摘要SARS流行病学调查,也可用于临床SARS病例的确诊依据和SARS疑似病例的排除依据。但对SARS早期诊断和鉴别意义有限。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抗原夹心法检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优于间接法;SARS重症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显着高于轻症组;重症组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显着高于轻症组。SARS病毒基因检测阳性率在轻病情组比重病情组高,住院时间短组比住院时间长组高,血_清特异性抗体阴性组比阳性组高。
刘翠权[2]2011年在《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文中提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综合症。为了解该病在广西猪群中的感染状况,主要采用PCR和RT-PCR方法,结合细菌分离鉴定,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广西14个市395个规模猪场的1686份组织样品分别进行了12种病原检测。结果显示:292个规模猪场和1212份样品为PRDC阳性,猪场和组织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73.92%(292/395)和71.89%(1212/1686)。其中,单独或者混合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链球菌(SS)、猪伪狂犬病毒(PRV)、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猪流感病毒(SIV)、猪附红细胞体(E-suis)、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副猪嗜血杆菌(HP)、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阳性样品分别为51.36%(866/1686)、36.54%(616/1686)、10.91%(184/1686)、9.19%(155/1686)、6.76%(114/1686)、6.64%(112/1686)、5.81%(98/1686)、5.63%(95/1686)、4.45%(75/1686)、3.91%(66/1686)、0.59%(10/1686)和0(0/1686)。1病原学分析从感染的类型看,在1212份阳性样品中,单独感染的样品351份,占28.96%(351/1212);混合感染的样品861份,占71.04%(861/1212)。从混合感染的类型看,在861份混合感染阳性样品中,二重混合感染597份、叁重混合感染210份、四重混合感染54份,分别占69.34%(597/861)、24.39%(210/861)和6.27%(54/861)。从混合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看,在861份混合感染阳性样品中,“病毒与病毒”混合感染的样品460份、“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样品401份,分别占53.43%(460/861)和46.57%(401/861)。从感染的优势病原分析,PRRSV和/或PCV2感染的样品1054份,占1212份阳性样品的86.96%。其中,"PRRSV+PCV2(+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的样品428份,占所有861份混合感染样品的49.71%。结果表明:广西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DC, PRRSV、PCV2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原;感染类型复杂多样,混合感染相当普遍,以"PRRSV+PCV2(+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最为常见。2病理组织学观察在病原学调查的基础上,对560个PRDC病例的心、肝、肺、肾、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征。560个中的500个(占89.3%),其中,PRRSV单独感染病例166个、PRV单独感染病例22个、PRRSV+PCV2混合感染病例247个、PCV2+PRV混合感染病例38个、PRRSV+E-suis感染病例21个、PRRSV+CSFV+PCV2+HP感染病例6个,其心、肝、肺、肾、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以下特点:PRRSV单独感染的病例,肺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肾表现为肾小球肾炎,淋巴结表现为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肝脏表现为变质性肝炎,心肌表现为变质性心肌炎,脾表现为脾小体体积缩小、坏死,红髓区内出血,淋巴细胞减少;PRRSV和/或PCV2混合感染其他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时,病变更加典型,组织细胞发生变性甚至坏死。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为进一步形成PRDC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技术规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防控措施2009年5月开始,对15个试验猪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对必须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物品随时进行消毒,对猪舍地板、墙壁、天花板、空气、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做好PRRSV、CSFV、PRV、SIV、PCV2等PRDC原发性病原的免疫和监测,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及时进行强化免疫;做好环境虫鼠蚊蝇等生物灾害防范和通风、温度、湿度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全进全出、养殖密度合理、营养均衡;尽可能减少猪群转栏、混群、免疫次数,净化养殖周边环境,减少应激;对病猪及时隔离并投喂敏感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死猪及其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重点措施是消毒、监测和对病死及带毒猪的隔离、淘汰、无害化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对必须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随时进行消毒;对产房、保育猪舍、生产育肥猪舍的地板、墙壁、天花板、用具等分别进行2次/周、1次/周、2次/月的常规消毒,空栏后进猪前进行2次全面消毒;对产房、保育猪舍的空气在空栏后进猪前进行1次密闭熏蒸消毒;对猪舍外环境进行2次/月的消毒;对病猪和带毒猪及时隔离、淘汰,对死猪及其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4防控效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猪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提高,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猪流感的病原学监测的平均阳性率均不同程度地下降。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共监测15个规模猪场血清样品16974份、病原学样品1589份。其中,猪瘟免疫抗体的平均合格率由试验前的91.18%提升到试验后的95.90%,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8.55%下降到6.0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86.46%提升到88.11%,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15.80%下降到13.15%;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26.61%下降到22.28%;猪伪狂犬病gE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5.53%下降到4.51%,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6.43%下降到5.16%;猪流感感染抗体的平均阳性率由5.51%下降到5.30%,病原学样品的平均阳性率由637%下降到4.97%。生猪的死亡率总体趋于下降。15个猪场的总体平均死亡率由试验实施1~2月的8.28%下降到实施11~12月的7.24%,总体下降了1.04个百分点。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的存活率显着提高,仔猪的平均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中,每头长白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20.73头提高到21.57头,提高了0.84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8.54%下降到6.86%,下降了1.68个百分点。每头杜洛克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18.95头提高到19.23头,提高了0.28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7.44%下降到6.55%,下降了0.89个百分点。每头大约克母猪年平均提供活仔数由19.97头提高到20.54头,提高了0.57头;仔猪的平均死亡率由7.42%下降到6.39%,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仔猪的生长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中,长白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2.1天和3.3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30.1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63和0.098。杜洛克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2.1天和3.9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4.6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29和0.089。大约克仔猪达到30kg和100kg的平均日龄分别提前了1.9天和3.6天,30~100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1.5g,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023和0.056。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15个规模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效果显着,生猪发病减少了,死亡率降低了,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死亡率和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蔡旭旺[3]2006年在《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目前仍没有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灭活疫苗进行研究,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基础研究以及我国对于该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关于我国的病原学调查 从全国十五个省市送本室检测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281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从2003年6月到2004年12月送我室检测的828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有183例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高达22.1%,表明该菌在我国广泛流行。对本室分离的所有副猪嗜血杆菌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血清学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我国以血清4型(24.2%)和5型(19.2%)最为流行,其次为13型(12.5%)、14型(7.1%)和12型(6.8%),另外有12.1%的分离菌株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该结果为我国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副猪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以本室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MD0322株和SH0165株为代表菌株对该菌的各种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不同固体培养基的比较发现该菌在TSA固体培养基和TM/SN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对不同液体培养基的比较发现该菌在TSB液体培养基、TMB液体培养基和BHI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副猪嗜血杆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显示培养16~18h活菌数达到最高峰,随后大幅下降。副猪嗜血杆菌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TSB液体培基中4℃保存的存活曲线显示该菌在以上介质中每保存一天时间其活菌数均要下降一个对数值左右,说明副猪嗜血杆菌通常不能采用单纯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活菌计数。本研究提出的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合理地解决了副猪嗜血杆菌即时计数的问题,为该菌各种动物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我国血清学调查 将副猪嗜血杆菌经超声波破碎处理后的产物致敏醛化鞣酸化红细胞,建立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采用该法对副猪嗜血杆菌15种血清型标准血清的检测结果都为阳性;对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猪肺疫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胸膜肺炎等病原的标准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检测
梁秋丽[4]2004年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并评价现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血清学诊断意义及价值,建立临床可行的SARS血清病原学诊断方法。 方法:用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研制的IFA试剂和ELISA诊断试剂盒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98例临床确诊典型SARS患者和250例对照者(包括-40例SARS流行期间住院的普通肺炎患者、110例参与救治SARS患者的未患病医护人员及10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同时,对其中18例早期SARS患者的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进行6个月的动态观察和抗体滴度检测。 结果:用EILSA和IFA法检测SARS组血清冠状病毒IgG型抗体的敏感度为100%和100%,特异度97.2%和100%;IgM型抗体的敏感度为89.8%和81.8%,特异度97.6%和100%。两种方法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对抗体(IgG、IgM)追踪实验中,发现在发病7天内,2种抗体均未产生。IgG抗体在发病15天时,已明显升高,60天达到高峰,并在180天内一直维持在高水平;IgM抗体在发病15天出现并迅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90天时基本消失。 结论:IFA和ELISA法检测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均有很好的特异性,使用欧蒙公司研制的IFA试剂检测,能够直观血清抗体在病毒感染细胞的结合部位,有利于对非特异性结合造成的假阳性做出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川价值。Jfll.洁冠状病毒抗体动态观察提示坛M抗体对于SARS病毒感染的一旱期诊断有重要意义,lgG型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抗体,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击的作用,可能是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标、态。
刘鹏飞[5]2016年在《河南部分猪场猪鼻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分离鉴定》文中指出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是猪鼻腔内常在的寄生菌,是从猪体内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支原体。Mhr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肺炎、心包炎、关节炎、中耳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在猪群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Mhr的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常是由母猪或大猪传给小猪。临床上Mhr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肺支原体(Mhp)等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的猪呼吸道综合征,致使断奶仔猪的死亡率显着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河南省5个地区12个规模化猪场Mhr感染情况进行了临床和分子生物学调查、与PRRSV、PCV-2、Mhp混合感染情况调查以及Mhr分离鉴定等研究,初步掌握了河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Mhr感染的流行特征、与PRRSV、PCV-2、Mhp混感情况以及Mhr分离培养特性,为河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诊断、预防和控制Mhr的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为Mhr与PRRSV、PCV2和Mhp混合感染情况提供了数据,为Mhr的分离培养鉴定提供了方法。为了解Mhr在河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的感染情况,与PRRSV、PCV-2、Mhp混合感染情况,对河南省12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临床问卷调查、对有呼吸道症状疑似Mhr感染的病猪剖检取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Mhr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以保育猪较易感染,病死率低,易与其它病原混感,混感后病死率增高。30份有呼吸道症状疑似Mhr感染病料中,Mhr阳性19份,阳性率为63.33%,Mhp阳性5份,阳性率为17.24%。Mhr与PRRSV、PCV-2混感率分别高达36.84%和42.10%。为获得临床Mhr感染流行菌株,便于对临床Mhr菌株研究,通过PPLO液体、固体培养基培养、纯化,经染色镜检、PCR鉴定、测序比对,获得一株Mhr分离株HNP502015,建立了Mhr分离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Mhr奠定了基础。
王天户[6]2006年在《PRRSV单独感染及与PCV2混合感染仔猪发病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通过PCR和RT-PCR等方法对PRRSV和PCV2混合感染临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两病毒混合感染率高达20.2%,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感染40日龄断奶仔猪建立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混合感染病理模型。初步研究表明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混合感染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造成猪只发热、生长不良、免疫器官受损,造成抵抗力下降,引发免疫抑制。这种作用在两病毒混和感染时显着增强。对试验猪的肺、肝、肾、心、脾、脑及各主要淋巴结进行了动态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PRRSV单独感染能引起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细胞的缺失,巨噬细胞破坏,引发免疫抑制。而混和感染组不但加重了上述病变,还引起更广泛的其它组织器官的损伤,后期还造成脾脏严重的淋巴滤泡的缺失和淋巴细胞的坏死性病变。电镜观察,以及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染色光镜观察,对PRRSV单独感染组以及PRRSV/PCV2混合感染猪的淋巴结、肺、脾、肝等器官进行细胞凋亡形态学研究,发现两者均可诱发上述器官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以脾、淋巴结、肺组织的凋亡最显着。凋亡主要见于早期、后期则主要表现坏死性病变。两病毒混和感染引起更加严重的细胞凋亡。早期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后期淋巴组织坏死是造成免疫器官细胞缺失,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熊加明[7]2017年在《近年来江西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叁大重要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江西部分地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的发病及疫苗免疫情况,本研究对上述叁种病进行了病原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从而为江西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的防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1江西部分地区CSF、PRRS和PR的病原学调查应用PCR和RT-PCR方法,对2014-2016年江西各地区猪场送检的病料,分别检测CSFV、PRRSV/HP-PRRSV和PRV,并结合2012-2016年叁种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SFV阳性率为54.9%,各年份阳性率从32.2%-73.1%不等,CSFV感染季节性不明显,四季阳性率从46.7%-63.4%不等;PRRSV阳性率为52.7%,各年份阳性率分布在36.1%-70.2%之间,PRRSV在秋季感染率较低;HP-PRRSV阳性率为33.2%,2013-2016年阳性率逐年上升,季节性不明显,各季节阳性率分布在26.9%-37.6%之间,秋季感染率最低为26.9%,其他季节感染率相近;PRV阳性率为32.5%,各年份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从31%-37.6%不等,PRV感染季节性明显,春季与其他季节感染率差异明显。叁种病均以混合感染为主,双重感染率和叁重感染率分别为38%、8%,双重感染主要为“CSF+PRRS”。2江西部分地区猪群CSF、PRRS及PR的血清学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江西部分地区送检的血清,分别进行CSF、PRRS和PRV-gB/gE抗体的检测。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共检测CSF抗体8826份,PRRS抗体8138份,PRV-gB抗体5819份,PRV-gE抗体6786份。结果显示:CSF、PRRS、PRV-gB和PRV-gE抗体的群体阳性率分别为72.6%、81.4%、91.7%和31.9%。CSF和PRV-gB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PRRS和PRV-gE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猪群CSF、PRV-gB/gE抗体阳性率冬季最低,PRRS抗体阳性率秋季最低。CSF抗体各阶段猪群阳性率分布在47.6%-85.1%,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猪85.1%、母猪84.3%、哺乳仔猪66.6%、育肥猪55.1%、保育猪最低为47.6%。PRRS抗体各阶段猪群阳性率范围为72.5%-88.8%,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育肥猪88.8%、母猪84%、公猪81.1%、哺乳仔猪73.6%、保育猪72.5%。PRV-gB抗体各阶段阳性率从69.1%-98.5%不等,哺乳仔猪阳性率最高为98.5%,其次分别为:母猪97.8%、公猪94.6%、保育猪89.5%和育肥猪69.1%。PRV-gE抗体各阶段猪群阳性率范围为24.5%-40.3%,由高到低依次为:哺乳仔猪40.3%、保育猪34.7%、育肥猪31.1%、母猪29.9%、公猪25.5%。大规模化猪场猪群CSF、PRRS、PRV-gB抗体阳性率较中小规模化猪场高,PRV-gE抗体阳性率较低。
杨先进[8]2008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在规模猪场的防控》文中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PRRSV对猪肺泡巨噬细胞有严格嗜性,抗原性极易发生变异,最终导致了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产生。目前用于预防PRRS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的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世界多数国家普遍采用弱毒疫苗用于控制PRRS;灭活苗安全性虽好,但需多次接种,而且免疫效果不确实。弱毒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为我国养猪业界认可。2005年-2007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108个规模化养猪场(母猪头数600头以上)进行PRRS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2459份血样,使用IDEXX公司PRRS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年份的血清学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所有送检猪场都有PRRSV抗体阳性样品,样本阳性率93.70%(2304/2459)。其中种猪、商品猪、育肥猪、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95.6%、89.4%、92.0%、90.6%,2005年检测猪群PRRSV抗体的阳性率为91.1%,2006年为94.8%,2007年达到96.10%,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显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PRRS的危害还在日渐加剧。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用于检测PRRSV的RT-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127份来自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及湖南)猪场的患繁殖障碍或呼吸道疾病的病料进行了PRRSV与其它繁殖障碍疾病(PRV、CSFV、PCV-2、PPV及JEV)的检测。结果表明,127份样品中仅有10份样品表现为PRRSV单独感染,占检测样品数的7.9%;有95份表现为PRRSV与PPV混合染,占样品总数的74.8%;50份样品检测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39.37%;15份病料表现为PRRSV与PRV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11.81%;8份病料表现为PRRSV与JE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29%;PRRSV与CSFV均为阳性的为18份,占样品总数的14.17%。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多重感染。结果显示,猪群中PRRSV与PPV、PRV、PRRSV、PCV-2之间的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PRRSV可划分为美洲型(代表毒株为:ATCC VR-2332)和欧洲型(代表毒株为:LV)两者基因型,两者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约为60%,其中ORF5同源性仅为54%。研究表明:由PRRSV ORF5、ORF6、ORF7分别编码的囊膜糖蛋白(E)、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是PRRSV的叁种主要结构蛋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离株的ORF5基因序列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不同地区分离毒株叁种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国内其它PRRSV分离毒株以及美洲型VR-2332株和LV株进行了序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PRRSV分离株ORF5基因与VR-2332、LV、BJ-4、CH-la、HB-1、WSV等参考型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9%~90.2%、63.3%~64.2%、88.1%~89.4%、95%~96%、96.4%~97.2%、89.1%~90.9%;氨基酸同源性为87.1%~90%、55.7%~57.2%、85.1%~88.1%、91.5%~94.5%、93.5%~96%、88.1%~90.0%。根据PRR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建立了PRRS的血清学诊断和临床诊断并重的综合诊断方法,从而更适用于实际生产中PRRS的诊断,从而为有效地防控PRRS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从饲养管理、免疫预防、生物安全及控制继发或混合感染等方面针对性的制定一套综合防控措施,并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养猪场进行了实施。结果显示,通过建立合理的PRRS免疫程序并及时的对猪进行免疫预防、提高鉴别诊断水平、防止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强化生物安全等防控措施,实际生产中PRRS的感染率、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流行与传播,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制订的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四个规模化养猪场进行实施,对这四个猪场分别从猪场资料了解,临床症状观察,血清样品采集及抗体检测等方面入手,建立了PRRS的综合诊断措施,提出了合理的疫苗免疫方案和处理措施。PRRS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获得明显成效,猪场全群死胎率、断奶前死亡率、保育死亡率和生长-肥育猪死亡率明显降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29个规模化养猪场的实施表明:PRRS的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从而可有效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魏润生[9]2004年在《甘肃省规模化猪场4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病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甘肃省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出近年来在甘肃省规模化养猪场中流行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类疫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猪细小病毒感染(PPVI)和猪日本乙型脑炎(JE)等。其中尤以PR和PRRS的流行最为广泛,它们的流行造成母猪大量流产和哺乳仔猪的早期死亡,是造成繁殖障碍的最主要疫病。2002年全省规模化猪场中母猪平均流产率为10.85%,生产母猪因病死亡和淘汰率为10.43%;死胎率为12.25%;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12%和12.93%。在全省十四个市(州)中,张掖、兰州、定西、天水、白银和酒泉等六市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病感染最为严重,而嘉峪关和甘南两地的猪群感染最少。通过对2754份血清的抗体检测,确认了规模养猪场中感染严重的4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其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PRRS 22.50%,PR 38.96%,PPVI 45.32%和JE 15.43%。通过对猪PR的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全省规模养猪场中PR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0.43%。通过病原学研究,在甘肃省首次分离并鉴定了PRRSV和PRV,确诊了以上两病在甘肃省规模化养猪场中的存在。观察了实验兔感染PRV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李冰[10]2015年在《辽宁地区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建立与流行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猪群中不断检测到欧洲型PRRSV,而且欧洲型毒株感染有上升趋势。欧洲型病毒株的感染不但可以引起猪只死亡,也能引起免疫抑制,同时还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本论文以自然发病病例为基础,从病原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进行诊断方法的研究,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遗传变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PRRSV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开展欧洲型PRRSV流行情况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控建议。用Marc-145细胞从疑似PRRS仔猪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电镜观察、中和试验、PCR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欧洲型PRRSV(命名为LNEU12);通过仔猪感染试验对欧洲型PRRS的临诊表现、病理变化特点和病毒抗原在组织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欧洲型PRRS的诊断方法,并证实辽宁地区存在欧洲型PRRSV。采用RT-PCR方法对辽宁分离株LNEU12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段扩增,并进行了序列分析。LNEU12毒株基因全长15083bp(不含尾部),Gen Bank登陆号为KM196101(已公布)。LNEU12毒株有8个开放阅读框,与国内外14株欧洲型PRRS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7%~93.0%,其中与欧洲型标准毒株LV同源性为90.1%,而与美洲型标准毒株VR2332株同源性仅为59.6%。与欧洲型标准毒株LV比较缺失了18个核苷酸,在NSP2氨基酸的358~359和409位点分别缺失了4个和1个氨基酸,在ORF3、ORF4基因重迭区域缺失了3个碱基。针对欧洲型毒株ORF7和美洲型毒株NSP2基因序列用Oligo 7.0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出欧洲型毒株、美洲型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差异在90bp以上便于电泳观察,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为1.93×103拷贝。用重迭延伸PCR将欧洲型PRRSV N蛋白特异性线性抗原A、C位点的基因进行重复串联,合成186bp的DNA基因片段。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将串联基因序列高效表达,获得32.8k D的重组蛋白(含GST标签),经Western-blot检测,该重组蛋白能与欧洲型PRRS阳性血清发生免疫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欧洲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区别美洲型、欧洲型毒株的中和抗体。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辽宁地区欧洲型PRRSV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个体抗体阳性率为0.51%,猪场抗体阳性率为4.55%;用多重PCR方法对57个猪场271份疑似病料进行PRRSV病原调查,美洲型变异毒株检出率为12.55%,经典毒株检出率为1.11%,欧洲型毒株检出率为为2.21%。以上结果显示,辽宁地区PRRSV的流行是以美洲型变异毒株为主,同时存在欧洲型毒株和美洲型经典毒株,欧、美毒株共存已成为辽宁地区PRRSV流行的新特点。根据分离毒株相关基因同源性比较分析,推测辽宁流行的欧洲型病毒株可能是由引种或猪只流动时带入的,并发生了一定变异而出现的欧洲型PRRSV变异毒株。根据辽宁地区欧洲型PRRS的流行特点,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辽宁地区欧洲型PRRS的净化、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学诊断方法研究[D]. 梁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
[2]. 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D]. 刘翠权.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3].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 蔡旭旺.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4].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D]. 梁秋丽. 广西医科大学. 2004
[5]. 河南部分猪场猪鼻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分离鉴定[D]. 刘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6
[6]. PRRSV单独感染及与PCV2混合感染仔猪发病机理研究[D]. 王天户.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7]. 近年来江西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D]. 熊加明. 江西农业大学. 2017
[8]. 长江中下游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在规模猪场的防控[D]. 杨先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9]. 甘肃省规模化猪场4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病的调查[D]. 魏润生.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10]. 辽宁地区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建立与流行情况调查[D]. 李冰. 吉林大学. 2015
标签: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论文; 特异性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抗原抗体论文; 传染病论文; 仔猪论文; 健康论文; prrs论文; igg抗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