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_民族学论文

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_民族学论文

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试论论文,学校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学校开展正确的认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平等和友好交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S·P·Huntington)认为,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文明冲突将是21世纪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因此,在民族学校开展正确的认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认同。

认同(identity),最初源于哲学中两事物相同时“甲等于乙”的同一律公式。《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将其归为哲学的范围,表示“变化中的同态或同一问题”。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Erikon)将认同引进心理学。认为认同实质是对我/他关系的一种界定,适用于任何实体,包括个人和集体。依他的看法,可用认同来判定个人或群体生活中产生的将其与周围社会环境相联系和区别的自我意识。

认同本质上属于心理学范畴,人们通常以“认同意识”来表述认同。认同与“自我概念”联系紧密。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经不断的自我反省形成的关于他自己作为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和存在着的人的观念。”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米德在其《心灵·自我·社会》一书中指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从每一个互动场合的具体他人处获得暂时的自我想象,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把自己归属于某类客体的自我概念。

认同含有“与……一致”、“与……接近”的意思,它与“属性意识”、“自我意识”、“自识”等概念相关。认同产生于社会交往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都会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因某些共性而产生认同。一般来讲,认同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辨别和取舍,从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等将自己和他人归属于某一特定客体。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职业、身份、国家制度等通常是认同的媒介。

就人们的态度而言,可分为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就内容而言,可分为整体认同和部分认同;就作用而言,可分为积极认同和消极认同;就趋势而言,可分为顺向认同和逆向认同。

2.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认同为同一民族,对这一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亲近态度。民族认同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含义。广义的民族认同是指某一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即国民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是指一国之内的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文化的认同,即族群认同。本文所论民族认同取狭义。

民族认同包括民族成员在个体交往间彼此认同和个人对民族整体的认同两个方面。民族成员在个人间的交往过程中,因彼此在身体特征、语言、生活体验、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从而互相产生一种亲近情感,彼此间互相认同对方为同一民族成员。同时,民族作为一特定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成员长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都对民族群体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民族认同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跨时间性、变化性等特点。它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作为维系民族的纽带贯穿民族的始终。民族与民族社会的存续,离不开民族认同的凝聚作用。民族认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可能存在于民族成员的一生,它一般不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可能影响民族认同内容。

民族认同产生于社会交往之中,有其自身的认同媒介和标准。这些标准和媒介可分为外显和内在两部分。外显诸如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体质特征、物质文化等。内在的如精神信仰、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民族认同强调“同起源性”,包括起源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风俗习惯等等。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最容易导致认同的产生。

民族认同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功能。从正功能方面看,民族认同可以产生和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内部的一体化,保持民族成员团结协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民族的整体发展,能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安全感;从负功能方面看,民族认同兼有对内自识和对外排他的性质,既可能含有公正客观的因素,又可能含有非理性和盲目的因素。因此,把握不当,民族认同可能出现偏差,要么唯本民族至尊,瞧不起其他民族;要么自卑自怨,盲目羡慕别的民族。如此,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影响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国家的安定团结。

3.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nationalidentity),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世界上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多有差别,但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毫无例外地都对本国怀有强烈的认同。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比较,是属于较高层次上的认同。国家认同常与爱国主义、国家主义等概念相关。其表现包括: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山水;推崇本国的英雄人物、重大节日、价值道德观念;敬爱本国象征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具有强烈的“国荣我荣”、“国辱我辱”的忧患意识等等。

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国家认同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各国政府施行教育及借助大众传媒(如电视、电台、报刊等)进行宣传和引导的结果。一国公民在其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触并接受了众多的关于国家的信息资源,深受本国文化影响,从而逐渐培养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认同既体现在一国的公民交往中,同时也体现在国际间的交往中。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一样,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国家认同往往贯穿于公民的一生,并且世代相传。国家认同也有正负两种功能。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有助于加强公民的凝聚力,树立公民“国家利益为重”的意识,有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有助于国家统一和整体发展。从消极方面看,国家认同的偏执,可能导致对国内有关群体利益的忽视;可能导致盲目自大,产生国家霸权主义,欺凌别国;或者导致自卑自弃,艳羡他国等等。因此,在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时,应认真对待,正确处理。

4.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般而言,在多民族的国家,国家认同是较民族认同更高层次的认同,在单一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相重合。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两者都是其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认可;第二,两者都需借助特定的象征符号及其它认同媒介。第三,两者都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最突出的正功能都表现为维护本群体利益,增强本群体凝聚力。正负两种功能中,正功能是主要的。多数情况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二者都有一个度的限制,超过了这个度,积极作用就会转为消极作用,第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都具有强烈的场景性特点,即二者的认同程度随情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辅相成,彼此互相促进。

另一方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又有一定的差别,表现在:首先,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民族认同主要侧重于本民族群体,国家认同侧重于整个国家。其次,民族认同主要是从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等角度而谈,国家认同不仅包括以上内容,同时还涉及国家政权、主权、社会制度等,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第三,对于某些个体或群体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可能并不统一,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二、民族学校开展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意义、

内容及方法

1.开展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学校教育肩负着为各民族、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校培养出来的民族人才不仅应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很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民族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当前,民族学校中的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本民族认识过高的问题,表现为:持民族优越意识,瞧不起别的民族的学生;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民族认识偏低的问题,产生民族自卑情结,盲目羡慕别的民族的学生。前者是只见优点不见缺点,后者是只见缺点不见优点,缺乏恰当评价自民族和他民族的能力。此外,有的学生对本民族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处处强调本民族利益和荣誉,但对国家利益和荣誉却漠然视之,国家认同观念淡薄。因此,民族学校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确认同的培养,为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安定团结及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民族学校开展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教育系统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便是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的集体意识。民族学校是各民族学生接受正确的认同教育场所。在这里,学生通过学习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行为规范等,可以逐步树立起自己的认同意识。民族学校应主要加强对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正确指导。这对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培养各民族学生的跨文化和跨民族交流能力,对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2.开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

民族学校开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本民族和别的民族的了解,培养学生适当的民族间的交往的态度,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增强学生国际友好交往能力。

根据上述任务,民族学校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

(1)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民族观是指对民族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民族认同直接受其影响。正确的民族观教育包括:a.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学校应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历史、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知识。帮助学生不仅了解本民族的知识,也了解别的民族的知识;不仅了解各民族的现在,也了解各民族的过去;既了解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了解民族文化的糟粕;既了解国内各民族基本状况,也了解国外民族基本概况。b.对民族及民族问题本质的学习。学校应帮助学生认识民族这一概念,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的基本结构和属性。同时,学校应帮助学生认识民族问题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以及发展规律。学校应帮助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事实上的不平等性。c.正确的民族态度的学习。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间的相互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应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d.民族政策的学习。学校应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家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各项民族政策,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诸方面;在我国,应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具体内容。

(2)正确的国家观教育。

国家观是指人们对于国家的有关看法和基本态度。正确的国家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a.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本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符号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b.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家不论其大小和强弱,都一律平等;国际间的交往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闭关锁国政治;帮助学生培养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正确态度,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c.帮助学生树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自远古以来就有着割不断的关系,各民族相互交流、彼此交融,共同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自在的多民族共同体。近代,为了反抗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共同体。民族学校应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内部结构本质特点,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的教育是民族学校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设计,必须围绕两个总的目标即尊重自我和尊重他人进行。这里的自我和他人分别指自民族和自国家及他民族和他国家。尊重自我和尊重他人是指必须让所有学生都既懂得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又懂得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必须让所有学生获得民族、国家以及文化间差异的事实,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进行客观评价;必须让所有学生懂得民族和国家价值观,懂得人类的平等权利和正义原则,既对自己文化保持自信和自豪,又对其他文化表示理解和尊重,民族学校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内容,并在实践中予以实施则可以认为他们已具有了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3.培养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民族学校一项很重要也很艰巨的教学任务。民族学校开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既要从历史切入,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和国家的过去,又要抓住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和国家的现实。(2)应强调层次性和连续性。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年龄阶段,确定认同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应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体系,连续不断地进行。(3)应强调统一性和协调性。民族学校不仅自身要重视认同教育,同时也应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相统一,相协调,共同促进学生正确认同观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教育。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开设有关的课程和编写有关的教材。社会学家提出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应各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合理地为各类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资源。美国教育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强调多元文化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其课程应反映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多元化教育的课程应反对“民族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以上看法是有利于正确的认同教育的。民族学校开设的课程和选编的教材,其内容应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民族知识,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有关民族和国家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中有关民族和国家的偏见、歧视、误解等,都源于对各民族、各国家缺乏客观公正的了解。民族学校通过设置有关课程和编写有关教材,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

(2)借助学校的广播、校刊、墙报、规章制度等,大力宣传正确的民族和国家认同观,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一方面应加强校园精神环境建设,积极提倡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建立象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人文景观等。

(3)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端正他们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态度。学校的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影响学生,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民族学校应强调教师的自身素质,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民族和国家认同。

(4)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可以举办有关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讲座,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和参观游览,可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重大的民族节日和国家节日里,学校应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庆祝活动。通过有效地参与以上各种活动,各民族学生就能够逐渐地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密切彼此的关系;就能够逐渐地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从而培养起正确的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

标签:;  ;  ;  ;  

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_民族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