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江寿力[1]2003年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文章认为,在“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全面展开和纵深推进时,对各类光电子信息人才的要求更为紧迫,一流的光谷急需一流的人才,研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理性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联系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和加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对策。 文章分为叁个部分: (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阐释,提出的学术观点既是基本原理——研究对象的相互概念及人力资源管理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 (二)现阶段东湖开发区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状况分析,先陈述目前的成绩和现状,列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彻底走出传统人事管理的走路;2法制不健全,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人才流动无序;3、缺乏职业经理市场,招才、引才的公司力度有限;4、企业职工培训、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力,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显偏底,人才跳槽和流失现象严重。文章紧接着阐述了本部分的重点——主要研究现状,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制和机制落后;2、人才政策缺乏或者不够科学;3、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不够,人才市场功能局限;4、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工培训,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缺乏制度性安排;5、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叁)改进和加强东湖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提出的改进措施与建议是:1、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人才特区;2、依靠政策优势集聚人才,加大招才、引才工作的力度;3、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4、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和体系,全面提升⑤羔糕S人才素质;5、优化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增加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文章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一特定的区域为研究对象,使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出的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环境创新,在东湖开发区形成区域化的人才培养中心、规模化的人才集聚中心、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中心、现代化的人才信息中心,营造人尽其才、才一尽其用的体制环境,舒适、宽松、自由的工作、生活环境,冒险、创新、敬业、诚信的文化环境,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人才一特区的思路: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市场调节、个人自觉”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提出的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东湖开发区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提出的改革人才评价标准,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指标;提出的倡导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培育凝聚人才的文化环境等。提出的这些改进措施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为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能较好地解决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比较紧迫的问题。

夏亚民[2]2007年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高新区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结合的主要形式,促进了发明或发现通畅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高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考察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科学园区在完善国家、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极化作用。同时,园区也是企业创新的温床,培育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说明,高新区在促进企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应该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各国家级高新区在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高新区已经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区域和示范基地,其中很多创新是自主的知识创新;(2)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3)高新区已经形成产业或地区簇群,产业簇群的复杂度和深度对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有直接影响;(4)高新区的创新示范效应和扩散能力实现了对周边地区和传统产业的辐射作用,有可能带动我国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我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高新区担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构建对于我国高新区实现二次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显着的带动作用。立足于服务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本区域企业、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考虑,本文系统研究了国家高新自主创新系统的相关问题,构建了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模型,分析了其中的创新平台构成,并提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机理,提出了构建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相关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1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拟定全文分析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章,从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高新区及其发展理论叁个方面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本文的核心章节,提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特征与功能;构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机构模型;分析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4章,分析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重要部分——创新平台的内涵、结构与功能,并提出了其构建途径。第5章,高新区自主创新的运行分析,分析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并提出了运行模式。第6章,构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培育的支撑体系,并从人才、财税、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第7章,对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进行案例研究。概括了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其自主创新系统构建的途径。第8章,全文总结与展望。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概念,并构建了其结构模型,分析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的互动关系;(2)提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模型,该模型以企业为主体,整合了内、外部驱动因素,综合分析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3)提出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运行的四种模式:“核心企业主导+配套企业参与”模式、产业内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扶持模式。

高智玲[3]2016年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将科技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在高新区日新月异地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其经济、社会的进步有着显着影响,其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高新区产出效益。当前,相当数量的高新区也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多方面的潜力。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从利用效益、集约节约利用或可持续等方面对高新区土地利用作了评价分析,然而少有能体现出高新区相对于其他开发区土地利用特殊性的评价研究。土地要素在投入到高新区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利用会推动创新能力的塑造、提升,这也是土地利用的一方面结果。因此在土地利用评价中加入对土地创新潜力的考量,对提高高新区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有着指导性作用。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与相关理论,结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由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创新潜力和土地管理四个层面,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利用的综合绩效进行测算,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绩效结果的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的对策建议。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扩容前后经历了 土地利用绩效由"低级绩效——良好绩效"的转变;(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创新潜力对土地利用绩效的障碍度逐年下降,得益于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飞速发展,但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和效益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3)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各个层面应协同、均衡发展。

刘飞[4]2012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60多年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带动了城市、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兴办科技园区,并把兴建科技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创办科技园区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我国选择了通过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建立了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是保障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其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提供资本支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中介服务、提供政府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的选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现实意义。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尽管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专门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的成果相对仍然较少。论文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完善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界定了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概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概念、构成、功能和阶段性特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经济效应。论文总结借鉴了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韩国大德科技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中国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工业园产业服务体系的发展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的启示。论文对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西安高新区、长春高新区产业服务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论文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在行政授权、招商引资、R&D经费投入、法律体系、风险投资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论文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划分为技术创新平台、融资体系、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政府服务体系等五个部分,分别研究了它们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完善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佚名[5]2018年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018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武政办[2018]6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武汉市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018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2018年5月30日

佚名[6]2016年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中提出武汉市人厅文件武政办〔2016〕4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科技局拟订的《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4月13日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市科技局

张平[7]2004年在《基于资源配置的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光电子信息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发展计划。继美国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的图森布地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启动了“激光核聚变”计划之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法国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内建立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英国在实施“阿维尔计划”;日本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德国则在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系列全国重点学府;拥有逐步走向成熟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正在发展的关东科技工业园、关南科技工业园以及庙山小区等科技工业园区;具有上佳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良好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产业优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尽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已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集聚,这大多是通过依托其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成的一批中小企业以及依靠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集聚的,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因此,高新区内企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集群的专业分工互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性机制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围绕着如何发展“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问题,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速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武汉光谷”产业集群的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1)系统总结了现有的关于集群形成机理的各种理论,针对现有理论的不足,结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理论和集群竞争优势的资源理论,从资源观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问题,并对产业集群提供给企业的外部资源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的四种具体竞争优势以及获得外部资源的叁种主要方式。(2)提出了产业结构的灰关联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材料化工和其他产业与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关联程度;根据集群的分类标准,分析了“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集群中的两个主要的企业集群 -- 光通信企业集群和<WP=4>激光企业集群的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3)提出了科技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数据包络(DEA)分析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武汉光谷”的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结构和R&D投入类型等叁个合理性指标,对“武汉光谷”的科技资源配置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提高“武汉光谷”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4)分析了人力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技术产业区的人才吸引功能,研究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叁个目标与叁种模式,并对“武汉光谷”人力资源的各种结构和就业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加强“武汉光谷”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5)系统总结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特征与融资特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结构,并根据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融资特性以及“武汉光谷”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武汉光谷”资本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

李月[8]2012年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探索自主创新战略的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试验地”和“栖息地”。为了解决人才强国战略时代背景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人才特区建设的实际问题,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重视人才,加速推进人才机制创新方面相对国家高新区起到先导示范作用,本研究试图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才学的学科体系,从人才生态学这个学科交叉研究视野出发,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人才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对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原生态进行全面架构。从人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人才个体、人才种群、人才群落和人才所处的人才生态环境构成了人才生态学的基本研究要素。其中前叁者属于人才要素,生态环境及其包含的生态因子属于非人才要素。人才要素在一定条件下依照规律组合运行,便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即人才生产者、人才消费者和人才分解者。人才生态环境是人才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对人才的成长、发展、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才环境要素特指人才生态因子。具体可分为硬环境因子和软环境因子两类,分别代表了示范区人才所处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生态环境。人才生态因子能够直接影响人才的成长、发展,左右人才的培养率和退出率,并且引起人才的流动,最终导致某种人才种群的数量变化,也可以限制人才种群和人才群落的分布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内在基本结构由人才生态链、人才生态网连同人才生态系统内每种人才种群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即人才生态位共同组成。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组建不同的人才营养级形成人才生态系统链式和网络结构上的一环,并通过人才生态椎体协同人才营养级和人才生态链间的关系。人才知识能量的转化、人才流动和信息传递是人才生态系统的叁大基本功能。人才种群动态作用使人才完成系统宏观进入与退出;人才生态位重迭造成中微观人才流动。人才行为信息反映的人才利他行为和竞争行为是四类人才信息传递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完成人才生态链的分级改进,人才生态位的拓展与调整,人才生态因子的培育与优化以及人才生态环境的改良与完善是实现优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运行的最佳路径选择。

江寿力, 江博[9]2004年在《东湖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文中指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过15年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制约人才高地形成的因素。本文从研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

崔丽红[10]2016年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的政策特区、资本特区、人才特区,创新人才是支撑该开发区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开发区人才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深层原因,提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要通过完善开发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柔性引才机制;加快引进产业高端紧缺人才,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创造成长空间;鼓励企业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开发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为人才的长期发展免除"后顾之忧"等举措,加快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新人才体系,以发挥开发区人才特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 江寿力.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 夏亚民.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3].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D]. 高智玲. 湖北大学. 2016

[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 刘飞. 武汉大学. 2012

[5].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2018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的通知[J]. 佚名.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

[6].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J]. 佚名.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

[7]. 基于资源配置的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张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8].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研究[D]. 李月.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9]. 东湖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J]. 江寿力, 江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对策[J]. 崔丽红. 中国商论.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