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本工程所在基地位于日照市人民医院老园区南部,南临海曲东路西临枣庄路,基于此,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通过规划建筑设计,实现医院老院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医院布局的优化,塑造一所能够体现国际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的医院。
关键词:融合现状、面向未来的建筑 便于使用与管理的建筑 绿色建筑
前言:设计中着重分析院区周边城市环境及院区现状,整合完善院区功能关系,理顺院区交通、功能关系,重塑空间秩序。院区建设与周边规划地块协调发展,共同形成城市合理生长的富有活力的新区域。
设计中充分吸取地域海洋文化,以海洋为灵感依托,以多元化的线条拟合海洋柔美形态突出医院的现代感和亲和力。
一.规划设计亮点:
1、规划布局
以提升院区整体医疗功能为设计目标,根据任务书要求,以南侧城市道路海曲东路作为主要朝向。院区功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构,形成以南向为主要展开面的门诊医技医疗区、急诊急救、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楼。
门急诊楼以医技为中心,门诊、住院、医技等各功能区域通过医疗街紧密联系。在主入口处,结合共享大厅,以流畅的形体与城市对话,向城市空间充分打开,形成良好的对景关系和空间渗透。从城市界面展现了连续统一、舒展的建筑景观。
2、功能整合
以医疗街串联新建门急诊楼与现状病房楼,形成现代医疗综合体模式的完整高效医疗区。以医疗街作为功能主轴,作为院区原有交通主廊的发展延伸,形成院区的“脊柱式”功能交通主干,串联院区内各功能空间,形成顺畅的功能关系。
3、院前广场
院区南向为主要展开面。以主体门急诊大楼形成宏伟的体量,以大气舒展的弧形空间与城市形成良好对话,以开阔的广场空间和顺畅的环线交通形成开放的人流接纳界面,分别安排门诊主入口、病房探视口、放射科入口,形成开敞和友好的入口广场空间,给患者带来亲切的感觉。
5、流线组织
理顺院区交通,形成脉络清晰的交通路网。院区内路网均为环线、均衡合理,串联各个功能区,方便整体统合使用。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南侧的海曲东路,成为新建建筑的主广场。枣庄路开设急诊急救入口,形成明晰的流线组织方式。
1、以外环路+步行系统形成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精细的交通设计将车行环道绕建筑外围设置,步行人流沿建筑内部展开,内外分离,互不干扰。借鉴机场落客系统,设计了高效的人车分流体系,人行地上,车行地下,在院区主要入口设置地下车道出入口,车辆就近驶入,减少地面停留,地上入口广场则完全为步行服务,结合景观系统形成院区的门户景观。
2、就诊流线:门急诊楼在设计中将最大量的门诊人流以外向性的广场带组织,面向海曲东路,门诊主入口东侧设儿科入口,相对独立,又与主医疗街联系顺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通过经门诊共享大厅,以及医疗主街到达各门诊单元及医技单元,同时经东西向医疗通廊到达住院部,路线简洁唯一,识别性强,方便、快捷。
3、探视流线:在用地南侧,面向海曲东路结合带形广场,设住院部探视入口。病房首层结合广场设探视大厅入口,并在病房区前部形成探视广场。
4、急诊流线:通过东侧枣庄路次入口进入,独立设置的急救中心,位置醒目,就诊流程便捷通畅。
综上所述,车流、人流、污物、洁物明确分流。
二、建筑单体设计亮点
1、医疗街模式
在门急诊楼设计中,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模块联系紧密、便捷,采取以医技为核心,以“医疗街”为主的功能组织模式,形成由南北向伸展的“医疗主街”和东西串联的“医疗次街”组成的“L”形的医疗街。以主入口共享大厅为核心纽带,形成“一纵、一横、一厅”的交通模式,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通达性。为病人提供最为短捷的就诊路。
以医疗街作为交通骨架,自然划分功能模块,有效串联各功能分区。集中有序的布局不仅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医疗单元,并且大大缩短了医疗流程,便捷高效,又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提升了环境质量。
标准化设计
统一的柱网尺寸满足诊室、医技用房、检验用房的灵活划分使用,满足不同科室内部的功能需要,也为将来医院发展后的功能调整预留了可能。
3、门诊模块单元设计:
门诊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形式。在病人流线组织上,我们使其处于中心位置,医生流线处于外围,并有独立电梯及楼梯直达各层,避免交叉感染,做到区域及交通上的医患分流。门诊单元内部靠近医疗街设置宽敞明亮的候诊区,内有宽敞的病人走廊到达各诊室。门诊单元之间设景观庭院,使得门诊区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充分体现生态医院的特点。
4、急诊急救中心:
一层设急救大厅,可保证急救的通达性。与医疗主街串联,从而与门诊部分共享医技资源。内设急诊手术,同时设专用电梯直达医技中心手术部,使急救中心功能更加完善。
5、病房护理单元设计:
一层一个护理单元。在病房层的布局上,医生办公区与病房区相对独立,护士站靠近中心位置同时靠近医办,护理路线大大缩短,医生及洁物电梯直达各层,独立设置,医患流线清晰明了不交叉。
6、绿色医院生态建筑
让使用者获得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和更全面的采光质量。门诊医技区采用多个小型庭院穿插其中,并直通地下层。为诊查区及地下空间提供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规划中尽量少的设置大面积玻璃幕墙及超大型公共空间,可有效节约能源,增加舒适度。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变化以及千差万别的医院建设条件,我们需在专业化设计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设计,再加上人性化地设计,才能使医疗建筑设计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论文作者:闫佳1,丁军娜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医疗论文; 门诊论文; 功能论文; 入口论文; 建筑论文; 病房论文; 交通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