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懿娟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懿娟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20)

【摘要】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疾病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慢性病自我管理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该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介绍高血压自我管理相关概念和内容,介绍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借鉴目前国内外对高血压自我管理所做的研究与实践,探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

【关键词】慢性病;高血压;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6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67-0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某些疾病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增高,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上升,不仅成为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且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疾病负担。由于多数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又无特异性的预防手段,一旦发病,迁延不愈,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完全依靠医务人员,受卫生人力资源的限制,往往控制不佳,效果有限[1]。由于慢性病往往难以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功能和生活质量。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个旨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技能和信心,帮助病人解决因患慢性病所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问题 [2]。

1.高血压流行现状与危害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的方法确切而有效、预防带来的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3]。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比1991年增加了31%,患者增加了近7000多万,全国达到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肾病(肾功能衰竭)、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有高盐饮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管理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

2.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应用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强调个体化的原则。同时,生活习惯的矫正和改善,只有达到很长的时间才会体现出健康效应,所以,健康管理应重视连续的过程。在开展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预防及管理时,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工作。

2.1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高血压发生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和饮食有关,有的则以肥胖、运动不足为主,因此,查明每个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基本资料收集包括下列内容:

(1)一般情况调查;(2)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3)血压测量;(4)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5)生活习惯调查;(6)血脂、血糖检查:高血压预防的目的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而血脂、血糖是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时的重要参数。

2.2 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

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素,开展危险度分层,或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预测与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指导;(2)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对于低危险个体,一般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对于中危险个体,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展药物干预;对于高危险个体,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而且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脑血管的状况,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3)心脑血管疾病绝对风险预测与评估:结合年龄、性别、BMI,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

2.3 针对主要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

(1)限制钠盐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3)限制饮酒及戒酒;(4)减轻体重;(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6)戒烟;(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对生活方式指导效果的评估

健康管理是长期、持续的管理过程,在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后的一定期间,应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一般以2个月为宜,因为无论是营养指导或是身体活动指导,2个月都应该显示其健康效应。这时一方面应询问被检查者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的变化,并和第一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修正指导计划与指导方法,继续下一步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要强调的是,即使被检查者仅有较小的改善(生活习惯或体检指标),也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大加鼓励,以便被管理者坚持下去,取得较大的健康效应。

2.5 高血压病人保健

(1)饮食宜用低盐、低糖、低脂肪饮食,食盐每天不超过6克,不吸烟,不喝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2)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3)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4)选择对体力负担不大的运动,如馒跑、打拳、练坐式气功等。也可按摩头面部,促使血管平滑肌放松,方法为先搓热两手,再用手反复按摩头面部20~30次。(5)定期检查血脂,控制高脂肪饮食,不吃动物的内脏及其制品,可常食用黑木耳、山楂等。肥胖者需控制体重。(6)从卧位到立位时不能太快,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7)降压药、降血脂药物应遵医嘱服用,避免突然停用降压药而导致/停药反跳现象。(8)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做到心平气和。

2.6 我国也有研究者将自我管理的内容分成三部分,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情绪认知管理[4]。日常生活管理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生活规律等;疾病医学管理包括主动寻求疾病知识、遵从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对病情自我监测、发病后及时就诊等;情绪认知管理主要是处理和应对疾病所带来的各种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和抑郁等。

3.高血压自我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使得我国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开始重视对自我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1998-2001年,复旦大学傅东波等在中国上海开展了中国化的CDSMP项目,将自我管理纳入社区保健服务模式,并命名为“共同参与型实施模式”,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究者三方共同参与,街道将此项目纳入其市政卫生科的日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此项目纳入其慢病管理的例行工作,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分工明确,共同参与项目从设计、实施到评价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健康状况改善,6 个月内看病次数减少,参加者自称能从中学到知识、技能,提高信心,能广交朋友,收获快乐与健康,从而建立了我国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

4.小结

总之,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患病率显著上升,中国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之间矛盾的日益升级,促使人们认识到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和推广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加大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寻找有效的自我管理实施方法,最终促使患者有效地管理疾病,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更多地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冯梅,蒋文慧.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实践及问题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年2月第20卷第1期:90-93.

[2]傅东波,沈贻谔,傅华.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高血压俱乐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第12卷第12期:555-556.

[3]范纯武.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10年第4期:225-228.

[4]任洪艳,刘丽萍,赵庆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4):1374-1377.

论文作者:杨懿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懿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