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论文_胡小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论文_胡小理

胡小理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n=30)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8.9±5.2 分,对照组为13.4±6.6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为68.91±15.23分,对照组为56.48±18.16 分,P<0.05。结论 CNP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患者虽然可以摆脱生命危险,但是通常情况下患者均需要做长时间的康复护理,才能逐步的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脑梗塞造成患者的大脑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和生理功能的缺陷,进而造成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康复效果不理想[1]。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CNP进行了脑梗塞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CNP进行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7 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5.4±4.9 岁,病程1~8 h,平均病程5.4±1.4 h,观察组患者汇总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56.1±4.2 岁,病程1~8 h,平均病程5.1±1.6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CNP进行康复护理,以时间为横轴,以患者入院至出院阶段接受的护理方法作为纵坐标,制定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图,即① 第1天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脑梗塞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医院的病房环境、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姓名[2],遵医嘱做好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同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讲解康复护理过程中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让患者保持平静的精神状态接受之后的康复训练;② 第2天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授脑梗塞的相关临床知识,介绍日常饮食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与患者一起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患者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护理计划[3];③ 第3天 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了解情况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进一步向患者强调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患者肌肉力量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功能训练计划,继续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④ 第4~11天 按照制定的康复功能训练计划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先进行简单的肢体康复训练,患者可先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4],练习洗脸动作,髋关节和腕关节的屈伸训练,逐步让患者自己主动进行练习,3~4次/d,15min/次,语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逐步开展单音训练,护理人员先做好发音、口型的示范,再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型来纠正错误发音;⑤ 第11~25天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起坐训练、扶床训练、伸手够物训练,待患者可以完成坐立后,指导患者进行投掷训练,可投掷沙包等较轻的物品,同时每天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和肌肉牵拉,以恢复患者肌肉力量,通过两名护理人员扶患者,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依据患者恢复的实际情况,鼓励患者逐步走动,可利用墙壁、护栏走动,口音训练:采用“单词-词组-短句”方式进行发音训练[5],同时遵医嘱按摩患者的承浆、哑门、廉泉、通里等穴位,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⑥ 第25天~出院 指导患者按照护理计划继续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出院前2d,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强调出院后继续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家属的督促力度。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 评分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表1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N(例)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30 19.8±8.48.9±5.26.0430.000

对照组30 20.1±8.313.4±6.63.4610.001

t-0.139-2.933

P0.8900.005

2.2护理前后自理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 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表2护理前后Barthel 评分比较

组别 N(例)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30 14.51±3.5668.91±15.23-19.4010.000

对照组30 14.49±3.3156.48±18.16-12.4590.000

t0.0239.267

P0.9820.000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式对于提高脑梗死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了采用CNP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对于提高患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CNP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护理工作路径图,让护理人员可以每天规范、有序的完成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同时患者通过查看路径图,也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康复阶段,及后期还需接受那些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术后康复护理。

总之,CNP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舟军,戎燕,张丽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6-398.

[2]陈冬梅,肖嵘,陈传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75-5276.

[3]王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140-141.

[4]王红,刘新静,赵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声带息肉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1):58-59.

[5]张延红,赵晓丽,王东,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18(10):1564-1566.

论文作者:胡小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论文_胡小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