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语动词趋向范畴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龙论文,动词论文,范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前言
独龙语大体可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土语区。 关于独龙语的动词趋向范畴,孙宏开、黄布凡和刘菊黄曾在相关的论著中涉及过,并就其起源问题提出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最近,梅广先生的《独龙语句尾词研究》一文也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独龙语的动词趋向范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这一论题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独龙语动词趋向范畴的形式和特点的分析和与一些亲属语言共时的类型比较,探讨其来源。本文所用材料主要是中部的孔目村土语,以下统称“独龙语”。
二 动词趋向范畴的形式及其意义
独龙语动词的趋向范畴有向心、离心、 向上方和向下方4种形式,通过在动词后加不同的后缀来表达。现分述如下:
1.表示向心方的后缀 表示行为动作是朝着某一特定的中心方向进行的,在动词后加后缀
或
。两个后缀的用法有一些区别。请看以下例句:
加在及物动词后,表示施事将某种事物朝中心方向移动,施事后需加结构助词mi[31]表示强调,如第(1)、(2)句,有时,施事不一定需要亲自朝中心方运动,如第(2)句。
主要加在不及物动词后, 表示施事朝中心方向运动,如第(4)句。
加在及物动词后有两种情况: 1)表示说话人要求或叙述别人把某种事物“移”到自己身上,如第(5)、(6)例,说话人是以自己作为“中心”的,而用
。如第(1)句或者其它的句子(如第(4)句中
是加在不及物动词后)中,“中心”则是范围比较模糊,不具体的概念;
加在及物动词后,施事后要用结构助词mi[31],这样的句子中,动词后的趋向后缀
一般可以省略。 2)表示施事为某种目的朝中心方向运动,施事后不能用助词mi[31]。如:
2.表示离心方的后缀 离心方表示行为动作朝着离开某一中心的方向进行,即以施事的动作起点作为参照点。在动词后加后缀-di[31] 或
表示。两个后缀的用法也有一些区别。
-di[31]一般用于第二、 三人称和非人称事物充当施事的陈述句中,表示说话人描述施事进行的离心方动作。如:
(注:
是情态后缀,表示说话人叙述他人的动作、言行是听说的。)
他说我今早去乡政府了,我没去嘛。
用于针对第二人称的命令句和有关第三人称的建议句,(注:建议句式在单音节动词前加
孙宏开先生在《独龙语简志》中将其归入到“祈求式”中,其实,这种句式所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单列出来称为“建议式”更为妥当。)以及第一人称(说话人)的祈求句。一般不能用于第二、三人称及非人称事物充当施事的陈述句中。如:
用于第二、三人称及非人称事物充当施事的陈述句时,一般是谈论离说话的时间很久远的事件,实际上兼表了完成体的意义。如:
(注:
)
你没去县城(听说你很久以前就去了,怎么在这里)?
3.表示向下方的后缀 通常表示行为动作由上方向
例(1)用离心方后缀,说话人和交际对象都在上方;例(2)用向下方或向心方后缀,交际对象在下方或将在下方,说话人可能在上方,也可能在下方。
4.表示向上方的后缀 表示行为动作由下方向上方进行,或者是由水流的下游向上游进行,用后缀
表达。根据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向上方的动作,也可用不同的形式表示。
当观察者(说话人)处在上方,在不强调向上趋向的情况下,可用向心后缀代替向上方后缀。如:
例(1)用离心方后缀,说话人和交际对象都在下方;例(2)用向心方或向上方后缀,交际对象在上方或将在上方。
三 北部土语和南部土语的情况
1.北部土语 北部土语向心方后缀有
(注:括号内为中部孔目话的趋向后缀,下同。)如:
北部土语和中部孔目话基本上是对应的。这里需要说明两点:1 )北部土语里没有向上方
四 同亲属语言的类型比较
1.与缅彝语支语言比较 缅彝语是藏缅语族中形态比较简单的一支,主要使用分析形态的语法。缅彝语普遍有一些动词靠词根本身区分向心和离心的趋向概念,而这些趋向动词又往往虚化,加在其它动词后充当补语指示趋向,如哈尼语:(注:李永燧、王尔松《哈尼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51页。)
哈尼语的趋向动词la[55](来)虚化充当补语时发生变调:55 ~33。再看傈僳语:(注:徐琳、木玉璋、盖兴之《傈僳语简志》, 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59页。)
la[33](来) xo[31](带)la[33] 带来 gi[33](去) xo[31](带)gi[33] 带去
怒(苏)语(注:孙宏开、刘璐《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64-65页。)的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趣。 怒语中表示向心和离心趋向的动词各有两个,用于区分空间的上下方位或水流的上下游方。如:
lɑ[35](来):从下游方向上游方,或从山势、 空间的下方向上方(自下向心)。
li[31](来):从上游方向下游方,或从山势、空间的上方向下方(自上向心)。
lɑ[55](去): 从下游方向上游方,或从山势、空间的下方向上方(自下离心)。
ie[35](去):从上游方向下游方,或从山势、空间的上方向下方(自上离心)。
这4个趋向动词的前两个表向心方,后两个表示离心方。 它们虚化后都能加在其它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趋向。如:
而独龙语动词词根本身不表示向心或离心概念,只能靠趋向后缀指示趋向。
2.与羌语支语言比较 羌语支是藏缅语中比较特殊的一支,以其独特的前缀式趋向范畴区别于其它亲属语言。羌语支的趋向前缀主要指示动作在空间上的趋向,本质上不表示与具体的某一参照点相对的向心或离心概念。因此,羌语支语言中一般都有像缅彝语支语言那样本身含有离心或向心趋向概念的趋向动词。如:
羌语(荣红)(注:羌语荣红话材料由黄成龙先生提供。在此表示诚挚谢意。)嘉戎语(卓克基)(注:参看林向荣《嘉戎语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普米语(兰坪)(注:普米语材料由我的普米族同学和向东先生提供。)
羌语支的趋向前缀大多源于方位名词,所指示的动作趋向的起点和终点是固定的,如(直)上方的动作只能是由下而上。离心和向心两种趋向则不然,参照点(中心)具有随机性。所以,羌语支语言是通过不同动词词根来区分离心和向心两种趋向。如羌语(荣红话):
可以看出,上面4 组短语分别表示与动作起点和终点相对的向心和离心趋向意义。
我们再看普米语的情况:
“来”作补语, 表示说话人在下方,施事动作向心;短语(2)用离心趋向动词lo[55]“去”做补语,表示说话人在上方、施事动作离心。这方面的例子还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羌语支语言的趋向前缀和独龙语的趋向后缀是不同质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表示起点和终点一定的空间动作趋向,而后者则表示与动作的起点或终点相对的趋向。
五 独龙语趋向后缀的来源
独龙语有些趋向后缀在来源上同一些动词密切相关。如:
上述3个趋向后缀在形式和意义上都与动词相近。此外, 从一些亲属语言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与独龙语的趋向后缀有对应关系的动词。如(括号内为独龙语的趋向后缀):
这是比较明显的趋向后缀来源于趋向动词的证据。
独龙语可能经历了一个趋向动词加在谓语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方向(做趋向补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后缀的过程,声调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独龙语是以黏着手段为主组织语法关系的语言,如使动、互动、反身、人称和数、式等语法意义都使用前缀或后缀表达。独龙语趋向后缀的产生和形成,正是其以黏着方式为主的语法结构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标签:离心运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