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人民医院 213138
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心肺复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需要心肺复苏的疾病分类及成功率状况。结果: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抢救失败28例,抢救失败病例中,16例抢救2小时内放弃抢救,7例抢救5小时内放弃抢救,6例进入抢救室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结论:乡镇医院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偏低,临床上需对患者的原发病类型引起重视,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急救网络的构建,以便更好确保心肺复苏成功。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心肺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是患者心肺功能出现严重损伤时的必要抢救方法,但因为心肺复苏抢救窗口时间短,乡镇医院没有急救车等相关设备支持,所以乡镇医院普遍面临着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分析了我院十年来6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因为室颤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高于因为停跳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因为患者心脏停跳后对抢救窗口要求更加严格。我院患者发病到开始抢救的时间平均为25分钟,远超过心肺复苏要求的6分钟,这直接造成了本文研究的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某县卫生院2005年-2015年接诊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是41.2±3.2岁。
本文分析任务为回顾性分析,所以不设置随机分组,仅就年龄和性别分组对数据进行考核。
1.2诊断方法
患者均表现为大动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双侧瞳孔散固定、面色苍白或面色紫绀。原发病:心脑血管病31例,骨折10例,严重颅脑损伤6例,电击伤5例,溺水4例,自刎3例,原因不明者1例。
心电图显示:室颤25例、心脏完全停止、心肌电-机械分离35例。
1.3复苏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首先听听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按照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采取:
用仰头抬颏法先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70°- 90°)形成气道开放,便于人工呼吸,气道通气。
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为700-10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胸腔按压,若患者仍无正常呼吸、咳嗽或不动时,就应该开始进行胸腔按压。在两乳头之间处向下压至4-5厘米,100次/分钟的速度下压30次,速度要保持在每秒1次以上。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若进行双人CPR,一个人进行对嘴吹气时,另一个按压着应立即停止按压。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颈动脉连续搏动、心脏自动发出恢复跳动声音、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缩小恢复正常,说明人被救活。
治疗原发病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SPSS19.0数据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对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当P<0.05时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我市乡镇卫生院中心肺复苏的重点是心血管疾病、严重外伤和其他意外损伤(如中毒等),本文研究中分别占发病率的31例(51.7%)、16例(26.7%)、13例(21.7%)。
60例中16例仅进行单纯心脏复苏,持续1-2小时,仍无自主呼吸,终止抢救。7例进行心肺复苏,持续4-6小时脑功能未能复苏而死亡;6例由于原发病严重和来院时间在25分钟以上,持续复苏抢救25分钟左右,心电图始终为直线,停止抢救,其中完成心肺复苏准备后直接放弃抢救的3例。
抢救成功的32例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其中6例留下脑部疾患),患者均在复苏后出院;
室颤2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32.0%,心脏完全停止、心肌电-机械分离3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例,抢救成功率5.7%。两组数据χ2检验结果10.568,P<0.01,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时临床最危急的情况。一般在心跳呼吸停止5-8分钟内成为临床死亡期,从表面看,患者已经死亡,但患者组织细胞内微弱的代谢过程还在进行;大脑机能活动还未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因此,处于此期的患者是有可能被抢救过来的,心肺复苏就是对此采取最快的急救方法。由于受到地域条件、发展水平等的限制,乡镇医院的急救体系构建往往较为落后,影响到整体的急救效果。因此需做到:第一,考虑到脑细胞组织对于缺氧的高度敏感性,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经验显示一半在4min内复苏的患者可有约60%人群存活,而在超过6min后存活率仅为4%;第二,认识到心肺复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胸外心脏按压,还要求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血管,并确保患者处于正常体位,同步进行脑复苏,才符合心肺复苏的实际要求;第三,在心肺复苏进行的同时,仍需对患者采取基本的治疗措施,包括机械供氧、纠正酸中毒等,心肺复苏结束后也需继续予以持续性的生命支持性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显示60例患者中有32例抢救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3.33%。较平均水平高,推断可能受到所选患者、其它因素等影响,需对以上问题引起重视,并在后期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目前,我区大多数乡镇医院特别是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员素质较差,器械落后,救护车辆不足或不以专用,急救网络没有健全,不能保证患者遇到需要急救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救治;乡镇卫生院管理松散,急诊观念差,出诊速度慢,不能尽快的赶到急救现场。因此,尽快采取急救措施,添加急救设备及药品,加强卫生院对急救的观念,基础条件建设,和人员培训;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普及心肺复苏基本急救常识,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急救团队,是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杜乃东.心脏骤停心肺复苏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7(7):26-27
[2]岳陆蒿.小儿心肺脑复苏后脑损害60例临床分析.[J]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12(12):26-27
[3]廖湘斌.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分析.[J].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2014.8(8):12-13
[4]杨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J]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急诊科2015.4(4):56-57
论文作者:薛红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心肺论文; 患者论文; 成功率论文; 呼吸论文; 乡镇论文; 医院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