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论文_钟济孙,周志刚

浅谈山区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论文_钟济孙,周志刚

摘要:随着山区路网的逐步完善,山区道路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道路建设转移到道路养护上来。由于受到天气、温度、行车及路面材料等方面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等病害,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和安全。为确保这一病害不进一步发展,需针对不同的路面损坏情况采用适合的养护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山区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

1、前言

山区公路养护管理是山区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山区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及时发现山区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坏并有效修复这些损坏,有利于保持山区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向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行车环境,有利于树立山区公路的对外形象,最终提高山区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传统养护的分类及补救措施

2.1开裂类病害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其适用方法亦不同。

若由基层水稳定性不足导致网状裂缝,则需补强基层;若由温差产生轻微裂缝,可在夏季喷洒并压入沥青料,或在冬季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于油料老化引起的裂缝,可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2.2变形类病害常由于强度或水稳定性不足导致。

对于较重的沉陷、拥包、搓板等需挖除基层,补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后再做面层;对于较轻且已稳定的沉陷、拥包、搓板等可在夏季铲平、补平面层;如因面层与基层间有夹层,则应挖除面层后清除夹层。

2.3松散类病害由面层缺陷而导致的情况比较多

对于大面积松散,需重做面层,而局部松散可用挖补方法;对于较轻坑槽,可在坑壁涂粘层油后将沥青混合料铺入、摊平;由于面层与基层或面层与封层粘结不良引起的脱皮,应先清除脱落部分,清扫干净后重做封层及面层。

2.4对于泛油、磨光等病害可撒入粗矿料后强行压入,以提高路面粗糙度。

上述传统养护对策虽然能够较好地改善病害路段,一定程度上恢复道路功能,但总体上属于被动应对,其时效性及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道路预防性养护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被提出,这一概念有别于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在美国AASHTo《路面设计指南》对预防性养护最新的定义为: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地、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预防养护在没有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情况下,延迟路面的损坏,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畅通条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

3、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封缝

可以作为常规或在其它措施实施前进行裂缝预处理,防止水或碎屑进入,从而大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常用材料有热沥青、乳化沥青、专用压缝带等。

3.2同步碎石封层

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几乎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轮胎压路机碾压或自然行车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这种技术能有效治愈路面松散、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防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

3.3雾封层

主要用来恢复那些由于沥青在正常使用中氧化造成的轻微干裂、损失小骨料等现象,而且可以封住细小裂缝及表面孔洞。常用方法是将慢裂乳化沥青稀释液或特制路面保护剂喷洒(雾化)到现有沥青路面表层。必须严格掌握单位面积的喷洒量,过多的喷洒量会在路面表层形成一层薄膜而使路面丧失摩擦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微表处:

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较稀浆封层均有突破,是目前功能最完善、适用范围较广、最具前景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它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微表处具有防水、防滑、改善道路表观等多种功能,封层效果优于稀浆封层,使用寿命一般为4~6年或更长,是性价比较高的养护技术。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长短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3.5开普封层

在新近铺设的石封层上再铺一层稀浆或微表处,防止石屑脱落,提供永久的磨耗层,并消散反射裂缝。

3.6超薄磨耗层

常用于老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复。是按骨料空隙填充法设计的改性沥青热拌混凝料,是一种超薄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检测数据是判断道路是否进行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指标。对于结构性病害较为严重,尤其是承载力不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

与传统养护方式相比较,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主动的、有计划地养护方式。通过预防性养护可以确保路面服务性指数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服务功能,实现了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不仅是整个公路管理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酿成巨大损失的事故发生。通过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山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山区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

4、养护管理方面

(1)公路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通过科学分析,预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特别要做好雨季的防护工作,以减少水毁损失。

(2)认真开展路况调查,分析公路技术状况,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后果,采取有效、先进、经济的技术措施。加强养护工程的前期工作、各种材料试验及施工质量检验和监理,确保养护工程质量。

(3)改革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管好、用好现有的养护机具设备,积极引进、改造、研制养护机械,逐步实现养护机械装备标准化、系列化以保障养护工程质量,提高养护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4)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公路施工时应注重社会效益,保障公路畅通。

5、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车辆行驶渠道化现象日趋突出,公路养护质量的好坏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公路管养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护管理。路面是道路的主要结构物,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层,所以,在公路养护管理中,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而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山区公路的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维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养护费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培华,郑南翔,等.公路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杨修义.关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的浅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3]张起.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工艺[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论文作者:钟济孙,周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浅谈山区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论文_钟济孙,周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