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捡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检测意义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涂片检查出异型淋巴细胞325例(92.86%),治疗后检出异型淋巴细胞212例(60.57%),对照组检出异型淋巴细胞6例(3.00%),治疗前后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异型淋巴细胞个数为(14.58±3.41)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8±0.4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A、IgG、IgM分别为(0.75±0.12)g/L、(6.75±2.56)g/L、(0.72±0.24)g/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2±0.28)g/L、(9.12±3.98)g/L、(0.85±0.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检测,通过充分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儿童;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多见于6~3岁儿童,对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当轮状病毒进入人体体内,可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破坏,脱落,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小肠吸收能力减弱,导致患儿出现脱水、酸中毒、低钙等症状。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是外周血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变异的非典型淋巴细胞,一旦出现变异,则提示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由此,本研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健康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50例,均符合标准(参考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1998年编著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男198例,女152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1.7±0.4)岁,粪便RV抗体采用胶体金标法。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2.0±0.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分别抽取静脉血 2 ml,并置入 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采用日本 SYSMEX XE -21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用外周涂血片 2 张,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计数出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同时抽取 2ml 静脉血置管,离心分离后,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 BN prospec 型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试剂为德灵公司的配套方试剂[2]。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涂片镜检查
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涂片检查出异型淋巴细胞325例(92.86%),治疗后检出异型淋巴细胞212例(60.57%),其余患儿未检出异型淋巴细胞。对照组偶见异型淋巴细胞6例(3.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异型淋巴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和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A、IgG、IgM等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肠炎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其中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是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不断复制,导致细胞产生变性、坏死,进而引起坏死细胞脱落,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尤其是柱状立方上皮细胞的二糖酶数量较少,降低其活性,有效抑制了二塘的分解,且以短链有机酸的形式存在,使小肠液渗透压增高,进而产生腹泻,严重的可能因脱水而导致死亡[3]。一旦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常伴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自然病程为4~8d,平均为6d,一般预后好。
异型淋巴细胞是机体外周血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健康人群一般不会超过2%[4]。在临床检测中,一旦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则提示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在显微镜下,异型淋巴细胞根据形态特征分为I型(浆细胞型)、II型(单核细胞型)、III型(末成熟细胞型),当细胞淋巴数量>5%显示有临床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10%`~20%为更有临床诊断价值[5]。传统医学认为异型淋巴细胞的增高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随着医学的苦熬苏及发展及性的病原学检查方法的不断建立,近几年研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的增高可能与轮状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毒的感染有关。因此临床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并非轮状病毒感染所特有。有研究表明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可保护机体免受轮状病毒的感染,需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引起重视。一旦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血浆中会产生针对轮状病毒的特异性IgA、IgG、IgM,患儿的体液免疫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对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是了解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主要方法[6]。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异型淋巴细胞、IgA、IgG、IgM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的外周血涂片检查出异型淋巴细胞325例(92.86%),治疗后检出异型淋巴细胞212例(60.57%),表明部分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呈明显递减的趋势,同时在外周血中仍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本组研究并不能确定最终消失时间,主要因为部分患儿并没有持续治疗,未能完全跟踪,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陆作洁,农少云,黄翠波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3):228-230.
[2]马芬.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探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3(24):2078-2080.
[3]陆作洁,农少云,黄翠波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2-63,65.
[4]陈霞.轮状病毒肠炎50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动态测定及其意义[J].重庆医学,2009,38(18):2350-2351.
[5]吴捷,马立新,孙梅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脏器损伤及免疫状态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3):217-219.
[6]口服免疫球蛋白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SIgA分泌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1):71-74.
论文作者:梁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淋巴细胞论文; 异型论文; 患儿论文; 病毒论文; 肠炎论文; 免疫球蛋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