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国际旅游论文,业内论文,因素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
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一国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类产品。Gruber和Lloyd(1975)认为,产业内贸易是一种由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的一种贸易现象,技术差距、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生命周期、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差异以及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Krugman(1981)研究表明,由于规模经济,即使没有初始差异的两国,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Balassa和Bauwens(1987)对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经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人均收入、产品差异化、贸易国之间的相似资源条件、市场规模、贸易壁垒、运输费用、跨国公司经济活动和一体化都是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Hughes等(2001)在对银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肯定了规模经济的存在,并且发现越大的银行,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Moshirian(2001)、Li等(2003)以及Moshirian和Li等(2005)分别对保险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量正相关。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
1975年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指数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广泛并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因此,本文将使用Grubel-Lloyd(1975)IIT指数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IIT指数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接近0,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二、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变量选取及预期说明
(一)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差异(DPI)代表了需求结构的差异。由于任何的旅游活动都需要金钱的支出,特别是国际的旅游活动,更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Balassa和Bauwens(1987)在研究中指出,不要使用两国人均收入差异的绝对数值。因为使用差异的绝对数值会使差异程度随所取数值单位的不同而变化,可能存在规模偏差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国之间人均收入差异程度:
其中,ω=美国人均收入/(美国人均收入+贸易伙伴国人均收入)。
可得出,ω趋于1/2时,DPI趋于0。当ω取值接近1或0时,DPI接近于1。这个指数不是DPI的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它不受数据单位和量级影响。
(二)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TIN)或称贸易密度,是指某国在某行业的支配程度,是产品差异化的一个国家因素,并且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一个国家在所有产业的总贸易的Grubel-Lloyd(1975)指数将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而增大。相似地,Krugman(1991)发展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指出,当国家之间贸易量增加时,由于产品差异化而发生的贸易机会将增大。在本次研究中,借鉴Lee和Lee(1993)的研究,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集中度:
(三)贸易不平衡度
Li等(2003)将贸易不平衡度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其研究表明,贸易不平衡度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本文将使用全部商品与服务的贸易不平衡度(TIM)来检验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借鉴Lee和Lee(1993)的研究方法,运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贸易不平衡程度:
(四)市场规模
相似的市场规模具有相似的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将增加产业内贸易的程度。Li等(2003)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差异变量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本文采用服务业增加值来表示市场规模。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市场规模的差异程度(DMM)。
(五)对外直接投资
Markusen和Venables(1998,2000)指出,由于贸易壁垒导致贸易成本增大,跨国公司应通过在东道国建立公司以便进行贸易来克服贸易成本。Li等(2003)以及Moshirian和Li等(2005)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六)内部贸易流
Caves(1981)提出,由于母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的密切关系,一些服务就由母公司提供给子公司,因而减少了子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服务贸易。Balassa和Bauwens(1987)研究表明,由于母公司对其国外子公司提供的服务(EAI)替代了子公司将与东道国进行的贸易,从而导致母公司所在国与子公司所在国的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减少。Li等(2003)以及Moshirian和Li等(2005)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
(七)市场开放度
Harrigan(1994,1996)研究指出,市场开放程度将增加贸易量和产业内贸易量。Moshirian(2001),Li等(2003)以及Moshirian和Li等(2005)研究了保险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与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负相关。
本文用全球化程度来衡量市场开放程度,数据来源于《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该指标取值范围0~10,国家开放程度越高,该指标数值越大。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市场开放度的差异程度(DGL)。
(八)两国间直线距离
Balassa(1986)认为,所有产品的贸易量均会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产业内贸易程度也会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距离较远的贸易伙伴国而言,距离较近的贸易伙伴国在产品的生产和对产品的需求等方面更加相似,因此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本文采用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直线距离(DIS)来衡量两国之间的距离。
(九)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业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敖荣军和韦燕生(2006)经验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各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WH)来衡量该国的旅游资源状况。
(十)交通质量
国际旅游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本文采用航空运输质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各国的交通质量情况(QAT)。这一指标数据来源于《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该指标取值范围0~10,国家航空运输质量越高,该指标数值越大。本文使用公式(2)来衡量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航空运输质量的差异程度。
三、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
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型应与商品贸易产业内结构模型相似。基于变量选取部分的讨论,本文提出美国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如下:
其中,IIT使用公式(1)得到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DPI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异程度;TIN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集中度;TIM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贸易不平衡程度;DMM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差异程度;FDI表示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对外直接投资;EAI表示美国的跨国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DGL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市场开放度的差异程度;DIS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直线距离;DWH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旅游资源的差异程度;QAT表示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交通质量的差异程度。
四、数据说明与计量方法
本文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采用2002、2003和2004年的横截面数据和这三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对象为美国等23个国家。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在国际旅游服务业贸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美国跨国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之间在服务业的内部贸易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来源于《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商品与服务总贸易额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各国人口数量、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World Development Report》;市场开放度和交通质量程度数据来源于《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世界遗产数量来自于《World Heritage List》。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Logit模型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首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但是,本文提出的模型由于具有线性概率模型的形式,即对因变量有限制,也就是限制IIT的取值必须在0到1之间。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IIT不能满足这一限制条件。本文将采用非线性Logit模型来进行估计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另外,本文将使用邹氏检验(Chow-test)和怀特检验(White Test)来分别检验样本的稳定性和是否存在异方差。采用Logit概率方程作为非线性Logit模型:
五、经验结果分析
从表1给出的回归结果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线性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非线性的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型,回归得出的结果在系数的正负符号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方面都很相似。其中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贸易不平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和旅游资源差异程度均达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邹氏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年度数据集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的变化。每一年数据集与三年数据合并后总数据集之间没有显著的不同。怀特异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线性模型与非线性Logit模型的检验统计量都不是很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现象。
在1%水平上,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越大,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表明两国国际旅游服务业的来往贸易量越均衡,不代表两国旅游贸易量的绝对值越大。市场集中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验证了市场集中度是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市场集中度越高,产生贸易的机会越多,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贸易程度越高。贸易不平衡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贸易不平衡程度越高,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这与Li等(2003)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10%水平上,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这一结果与Li等(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市场规模的差异反映了各国提供差异化产品能力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果与Moshirian和Li等(2005)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对产业内贸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贸易的发生。经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美国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贸易流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在1%水平上,市场开放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越小,国际旅游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在5%水平上,两国之间的直线距离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距离对旅游的需求作用大于距离对旅游的抑制作用。距离越远,两国之间的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互补性越强,两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越大,越促进旅游者出行,促进两国之间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在1%水平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表明两国旅游资源差异越大,两国之间国际旅游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这一结果再次表明两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差异越大,就越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越促进两国之间国际旅游行为的发生。
在10%水平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对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交通质量差异越大,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六、结论
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国际旅游服务业是否存在产业内贸易,以及其影响因素是否与先前学者研究的其它行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经验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程度、市场集中度、对外直接投资、两国间的直线距离以及旅游资源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正相关;贸易不平衡度、市场规模差异程度、市场开放差异程度、跨国公司和其国外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流以及交通质量差异程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
注释:
①圆括号内数值为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水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