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青少年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实际上,它们通过种种渠道、方式,从事了大量实质性的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选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以寻找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有益成分。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反共的最大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① 因此,必须在日本开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反共防共国民的工具。中曾根康弘上台后,把“国际国家”视为他任期内的最大任务,认为实现“国际国家的日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德育政策的出发点,要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可见,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

(一)战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设立了“修身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② 然而,战后特别是近年来,日本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严重下降,出现德育危机。在政治观上,日本青年脱离政治的倾向日益明显,表现为对政治毫不关心,参政意识淡薄,正义感不强,凭个人感觉选择好恶;在理想观上,日本青年安于现状,失去远大理想抱负,表现为失去对理想追求的动力,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追求的是一种背离传统而更加现实的目标;在生活观上,日本青年贪图安逸,表现为注重享乐,追求时髦;在道德观上,传统的关心群体、正直、富有同情心及正义感的精神逐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倾向不断上升,表现为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否则就袖手旁观。鉴于这些事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重新掀起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热潮。

(二)政府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③ 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文部省也曾提出,日本的教育之所以出现荒废现象,是因为“战后忽视了德育”。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2.国家全面干预

日本的“道德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如日本政府在战后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后来又确立了特设道德教育体制;文部省实施教科书审定制度,通过审定教科书,使其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治主张相吻合。日本对其道德教育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布置,有一整套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和政策。通过建立从文部省、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等一整套管理体制,国家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系统化;较好地运用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来加强道德教育,使之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2000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对现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责成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对德育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其在2001年以内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德育课教学的指导纲要建议等等。国家全面参与领导的力度可见一斑。

3.加强立法

立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深入的保证,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依据。日本政府就是以立法的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日本设立了一整套教育法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准绳。日本政府亲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并明确由政府主管教育的文部省执行。责权非常明晰。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而变化,以求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内容也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断补充和完善。除了民主主义教育、团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三大类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国际意识教育

日本的国情是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如果离开了国际社会,它就难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以此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强调“只有做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④ 所以,日本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

2.感恩教育

在日本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孩子们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师长,是他们给了自己知识,启迪了自己的智慧。教育孩子知道感恩自己的朋友,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为自己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3.体验性教育

日本文部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养成内在的道德性。主要内容有:自然体验、家务劳动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等。

日本文部省在1997年实施了“青少年野外教育推进事业”,在全国范围开展让青少年走向野外进行自然体验活动,规定每年7月20日至8月19日为“青少年野外教育体验活动月”,以此使青少年形成刻苦、忍耐、自治、自理等刚强之心和积极向上进取之心。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吃苦耐劳精神,日本学校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青少年进行家庭劳动体验磨难教育。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在日本一些学校还开展“上山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岛屿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活,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劳动品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方位的特征,非常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除学校、家庭外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宗教教育、社区和社会工作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灌输性、渗透性、体验性、疏导性和全方位性。它的方法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相结合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表现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融合、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为了解决道德危机,以“个人主义”道德观为文化传统主体的日本,开始把目光转向以“群体主义”道德观为文化传统主体的中国。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通过改造,“为我所用”。同时日本在大量吸收、引进中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根据本国的国情,对外来文化加以改造。例如,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虽以中国儒学为母体,但又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过改造了的中国儒学的变异物。如中国儒学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最重要的美德,但日本强调的五个最重要的美德则是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没有突出地考虑到“仁慈”这个中国儒学所独具的特征。⑤ 又如,日本在学习、吸收它国文化的过程中,拓展了现代德育内容,提出了个性教育的思想,但日本的个性教育与西方的个性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以服从、服务于集团利益为根本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以集体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这些都符合中国儒家教育的思想。这种个性教育是典型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

2.利用动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动画采取的是渗透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娱乐之中进行。它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传播日本民族文化。日本动画通过对历史某一时期的还原再现,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获取了民族文化。如《浪客剑心》介绍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革命,在青少年观看过程中,武士道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传递。其次,阐述各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世纪福音战士》涉及基督教世界观,《幽灵公主》涉及日本传统神道教思想,《虫师》涉及神道教和佛教思想,这些动画还都涉及到探讨世界本源问题。再次,日本动画存在对伦理道德的判断。几乎在每部动画中,都有对其中人物的善恶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判断。⑥ 由上可以看出,日本动画在引导青少年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3.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社会合力方法完成

日本文部省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社会合力方法来完成。把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96年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指出:“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积极利用社区的教育力量,主动接受家长和社区的支援。”如设立PTA组织(日本家长、教师协会简称)。PTA设立专门委员会和各种小组,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教育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参加该组织的成员主要有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有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商场经理、会计、艺术家、僧人、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等。⑦ 还有一些社会名流也参加了该组织。会长由家长担任,会员交纳会费。该组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教育好青少年视为己任,无偿地从事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自愿捐助教育基金和诲人不倦方面作出了表率。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又如成立“母亲读书会”,她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流心得。妈妈们重视看书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模范作用的发挥,再加上建立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既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社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各地方道府县及市町村有义务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创建一定的学习环境,修建一系列社会教育设施。这些教育设施开展不同的活动,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另外,重视利用大众媒体和社会大环境文化生活强化德育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研究与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改进,将提供很好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绩效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同时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知与行的统一。

如上所述日本文部省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活动。主要内容有:自然体验、家务劳动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等。实际上就是高度重视知与行的统一。符合中国哲学的重行主义与知行的统一思想。

重行主义是中国哲学知行观的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当前,我国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知与行的分离倾向,学习和借鉴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知与行的统一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 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 程利:《日本的道德教育及高校德育改革》,《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③ 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今日日本教育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④ 梁忠义:《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战后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第41页。

⑤ 李望舒:《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6期。

⑥ 陈立思、李宗浩:《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⑦ 付兵儿:《日本青少年德育的途径管窥》,《青少年研究》,2003年第4期。

⑧ 高峰:《世界一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情况透视》,《理论观察》,2000年第4期。

标签:;  ;  ;  ;  ;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