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岳峰

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岳峰

山东荣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最为常见的路面就是沥青路面,而且这些路面的施工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半刚性类的材料;就材料本身来看,其性能要远远地优于其他材料,这也是沥青材料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沥青材料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其抗变化能力较差,这使得其在实际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极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出现了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会对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可以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好市政道路路面存在的裂缝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路面裂缝;市政施工;控制方法

1导言

市政道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政府一直重视市政道路事业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市政道路建设规模显著增加,施工技术明显提高。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路面施工是重点环节之一,路面施工质量关系路面平整度,影响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序,施工过程涉及大量工艺流程。与此同时,实际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过程受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路面在施工过程环节也容易出现裂缝,严重降低施工质量和市政道路安全性。

2路面裂缝的分类

2.1横向裂缝

引起横向裂缝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下述三类:首先,是低温横向裂缝,当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原来的最大拉引力,从而出现裂缝;其次,是温度疲劳裂缝,特别在北方区域,四季温差明显,让沥青面层里形成温度应力,在应力的影响下引起面层发生温度疲劳裂缝;最后,一种是路基不均衡沉陷引起的裂缝,这是因为路基填土未能压实紧密,沉降而引起的裂缝。

2.2纵向裂缝

引起纵向裂缝的主要有两类原因:首先,是路基施工质量掌控不当,路基损坏从而不均衡沉降,引起纵向裂缝问题的发生;其次,是填方材料不均衡,影响了地基的承受能力与综合性能,受到车辆荷载的影响,引起纵向裂缝的发生。

2.3不规则裂缝

引起不规则裂缝发生,主要包括两类原因:首先,为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时间太久、温度太大都可让沥青氧化变硬,受到荷载的影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原来的抗拉能力,从而发生不规则裂缝;其次,为基层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搅拌的缺少均衡性、表层缺乏平整度,引起基层全部缺乏均衡性,受到荷载的影响就容易发生不规则裂缝问题。

3市政道路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3.1设计原因

施工准备阶段的设计属于最为基础步骤之一,方案的规划直接决定着建设具备不具备合理性,当进行设计的时候,假使未能对车流量加以认真的测算,能够引起路面强度设计不高,在真实承载大于路面负荷水平的情况下,则容易发生路面的裂缝。所以设计的失误首先引起了市政资源的浪费,其次还引起了道路的损坏。

3.2材料因素

现阶段的市政道路建设选择的为半刚性基层,其特征就是结构伸缩相对显著,在质量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则能够引起收缩裂缝,可以归纳出,沥青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路面的裂缝现象;权衡沥青质量的要点包括:劲度、延展性,其中劲度决定着载荷承载水平,而延展性决定着沥青的综合质量。同时,基层与路面两者间在收缩性部分存在很多的不同,假使差异不小,则能够出现刚性变化,从而出现裂缝。

3.3温度原因

混凝土本身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施工初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在中后期受到其它影响因素的干预,容易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水泥放出的热量比较多,由于混凝土本身属于不良导体,但是内外部温度比较高,甚至可以高达60-70°C,进而对内部混凝土造成干扰,出现应用模式控制不当的情况。温度是影响路面裂缝的重要因素,在整体性干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抗应力,外部混凝土所受压力比较大,如果超过现有的规范基础则会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载荷因素

超载严重历来是市政道路病害包括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超载车辆累计轴次增大,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少;超载与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会对路面产生一次性破坏作用;超载车辆在刹车、上下坡时造成对沥青面层的剪切破坏;超载还会因超出路面基层的设计抗拉强度使底层提前产生拉裂。

4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控制的有效措施

4.1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

选择水泥型号时,首选高强度、干缩性能小、耐久性强的水泥,再根据市政道路等级、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期等具体要求选择适合市政道路施工的优质水泥。选择细集料时,首先要根据细集料选择标准及其相关要求,首选具有质地坚硬、耐久性强、机制砂等特点细集料。当细集料同时满足质地坚硬、耐久性强的特点时,应选择机器生产的机制砂,主要原因为机制砂不仅干净,棱角特性也强于其他细集料。清洗集料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选用的水不得含有油、酸、碱等有机物或有机物含量低,以免对集料特性以及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

4.2设计科学合理的应力吸收层

首先,完成应力吸收薄膜的设置环节。应力吸收薄膜可以全面避免裂缝的出现,对裂缝的增大展示出显著的延缓作用,可以让应力强度因子有所减小,具备很高的防裂效果。第二,沥青路面选择土工格栅加筋的方案。此类方案可以对很大的病害裂缝,实现及时的修补作用。格栅类别的差异性,其性能同时又很多的不同点。第三,完成新设置的半刚性基层,需要落实好避免裂缝出现工作。针对新设置的半刚性基层而言,能够在其的上端加以锯缝处理。在碾压结构层准备阶段,需要在基层位置切割一条缝。缝宽为0.5cm,把沥青砂填在里面,还能够选择沥青乳液予以填筑。尽快封闭切缝,随之再碾压此层。其目的在于体现建立更直的裂缝,如此一来其和自然裂缝比较起来更细、裂缝位移更少,进而防止裂缝边缘在最短时间内的恶化及降低裂缝渗透沥青层的速度。

4.3施工过程温度的控制

首先,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时候,要控制好水的用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夏天作业时,对混凝土的温度要掌握好,例如,在高温天气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该降低浇筑的厚度,这样一来有助于混凝土的散热。有时需要对其内部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抗裂性与其质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注意材料的存在、搅拌方法和浇筑等,其次,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要掌握好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因为市政道路项目自身特性,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所以通常在秋季实施浇筑作业,这样能够防止由于气温太高或者太低对施工带来的影响,减少裂缝的出现。假如由于工期原因,不得不在冬季或者夏季施工,则需要做好降温措施,夏季防止阳光直射,降低入模温度,冬季要进行保温工作,掌握好温度的变化,防止温差太大。

4.4将养护工作做到位

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就是保证合理的混凝土养护。要针对浇筑完毕并经过抹面、拉毛操作后的的混凝土路面进行及时养护。养护工作要在混凝土表层凝结,并保证手指按压没有痕迹的时候进行。对于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要严防暴晒,避免过快的水分损失而出现的过量收缩;而对于低温条件下的工程施工,要保证其保温工作做好。通常养护工作还要维持其潮湿状态,在混凝土路面表层覆盖湿草帘、湿麻袋,还要每天都要进行洒水工作,防止由于不同的温度差和湿度差变形而导致的冷缩和干缩。

5结论

总而言之,当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需参考其成因由设计、路基、基层施工至原材料掌控,选择有效的方案来避免与修复市政路面开裂问题,进而增强路面的建设质量,增加其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石志刚.浅析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管理[J].民营科技,2014,03:155.

[2]余伦淑.路面裂缝在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控制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4,23:170.

[3]朱志良.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225-226.

[4]万细田.路面裂缝在市政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控制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3,06:242-243.

论文作者:岳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的控制方法论文_岳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