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对牙体楔状缺损患者运用排龈线技术进行缺损充填修复对炎症和悬突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年我院牙科收治的100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进行充填,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充填6个月后对患者龈沟液中的AST水平进行观检测,记录边缘不密合、填充体脱落发生情况。随访一年,记录两组情况炎症、悬突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AST水平、悬突发生率、边缘不密合、填充体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体楔状缺患者运用排龈线技术进行损充填修复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悬突发生率,优化充填效果,延长填充体作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体楔状缺损;排龈线技术;充填修复;炎症;悬突;预防作用
牙体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硬组织慢性损耗引起的牙本质暴露、缺损现象,在口腔科十分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主要与刷牙方式不当、牙颈部结构特点、细菌、长期咀嚼过度等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就会导致牙齿坏死[1]。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脱敏疗法、充填法、根管治疗等,对于缺损较大的患者,充填法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复合树脂是最主要的填充体,以往主要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通过临床长期实践发现,充填法容易损伤邻近组织,使修复体悬突、引起牙龈发炎、污染洞缘,不利于牙体的修复。排龈技术主要通过在修复前进行排龈,优化填充效果,降低边缘龈高度及污染程度,从而有效的降低炎症、修复体悬突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牙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楔状缺损牙体位于牙龈下方1毫米;(2)楔状缺损牙齿数量超过2颗;(3)牙髓功能及牙髓活力均正常;(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牙周严重感染;(2)实质性脏器损伤;(3)凝血功能障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4)孕妇、哺乳期女性。100例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52-79岁,平均(63.2±4.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美国Hu Friedy公司生产的排龈器、排龈线、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固化灯进行治疗。对楔状缺损牙进行彻底清洗,用无菌棉签擦干,隔湿、干燥处理后将牙体与口腔液体隔离,将排龈线放置于牙龈沟,排龈时间为5min。常规处理龋齿,对充填部位消毒,隔湿、干燥处理。然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修复,对牙体进行抛光。
对照组:对楔状缺损牙进行消毒、清洗,隔湿、干燥处理后填充复合树脂。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AST水平、悬突发生率、边缘不密合率、填充体脱落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处理,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AST水平分别为(39.4±8.8)U/L、(166.4±12.3)U/L;(40.2±9.0)U/L、(262.4±13.7)U/L治疗后两组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05)。研究组悬突发生率、边缘不密合率、填充体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牙体楔状缺损主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酸蚀、咬合力过大、过度磨损导致牙颈部的硬组织逐渐丧失,形成楔状缺损。容易引起牙龈损伤、牙神经损伤,导致牙体永久性丧失。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治疗楔状缺损的主要治疗原则[2]。光固化复合树脂(GC)是临床用于楔状缺损的主要填充材料,保证修复体的密闭性、保持正确的轴面是填充修复的关键。但是GC充填修复具有明显的缺陷,缺损位于龈下时边缘不能充分显露,使洞壁与充填材料留有缝隙,密合不严,容易残留牙菌斑,加重炎症[3]。充填体长度不足会导致充填材料渗漏,引起填充体脱落。充填体长度过长会引发悬突,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这一缺陷,临床开始采用排龈技术进行处理,排龈技术消除了龈沟液,降低了牙龈边缘高度,保持了操作部位的干燥、清洁,从而保证了无菌环境[4]。将牙体与游离龈分开,充分暴露缺损部位及边缘部位,降低了龈沟液的分泌量,减少了牙周出血概率,提高了边缘的密合性,从而大大降低了炎症、悬突发生率。如本文中研究组AST水平、悬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填充体脱落率低、边缘的密合性性更强,说明排龈技术优化了充填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患者采用排龈技术降低了牙周组织炎症发生率,提高了GC填充效果,降低了GC填充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了悬突发生率,值得体楔状缺损患者选用。
【参考文献】
[1] 王亚红.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临床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7):572-574.
[2] 沈国荣,李嵘,张晓颖等.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84-85.
[3] 刘继乐,苏鑫,毕良佳等.排龈线对牙体楔状缺损患者炎症反应及悬突的预防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1):2148-2150.
[4] 叶伟彪,林宝宝,严研等.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849-2850.
论文作者:易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炎症论文; 患者论文; 边缘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技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牙龈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