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主人翁论文,重要讲话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地位作用,我们党始终同工人阶级血肉相连、命运与共、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工人阶级紧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可歌可泣的辉煌历程。80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实力大大增强,工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深化改革、稳步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21年间工业生产实现了年均11.6%的增长速度。
历史已经证明并今后还将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是共和国的领导阶级,不愧是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愧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中坚力量,不愧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之一。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国有企业改革说到底,是理顺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重要的是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一般说来,产权关系的变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作用于劳动关系,并在劳动关系的诸多方面表现出来。因此,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只讲产权关系而忽视或不讲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所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寻求公有制更为有效的实现形式,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而不是有人所主张的“一卖了之”、“甩包袱”和“消灭国有企业”,更不是搞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实体,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更加紧密的结合和对劳动成果更为有效的支配,更加巩固、保护和发展广大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与权利。
关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就业是劳动关系第一位的问题。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体制弊端,基本形成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双方相互自由选择的市场配置机制,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行这种变革,是劳动力配置手段与方式的转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使双方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规范,并没有改变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
推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规范、调整劳动关系,促其协调、稳定和发展。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企业违反《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用工不规范;有些企业改制不与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签订集体合同,涉及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不让职工群众了解情况和参与讨论,不听取职工的意见,极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有些企业虽然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但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平等,职工权利得不到体现,有的劳动合同甚至变成“生死合同”,集体合同难以起到规范劳动关系的作用等,这些都严重侵犯了职工的主人翁权利,挫伤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积极性,是不能允许的。当前,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职工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
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问题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分配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甚至损害职工群众的利益,挫伤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就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职工与全国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总体上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大锅饭”,逐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既要继续克服平均主义,又要解决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这两者都是分配不公的表现,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关于企业领导体制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新的领导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和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它不但不排斥而且更加有利于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因为,国家代表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所有者权利,从全局上、根本上代表和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委在公司制企业中起政治核心作用,党委负责人可以与董事会负责人交叉任职,具体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代表本公司职工直接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具体行使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职代会制度,直接实现和落实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等。
完整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括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职工民主管理是法人治理结构体制内而不是体制外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改制企业忽视职工的民主权利,不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把加强企业管理与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应该注意加以纠正。
关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与职工主人翁地位
我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管理干部在内的统一整体。看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必须着眼于这个整体。
到2000年底,全国从业人员71150万人,三大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比例分别为50%、22.5%、27.5%,仅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达到35575万人。与1978年相比,城镇扩大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达2.3亿多人,其中工人阶级化了的职工队伍达到2亿多人,不断壮大着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着党的群众基础。在这个进程中,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推动着工人阶级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表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着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与主人翁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些职工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通过各种学习,进入各种就业岗位,联系着更加广泛的群众,不断扩大着党的群众基础。这些变化是积极的、进步的,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我国工人阶级,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全国各族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