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不管是在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上,还是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13-01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1]。一旦用药不合理就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烦躁、情绪失落、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临床医疗人员要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此外,还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因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下面结合实际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26~82岁;慢性阻塞性肺病37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支气管哮喘3例,呼吸衰竭6例,重症肺炎1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通风、空气新鲜,避免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维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告知患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预防感冒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等进行严密监测,尤其要注意呼吸衰竭病人意识的变化,防止肺性脑病的发生;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对可能在午夜发病的患者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当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吸氧,呼吸机应用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病例,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③饮食指导: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能量消耗较多、呼吸负荷较大,所以护理人员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少食用产气食物。一旦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应当即刻停止进食,通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待患者病情平稳,充分休息后再行进食;④排痰护理: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咳痰的体位。此外,协助患者拍背,促使痰液松动,从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使呼吸更加顺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降低痰堵的发生率。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护理。⑤口腔护理:由于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量抗感染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诱发霉菌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时刻保持口腔卫生。⑥药物护理:保持静脉通道,同时谨遵医嘱,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一些药物使用过量诱发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康复积极性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病情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17±2.33)分、(76.61±4.6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灶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肺部等部位,病情较轻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烦躁不安与胸痛等[2],而病情较重者则常常呼吸较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由于其多数病程反复、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其多数体质较差,对周围环境敏感度较高,需要更多的关怀与了解。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至关重要。本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专业的系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药物护理、口腔护理及排痰护理等。基础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保持合理温湿度、保暖及感冒预防等:病情观察对于患者疾病的进展变化能获得实时的信息,从而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及时的护理急救措施:心理干预则能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对患者进行安慰与鼓励,使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饮食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及身体素质:药物护理则保证了患者每日的治疗需求,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排痰护理则能够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使其避免因呼吸道堵塞发生的意外与风险事件。多个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进行,能使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05-1707.
[2]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22-123.
论文作者:王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重症论文; 病情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