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晓勤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晓勤

(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中心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108)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科教育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崭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教育需求。在初中学科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点课程,道德与法治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重要学科,也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核心科目。借此,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论述,分析现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前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理论知识与激励要素规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但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常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效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模式,探索崭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课堂效率。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陈旧落后。为了追求高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概念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教师演“独角戏”,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是“听众”和“观众”,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生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无法理解透彻,根本不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1.2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部分教师对自己所带班级情况不了解,学风和班风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在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凭特别是设计课堂问题,都是按照自己预想、判断去考虑,至于学生能否理解接受,能否回答问题,难易程度怎样根本不考虑,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提问出现“冷场”现象,就责骂学生不思考、不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经常“卡壳”,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好。

1.3缺乏对教材内容以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拓展。许多教师都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但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时事新闻、政策法规、人文环境等方面了解不深,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传授不够,不能把教材内容和课程以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了死读书的“书呆子”,不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根本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实现自立并自主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都会使学生厌倦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也就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1.4教学设施过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具备的是比较单一的板书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时代在进步,许多学校方面的具体教学设施已经跟不上具体发展的步子,并且大部分学校也依旧以板书的形式和方式在进行教案学工作的有力展开。因此,通常而言,黑板白字也会导致童心未泯的初中学生对学习产生枯燥厌倦的情绪而无法认真地投入学习。政治课程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这么一个特点,所以在展开视频的观看又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而这则需要学校方面在设施安排上一定要达到相关的要求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效率的对策分析

2.1转变观念,营造高效课堂

如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效率,应从改变观念开始,改变观念不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更是改变师生关系的观念。首先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做起,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有自主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同时课堂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避免没有价值的提问,所提问题要符合教学需求,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通过有效提问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教学也要注重个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习惯。此外教育观念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以立德树人、引导育人为教学核心,发散课堂教学,将课堂与实际相联系,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改变学生观念需要教师的支持,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做起,进而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同时推动师友关系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师友关系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培养,例如,道德与法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进行引导教育,教师通过倾听为学生出谋划策,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这样既履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宗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多元化教学方式并重,促进课堂教学

教学不单单需要师生努力,更需要辅助工具、辅助方式的支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避免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而营造高效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微课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策略辅助教学。例如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丰富与形象,比如在教授“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变换成一个短视频,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短视频汲取知识,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再比如,运用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总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极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更能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初中政治教学的对策―有效地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事实证明,只有具体的符合学生的基本需求,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实际发展条件,以及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的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称其为是优良的或者是具备良好的素质特点的较为有效的政治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他们对身边一些新奇的事物又存在极大的好奇心,因此,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又要逐步的致力于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克服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授方式,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充分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也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举个例子,我们在《珍惜无价的自尊》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不尊重他人自尊心的短片视频,在短片放映结束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观看完短片的感受,并且也要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实际来具体说一说生活中出现哪些状况是会伤及他人自尊的行为。那么,在对自尊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理解之后,此时学生才能够将教材中传授的知识进行有效性的记忆,并且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应该怎样更好的尊重他人。此外,我们在对教学补充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应该尽量选取一些和学生相关的资料,比如向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和身边出现的大小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一定不涉及到有关叙利亚难民之类的沉重话题,如此的话题才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吕红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欧美日近三十年教学方法变革的历程与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2]吴雪艳.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教育,2016.

[3]林影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软件:电子版,2017(7).

[4]梁京香.农村中学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新一代,2017(10).

论文作者:李晓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晓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