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的定价_文化论文

论图书的定价_文化论文

关于图书的定价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图书定价,虽然在过去较长的时期有一条“保本薄利,略有盈余”的经营方针,但实际上是按印张统一规定定价,这种定价原则不能反映图书的真正价值,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不符,更重要的它背离了智力劳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出版企业的发展后劲乏力。现在把定价权交给了出版企业,一方面是胡乱涨价的现象严重,使图书定价失去了宏观控制;另一方面还存在基本上按印张确定定价的现象。图书的定价不能反映图书的价值,是当前图书市场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符合价值规律的,既有市场调节,又有宏观调控的图书定价机制。

一、如何认识图书的价值

图书作为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图书可供读者学习、欣赏、参考、借鉴、甚至仿效,这就是图书的使用价值。很明显,图书的使用价值也有高低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图书使用价值都是相等的。图书具有价值,因为它凝结了社会一般劳动。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曾说过“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就说明了智力劳动的艰辛。当然,衡量著作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著作者花了多少时间,而应看著作本身是否反映了智力成果的最高水平。一本反映了智力成果最高水平的著作,就是具有最高价值的著作,按照价值规律,这本著作的著作权人应该得到较高的报酬,出版者应以较高的稿酬才能取得这本著作的专有出版权,当然,读者也必须付出更多的钱才能购买出版者出版的这本图书。按价值规律,这种关系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出版者也会积极出版反映智力成果最高水平的著作。但现实的情形恰恰相反,学术著作的著作权人不能从出版者那里得到较高的稿酬,出版者也因为发行量不大而对著作权人提出种种苛刻的条件,最后导致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状况。很明显,如果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出版者应积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并且可以从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得到利润,究其不能如此的原因,是学术著作的定价太低。

长期以来,出版企业受定价机制的约束,只好把发行量的大小作为衡量图书价值的标准,这是很大的偏颇。须知,图书作为商品,既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又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征。图书是智力成果产品,纸张和印刷只是智力成果的载体,如果按印张定价,就反映不了智力成果的价值,而只能反映纸张和印刷的价值。学术著作耗费了作者的巨大劳动,因为印张少,定价也低,加上学术著作的发行量小,出版企业亏本是无疑的。

根据我国读者文化层次状况,购买学术著作的在较长一段时间还是少数,购买普及读物的是大多数。如果出版企业以发行量来决定图书是否出版,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状况永远无法解决,这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图书的价值,内容是最主要的,物质载体是其次的,而图书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即在于内容价值越高,发行量并非越大,这种情况并非在我国如此,在文化教育水准较高的工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按内容来划定图书的价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这类图书作者耗费的劳动最大;另一类是非学术性但反映了创造性的著作,如文学艺术作品等;再一类是创造性不大,属于缩写性的著作,如普及物等。无论是站在著作者、出版者、读者的立场来衡量图书内容的价值,都会认为学术著作的价值最高,创造性的非学术著作次之,缩写性的普及读物又次之。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读者理所当然地应按不同的价格来购买以上不同类型的图书。

按印张定价的办法,实际上背离了图书的价值原则,这很不利于学术著作的出版。

二、如何做到合理定价

所谓合理定价就是使定价反映图书的价值。现在所说的定价不合理,主要是指没有按内容质量来拉开定价的档次。

根据日本图书定价的情况,学术著作的定价大约要比非学术著作的定价高一倍左右。又据日本教授介绍,在日本出版一本学术著作,大约发行量达到一千册即可不盈不亏,一千册以上就可以盈利。学术价值越高的图书,重印的次数越多,而且重印的周期很短,所以它一次印刷一千册可以保本,第二次印刷一千册就盈利了。一本学术著作能够重印的期限至少五年。学术著作不同于普及读物,它在社会上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还取决于出版企业的宣传,宣传得好,可以及时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它与非学术著作不同,许多普及读物不具备研究价值,虽然在一时能引起轰动效应而成为畅销书,但要多次重印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看,学术著作的生命力要强。为什么出版企业爱抓工具书的出版呢?就是因为工具书生命力强,它可以不断地重印,为出版企业带来效益。从这个角度看,出版学术著作并不一定就会亏本,如果考虑到学术著作的价值,定价适当提高,就应当更不会亏本了。

不同层次的图书,如何定价才比较合理呢?现在国家把图书的定价权交给出版企业以后,并没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我认为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比如说,国家现在对稿酬也还是有一个标准的,尽管各地执行起来已大为走样,这也是市场体制建立初期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不足为怪。如果稿酬因书稿的质量而有不同的档次,定价则更应该有不同的档次了。

确定图书的定价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图书的内容质量。出版企业现在正在改变按字数计稿酬,而开始向按质计稿酬过渡,书稿质量高,稿酬也高。按质计酬首先要划分三种类别,即学术理论专著;文艺创作;科普读物。这三种类别的稿酬,应该是学术理论专著最高,文艺创作次之,科普读物又次之。在各类别中,又可以分为若干档次。我个人看法,如果以科普读物为基数100的话,文艺创作类可把稿酬提高到150,而学术理论类则可达到200。对于定价,也可以参考如上原则,即学术理论专著的定价,可以比科普读物高一倍左右。

第二,印刷成本。图书用纸、版式、装帧涉及到图书的成本。一般来说,图书的用纸、装帧应根据图书的内容价值而定,学术理论专著更具收获价值,印刷成本也要高一些,定价当然可以高;科普读物一般不应搞豪华的装帧,应尽可能减少印刷成本,即使科普读物定价低一些,也可以保持适当的利润。

第三,由于科普读物和少儿读物发行量大,导致许多大出版企业出“小书”的情况。我主张对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普及读物和初中以下(含初中)少儿为对象的读物实行最低的定价。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国家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我觉得对出版企业也应针对不同的选题给予优惠,例如,对农业科普读物和以初中以下(含初中)少儿为对象的读物实行免税或减税,同时对此类读物的作者所得稿酬,也实行相应的减免所得税措施。这样,各类图书定价的档次就可以拉开了。

现在的图书定价,不是学术理论著作的定价太高,而是科普读物和少儿读物的定价太高,这不利于科技的普及和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渴求。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农业是最大的问题,农民需要大量的科普读物,只有把农业科普读物的定价降下来,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真正实现支援农业的目的。对少儿读物也是如此,如果初中以下的少儿读物也要纳税,出版企业只得提高定价。国家应该用税率来调节出版选题的结构,并且使国家对出版的政策,尽可能与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政策相一致。

三、国家对图书定价的宏观调控

出版在我国长期以来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国家并不从出版事业寻求资金积累。这一方针从总体上来看,现在也还有继续保持或是部分继续保持的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事业开始向企业化方向转变。出版企业自定选题和自行定价使出版企业有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放任自流,现在书摊上的黄色书、迷信书、平庸书,并非全部是非法出版,许多都是出版企业堂而皇之出版的,《废都》因为出版企业宣传得过了头,引起了所谓“轰动效应”,才引起出版管理机关的注意,某些没有大张旗鼓宣传的黄色书、迷信书、平庸书,不仅充斥在街头书摊,甚至在新华书店也可以买到,这就不能说不是宏观管理失控所致了。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很快,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出版事业在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国家必须仍然执行一条使出版企业“保本薄利,略有盈余”的方针,不使出版企业的税率过重,在政策上使出版企业能多出有社会效益的好书。因此,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税务部门要研究对不同档次图书的定价调控政策,同时对不同档次图书的稿酬也要定个最低标准和涨幅,这相当于最低工资法,要保障著作者拿到最起码的稿酬,同时也限制某些漫天要价高稿酬。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深圳文稿竞卖”,我觉得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懂得了自己站出来维护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过于离谱,只有一个书名,书稿一个字也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竞卖,这说明我们的市场机制还很欠缺,可以说还没有建立起来。

当然,出版企业如果本身没有盈利,就很难谈得上发展。按照我所论述的定价原则,可能会使出版企业的利益略受损失,但是,拼命多出所谓经济效益好的平庸图书,从长远看对出版企业的损失更大。按图书的不同档次拉开定价差距,不仅有利于学术著作的出版,有利于鼓励学术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出版企业自身的发展,大的目标则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兴旺发达。

解决出版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快出版体制改革。我国的出版长期以来是编辑、印刷、发行三大块,三大块各行其是。印刷要涨价,编辑部门无可奈何,新华书店不报定数,编辑部门也无可奈何。在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编辑、印刷、发行三位一体,而且非常重视发行,把发行看作是确定选题计划的一条重要信息来源,许多大学生进出版企业工作,不是立即就可以当编辑,而是要先搞几年发行。所以,编辑、印刷、发行分割的局面一定要迅速改变,实行三位一体,既可缩短出版周期,又可以减少管理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随着电脑的普及,利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出版企业能与作者加强联系,作者就可把自己的书稿按出版企业的版式要求直接打好输入软盘,出版社根据软盘审稿,一倏修改通过,就能立即制成胶片印刷。这对出版企业加快出书的速度和降低排版费用都是很有利的。从这点来说,出版企业的发展是很有潜力的。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合理的图书定价机制,鼓励出版企业多出好书。鼓励作者多写好书,鼓励发行部门多卖好书,使读者能买到更多有价值的好书,这就是出版企业追求的目标。

标签:;  ;  ;  

论图书的定价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