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张森岳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张森岳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道路则是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市政道路能够稳定使用,提高其质量和使用年限。必须从其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能角度出发,从而实现路基施工水准的有效提升。论文从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入手。分析我国现阶段市政道路的质量和要求与技术特点,为进一步提升其质量提供科学化的理论阐述。

关键词:公用工程;路基施工;市政工作

引言

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市政道路建设成为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市政道路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是重中之重。施工环节不同,施工所用材料和设备、施工技术都不尽相同。如何提升路基稳定性、保障路基质量是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1路基施工技术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重要性

在道路结构中,路基的土壤质量和施工质量对道路后期施工及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路基施工工程的施工过程会受到地下水、地质环境、土壤因素等多方面影响,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路基的稳定性。一旦路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对日后施工及使用留下隐患,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路面坍塌。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充分应用路基施工技术,确保道路建设质量,保障道路后期建设的顺利及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满足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需要。

2探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测量监测技术

测量工作是道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基本技术工作之一,长久以来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形成了“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测量原则”,路基施工技术的测量技术包含中线、导线和水准点复测三个方面。测量监测技术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指不管是施工前还是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将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相结合,确定构造物具体位置、路基中线等。其技术目标就是要将施工现场中所涉及到的建筑物形状、高度、具体位置等将图纸中所描述位置于实际地理位置中标识清楚。此外,测量监测也是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过程控制和整体指导。因此,熟悉图纸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测量技术人员必需的工作之一,只有熟悉图纸才能够确保按照设计施工。测量也要对路基的各个标准线和标准点进行复测,设置好标高。与此同时,测量施工放线时,也要将各个断面精准定位,保障顺利施工。对路基和路面的下部要全方位检查,确保管线网不受影响,既保障施工安全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路基土方的挖掘

在路基的整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土方挖掘施工,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确保工程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前充分了解相关施工道路的排水系统、暖气供应管道、地下电缆及供水系统等等,与相关市政部门提前沟通,防止对其的破坏,减少此类不定因素对工期的影响。应当开挖排水沟,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对于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土质变化,及时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技术处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3填筑与压实路基

在填方工作开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选取某一路段进行填方试验。这是为了了解路段土质情况,避免硬性施工带来负面影响的必做工作。实验中,先测取松铺系数满足压实要求的技术参数与基本标准。借助压实要求测试,从而确定施工所用设备的组合需求。这将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的生产指导。此外,还要对地表进行挖除与清理工作,如若回填土方低于80cm,那么要先清理地表面,后翻松土层30cm,做平整压实与填筑。如若回填土方高于80cm,那么,在挖除地表面以后,需要压实基底位置,后填土。路基填方应规划4个校区,即检测区、震压区、平整区、填作区。平摊工作时,应注意在每一层土中,设置一个路拱,确保路基排水通畅。此外,路基填土应大于标高路基宽度约50cm,用以满足路基压实度刚需。在完成摊平工作后,使用压路机反复碾压,确保无死角、无漏压且碾压均匀。最后,将压实度报备给监理工程师,做验收记录。

3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合理使用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要合理的使用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制定完善并且合理的管理控制工作体系,通过完善并且合理的管理方案来将控制效果有效的提升。在应用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期间,要确保其厚度控制在3m,在进行填筑施工的工作过程中,选择的处理方式为换置处理,这样的做法能够明显的提高路基结构的整体建设强度。还有就是,在进行路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分析相关的管理内容,通过对砂垫层工程建设技术进行科学的使用,将工程的建设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的提高,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要想保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使用,一定要创新施工技术管理形式,将具体的要求和内容加以明确,确保能够符合施工的规定。

3.2路基的排水施工

路基的排水施工作业,将会决定道路的质量建设性能和稳定。在做排水作业时,必须在仔细研究城市地形和排水系统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科学排水系统。此外,还要合理选择地表排水进出水口,这将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无阻。如若缺少合理的排水进出口选择设置,那么在发生堵塞与溢流冻结时,必然会危害路基与路面的质量情况。最后,还要做好地板防冲加固工作。降低因雨水的侵蚀,导致路基崩塌。确保路基的寿命和使用时长得到更好的延续。

3.3过渡阶段特殊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道路桥梁的过渡阶段是路基施工的特殊结构阶段,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所在。目前中国的路桥过度阶段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集中表现为成建不规则,严重威胁车辆通行安全,因此特殊结构阶段施工质量必须保证。道路出现沉降需要多方面条件,主要是厚度、结构层和桥面有明显区别。另外,地基土质构成结构也是影响沉降的重要方面,因此过渡阶段特殊结构要考虑现场实际图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中国目前普遍采用软地基技术处理软土质,此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可作为特殊结构施工的参考技术。

3.4对工程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受到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尤其在地势复杂里人流量较多的情况下,更是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相关工程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及意志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工作,在保证其工作安全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行为约束并关注其身体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因为施工人员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及进程。同时对工程施工人员的行为活动制订标准,要求其施工技术约束其对施工进程及质量有影响的日常活动。合理安排相关监管人员对施工团队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施工团队进行人性化管理,关心其身体及心理变化,适当发放福利,提高其劳动积极性。

结语

总之,市政公用道路路基施工建设特点具有较大比例的机械施工、需考虑综合性因素、受施工条件限制,测量监测技术、土方开挖技术、土方回填技术、压实路基技术、过渡阶段特殊结构施工技术,都是目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建设主要采用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控质量、注重安全、确保市政道路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明磊.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96.

[2]容林坤.关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26):249-250.

[3]付晓玉,巩显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6(5):100.

论文作者:张森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张森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