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资源的特征看信息管理人才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性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信息资源论文,特征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能源相并列的,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人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达到了一个从未达到的高度。对这一新的社会资源如何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以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众多的专业教育机构纷纷将其培养对象从过去的从事社会文献信息交流(或知识交流)的人才重新定位于从事社会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才。如何造就新型的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特征,以适应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的要求,将是专业教育考虑的核心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并寻求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应当充分、深入地分析和了解信息资源的特征,认真、系统地研究针对这种特征的合理管理行为和手段,才能对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人才和如何培养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提出一个完满的答案。
2 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特殊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有序化加工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信息资源还包括信息资源生产者和信息技术的集合。如果我们把人类活动的本质看成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行为,那么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一样,在人类社会的一般管理活动中具有许多共性的因素,一些曾有效地运用于传统管理中的理论、方法对于信息的管理来说仍然有指导和参考意义。但信息毕竟与能直接物化或间接物化的物质和能源不同,具有它自身存在和运动的特殊性。
2.1 信息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源, 信息的产生在时空上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所以它具有不易认知和难以把握的特点,因而对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前提。
信息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特别是许多原始的信息,在表达其实用性价值上往往比较间接和隐晦,在其产生时难以让人们通过直观的感觉和简单的联想体会其用途,这一点与物化的其他资源有巨大的差异。例如人们见到砖可能直接地就会联想到房子,这是一种对物质用途的直接感受和简单外推,但假如当人们面对国家发布的将大量发行大面值的硬币这条信息时,恐怕就很难直接将它与房子产生某种联系。其实就这一事实来看它们之间的联系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发行大面值硬币本身是一种通货膨胀的信号,而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实现财产保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投资不动产,如房子等等。这只是两者间联系的一个方面,它说明了因为信息的无形性导致了对信息用途的非直接认知性。原始信息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特别是由于管理者未能对信息价值进行及时认知而导致信息流逝后,管理者还难于及时察觉这种宝贵资源的损失,这种特性使得在管理活动中对于信息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价值的认识,在哲学上经历了两个认识发展阶段,早期人们以客体作为价值认知的参照,近来发展为以主体的需要和目的作为价值认识的参照。也就是说,信息资源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的普遍性、稀缺性、流动性和可共享性等自然属性,而是在于它能满足人类的某种特定需要和目的,即客体属性与主体需求的一致性。广义上讲,信息能够消除人类社会的一般管理活动中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物质、能源资源的消耗,但具体到一个特定的管理组织中,对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则完全依赖于对管理组织需求的认知。所以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程度是以认知目标作为限定条件的。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人类的生产行为和过程无不打上商品的烙印,信息也不能例外。商品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最终完成的,信息的价值的实现同样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分析,人们应当是对信息的商品价值认知在前而信息的商品交换行为在后,即价值认识先于价值实现,这就要求信息价值的认知带很大的预见性和风险性。
2.2 信息是一种再生性资源,这种资源具有可反复利用性,因而保障信息资源被充分、深入、持续地利用构成了信息管理的终极目的。
信息资源的再生特征导致了它与传统的物质及能源这两种资源的本质性差异,对于物质和能源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物化表现的资源,人类活动可以把它们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正是在这种形态的转化过程中,这些资源体现出了其使用价值。但是由于人类目前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当物质和能源转化到某种特定形态时,人类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便无法再对它们进行利用,所以许多有识之士总在不断告诫人类可能会面临物质危机和能源危机,科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求新的物质利用方式和再生性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这种对物化资源过分依赖的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人类文明的未来进程取决于人类对不可再生性资源合理保护和对可再生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从这一点上看,信息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性资源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信息资源的再生性表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可共享、可以反复利用、形态运动变化可逆。传统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对物质和能源的利用表现为占有和消耗,因此可以因为对特定物质或能源这种有形资源的垄断而形成竞争的绝对优势,然而这种垄断对于信息这种无形的、可再生的资源来说难以绝对做到,同时也是完全不必要的。从整个社会来看,对信息资源的多一分利用不会导致信息资源的损耗、反而增加了一分增值的可能性。以现代社会中最具垄断特色的专利而言,它所保护和垄断的也主要是具体的物化对象,对其以法律形式进行保护,从而排斥了因非法者的仿冒对合法拥有者产生的利益侵害,但专利对于构成专利本身的信息却不加以垄断,反倒以专利通报等形式向人们传播,鼓励他人以正当的、合理的方式充分利用这种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生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信息的共享是绝对的,而垄断只是相对的。从社会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社会生产过程中优势的形成是基于对信息资源的把握而不是垄断,是基于对信息资源的充分、深入、持续的利用。作为这一社会生产过程保障的信息管理,显然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当对信息资源采用更合理的管理方式,着眼于利用信息的再生性特征,以充分、深入、持续地利用信息资源为其终极目的,确保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再生产环境和过程。
2.3
信息资源价值在信息形态进行合理转化的良性循环中具有增值和放大效应,因而对信息形态的合理转化构成了信息管理的方法核心。
正如物质和能源这两种资源一样,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表现是在其形态的不断转化中实现的。以人类的科学研究为例,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大量使用的归纳和演绎方法,从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将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传统图书情报工作中对文献进行标引、著录、文摘、综述等二次或多次加工,也可以视为一种信息形态的转化。通过这些操作,人们实现了对信息的去伪存真,将信息以一种更明确、更直接和更高度综合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将它们从其原始形态变换为另一种存在形态,这是从信息的内容特征上进行的加工;从形式特征上看,人们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媒体形式对信息形态进行转化。从信息存在的空间形态方面来说,人们通过信息传递,让信息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中存在和流动,使信息的应有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在信息存在的时间形态方面,人们将信息进行保存和积淀,实现人类文明的延续。另外,人们还将信息内容以特定时序进行表述和展现,从而构成了现实世界中诸如广播、电影、电视等信息形态。所有这些信息形态的转化,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是对信息系统的元素在时空结构分布特征的调整,从而改变了信息资源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结构特征,产生对信息资源系统的重组、优化和效能放大。信息正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形态转化,使其价值表达更深刻,可认知性更明显,从而增加了信息资源被认知和被利用的可能性。每一次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又将产生若干信息形态转化的行为,在更高层次上构造一个信息增值的循环,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信息的不断放大效应。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以信息资源的充分、深入和持续利用为终极目的的信息管理行为的方法核心无疑应当是对信息形态的合理转化。
3 信息管理人才的特殊性
出于信息资源的特殊性和信息管理的特殊性,信息管理人才作为从事信息管理的主体,与其他学科的人才相比,理所当然地具有特殊性的一面。与前面对信息资源特殊性分析相对应,信息管理人才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信息认知能力是信息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
信息管理活动中信息管理者是主体,信息资源是客体,进行管理的前提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信息管理者对信息资源价值要进行认知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来源于两个方面。
3.1.1 对作为客体信息属性的认识, 即信息源及信息流的规律性认识。包括: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信息源的产生及分布规律
信息表达及信息载体
信息传播和运动的规律
信息再生产过程及环节
信息组织及信息机构
3.1.2 对作为信息需求主体的管理组织的认识, 即社会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的认识。包括:
社会生产及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特定组织中生产技术过程及其信息保障
这些要求规定了信息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即信息管理人才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3.2 信息利用观念是信息管理人才的中心意识。
信息利用观念就是要使信息管理人才树立以信息资源的充分、深入和持续利用为中心的牢固意识,并为保障信息资源的充分、深入和持续利用开展深入、细致的信息服务。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求信息管理人才必须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信息服务的观念和意识
用户利用信息的心理及行为规律
信息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分析评价
信息机构的组织与管理
3.3 信息形态转化手段是信息管理人才的必备技能。
使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技术对信息的存在形态作必要的、合理的转换,使得信息具有不同的空间及时间表现特性,从而更容易为使用者所识别和利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经常性的工作内容。因此掌握必要的信息处理手段,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成了信息管理人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
信息处理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信息处理的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
计算机原理及体系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原理及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数据库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资源
通讯技术与通讯设备
数据贮存及大容量贮存设备
人机接口与多媒体技术
信息复制技术与设备
系统工程及软件工程
信息系统集成工艺与方法
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技能
4 结语
信息管理人才的特殊性来源于其从事的任务的特殊性,由于信息管理人才主要是在社会的一般管理活动中从事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所以其特殊性从本质上说又是由信息资源的特征直接决定的。
信息资源的无形性、可再生性和形态转换可增值性决定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那就是对信息认知的敏锐性、信息服务的科学性和信息手段的先进性,所有这些要求对专业教育从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其研究和教育的任务。这三个层次本身也同时构成了信息管理学科研究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研究层次。信息管理学科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潜心研究才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形成完备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应用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
(收稿日期:1997—04—14)
标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的特征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