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圆的文化深深融入客家人的生活中,体现在客家建筑上,形成圆形的围合建筑。在公园设计上通过圆形的线条构成整个公园的布局,同时也是融合场地地形高差进行布置景观。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博白县广恒路与东风南路交汇处西北侧,项目用地范围约40002平方米,约60亩。现状场地有水塘、农田,地形北侧较南侧高约2-5米,场地内无景观植物,多为桉树及农作物。西侧为三和欧洲城、南侧、东侧为广恒中央城等居住为主的项目,西南侧比邻公园为幼儿园教育用地,北侧为规划区域。本项目基本位于住宅为主的项目地块中间。因此随着周边的不断开发,入住人口不断增加,而博白县目前唯一公园距离城南区域约4.5KM有必要在此区域增加一个公共公园,满足周边人群日益增长的精神活动需求。本项目拟建的博白县城城南公园属于镇级公园,主要服务人口为博白县354793人口,故本项目人均占有陆地面积选取游园的最小指标进行计算,则城南公园游人最大容量应为1202人。
2、设计定位
根据周边需求打造成一个供居民闲暇打发时间、具有活动、娱乐、休闲、运动于一体公园的场所。公园定位为综合性公园,公园容量依据《公园设计规范》设计容量为同时容纳1202人的综合性公园。
3、总体方案构思
博白,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和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有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木偶。
戏等民间文艺,曾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杂技之乡”、“中国桂圆之乡”等荣誉称号。
-设计手法
通过圆的形式划分重组空间,融合凝聚回归圆的文化,经过弧线的园路连接空间。
- 融合
中国圆的文化深深融入客家人的生活中,体现在客家建筑上,形成圆形的围合建筑。在公园设计上通过圆形的线条构成整个公园的布局,同时也是融合场地地形高差进行布置景观。
-凝聚
身在异乡,客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具有团结的精神。公园通过围合的空间,让人群凝聚,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
-思乡
客家人身在他乡,牵挂故乡,希望团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充满回归故乡的渴望。通过乡愁寄托对故乡的怀念,引申出现文化逐渐缺失的社会对文化回归的“思愁”。
4、景观结构分区节点
城南公园设计依据“萃取历史印象,回归历史记忆”的主题进行设计,把场地划分为活力、文化、自然、童真四大分区,其中包含九个景观节点、一湖、一池。
广场以动静进行四大分区的划分,静体现文化自然、动体现活力童真。动静交相呼应,又互相独立自成一体。依据此原则进行九点一湖一池的布置。通过客家文化中的精髓圆的文化,提取圆的元素通过圆形、弧形等平面构成形式柔和成公园的平面布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大景观分区
归活力
归文化
归童真
归自然
-九个节点
九个节点分别为:
活力广场(城南公园主入口)
休闲广场(东入口)
拓展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
演绎广场
客家文化风采区
生态台地
林荫驿站
自然驿站
其中,湖为映月湖、池为爱莲池。
通过客家文化中的精髓圆的文化,提取圆的元素通过圆形、弧形等平面构成形式柔和成公园的平面布置。下面分别对九大节点进行说明:
(1)、活力广场作为公园的主要门户,在设计通过入口景石、地雕塑、历史名人雕塑的节奏变化形成广场的中心轴线,两侧列植乔木形成夹景,烘托轴线景观形成主景。
两侧树下设置坐凳工人休息。景石至入口间空间可供人跳舞娱乐为广场增添人气与活力。
(2)、休闲广场,为公园东入口,广场边上为树池供人休息、另一侧为半封闭空间供人交谈休息。
(3)、拓展活动区通过绿篱围合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里面布置一下拓展活动设施,围合的绿篱也方便对儿童进行管理。里面设置休息坐凳方便游人休息。
(4)、儿童活动区,由于公园为北高南低,因此借助适当的挡墙弱化北侧高差,而挡墙过于生硬,因此通过结合挡墙设置趣味滑滑梯,挡墙对景观造成的影响,同时满足儿童活动所需要的功能,而必须要进行挡墙设计的地方在挡墙上美化饰面、可进行一些儿童趣味涂鸦,丰富景观空间,区域内其他儿童活动设施由后期公园引进相应的游乐厂家进行二次设计。
(5)、演绎广场,在原有一处较高地形,通过地形高差营造一个下沉的广场空间,台阶可以作为观演坐凳,下侧开阔的空间可作为演绎广场,设置旱喷景观,节假日可进行小型演出提升公园人气,广场东侧为爱莲湖,广场与湖间为亲水台阶,并设计有特色灯柱,湖对岸有一条环形栈道游人也可通过栈道进行观演。
(6)、客家风采区分为客家广场及休闲活动区为主,广场通过仿竹栅栏客家文化剪影墙,围合广场,广场前面为剪影雕塑反应历史上客家人的一些活动轨迹,景墙可刻字、可供城市宣传时挂宣传画,不仅仅体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解读,同时能与时俱进在文化上进行宣传。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体现该区域文化的特性,在休闲活动区,有弧形廊架供老人休息,周边通过植物围合形成一个个较为安静的空间,增加区域的人文氛围。
(7)、生态台地,位于公园较高处,通过台地形成一级级的雨水花园,里面设置休闲坐凳可在最高点观看湖景,给人提供安静休闲的空间场所。
(8)、自然驿站是连接演绎广场、映月湖、拓展活动区、客家风采区的过渡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力求简单过渡的空间,在设计上仅设置沿湖坐凳,空间绕湖设计为带状空间,防止人在此活动影响通行,由于此处连接各个空间风景较好,设置一条通向湖边的栈道,栈道末端为观景亭,在把希望驻足观景的人引导入观景亭,从而达到不影响通行空间的目的。
(9)、林荫驿站,通过在林荫深处设置一个较小的观景平台,供人休闲观景,周边为自然生态的植物种植为主,形成自然的林荫区域。
(10)、映月湖,周边逐渐向湖心加深,边上设置驳岸,形成一个较为自然的人工湖景观供人观赏。
(11)、爱莲池,介于拓展活动区与与儿童区之间,由于儿童较多,边上设置绿篱围合,同时水深设置较浅、湖中布置景观亭,通过九曲桥漫步池上,池中种植睡莲,边上通过植物围合形成若隐若现的景观,池小而风光独好。
通过以上节点、水系布置,因地制宜的造景,让城南公园形成一个茶余饭后供市民休闲、自然、生态的活动场所。
5、平面布局
在布局和投资使用上,重点突出九大节点的打造,布置足够的场地、铺装、建筑、配套服务设施、精细化的绿化配置,形成人气集中的活动中心。在小型节点则配置服务设施为主,起到衔接作用。
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一般过渡段,则以中等投资的绿化为主,突出大的绿化效果,形成绿色并彩化的基底,形成过渡和衔接,总体上形成有高潮有过渡,有动有静、疏密结合的景观效果。
6、景观设计原则
遵循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功能性原则。
作者简介:覃俊源,男,年龄:30岁,单位:广西柳州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职务:业务主管,职称:助理工程师。
论文作者:覃俊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公园论文; 客家论文; 广场论文; 文化论文; 景观论文; 节点论文; 空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