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管理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公司存在着管理创新的内在冲动和追求,并不等于自然地实现了管理创新。要把管理创新的冲动变为现实,还要花很大的气力,其中管理思想的创新是它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创新。管理思想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适应集约化经营的特点,要适应国际通行的管理惯例。主要是应实行五个转变:
1、从传统企业的管理目标多元化向管理目标单一化转变。 人们通常所说的管理目标主要是指管理服务的对象。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服务对象分散,如为政府各部门下达的行政目标服务,为实现党和国家在基层单位的政治目标服务,为企业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服务,为职工提供各项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服务,为社会承担就业等公共事业服务等等,管理目标的分散化、多元化,就容易使企业分散精力、疲于应付,甚至每天会议活动频繁,接待不断,难于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现代公司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政企分开,意识形态目标与经济目标分开,人事劳动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分开,社会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等等。经过上述分离之后,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管理目标就由多元化走向单一化,由分散化走向集中化,这就是为公司效益最大化服务。这样,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而展开,公司各级领导活动的精力也能够集中到生产经营活动上来,追求管理的卓越和创新,从而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
2、从企业被动型管理向公司自主型管理转变。 传统企业的管理主体是在上级主管部门,企业的各项管理包括人事劳动、工资奖金分配、财务会计、设备管理、安全生产、计划、统计、质量、计量等基础工作,均由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指导、检查、考核、验收。所以,主管部门为了使管理达标每年对企业各项专业管理要进行车水马龙似的评比、验收、达标,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几乎用不着企业领导自己操心;这种被动型管理往往使管理失去了特色,更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了。而现代公司的管理是自主的,它除了要接受行业管理之外,没有任何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来替代公司的内部管理。原先由主管部门直接承担的企业管理职能完全地转移到了公司自身,公司成了管理的主体,这种自主型管理,不仅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发挥管理人员的智能和潜能,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
3、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企业内部管理的功能在于合理配置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潜在能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一流的质量和服务适时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盈利水平。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传统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企业内部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是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统一计划指令,按照行政层次、行政方式和行政手段直接进行的,企业作为执行者,只要求它完成国家计划。这样一来,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物资短缺、居民配给就成为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怪现象。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由计划执行者变为市场决策者,对于内部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完全的决策权。现代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还必须在内部管理的各个领域里冲破计划经济陈旧观念,导入现代市场机制,把内部管理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轨道上来,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人、财、物等方面的现有资源,强化经济责任,严格内部管理,追求管理卓越,从而与企业外部市场接轨,使公司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4、 从传统中小企业的粗放经营型管理向现代大企业的集约经营型管理转变。目前我国传统国有企业除了由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改组为公司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通过改造、联合组建成为公司组织形式,这些企业转制后经营规模迅速扩张,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又没有学会现代大公司的集约型经营管理方式,内部管理几乎成为断层。因此,人们必须尽快掌握公司的集约经营管理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公司新机制的要求。现代公司与传统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要求上的区别是:(一)传统中小企业是直接管理、直接控制,而现代公司是间接管理、分层控制。(二)传统中小企业是经验型管理,对管理者素质要求不高,而现代公司是知识型管理,对管理者素质要求很高。(三)传统中小企业是粗放管理,管理不细、不严、不实、不精,现代公司是集约管理,管理特点是严、细、实、精;
5、从封闭型的企业管理向国际通行的现代管理转变。 我国经历了40多年的封闭型企业管理,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改变这种思想惯性当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是不等人的。因为公司制本身就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产物,所以它的管理也就要遵循国际惯例,要密切注意吸取国际公司现代管理的信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