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_英语论文

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_英语论文

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英汉论文,幼儿园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完整儿童发展的观念在学前教育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这种观念强调教育应当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为幼儿设定情感、知识、技能、倾向性或敏感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开设英语活动的幼儿园试图摒弃“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尝试用课程整合的理念改造英语活动,克服英语教学可能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使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等弊端。本文探讨课程整合观念下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一、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基本内涵

我们可以将英汉活动的整合界定为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过程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这里说的汉语活动和英语活动指的是用汉语或英语组织的幼儿园活动。在英语活动中,英语不仅仅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对象,而且是教师和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语言工具,英语活动的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因此,英语活动本身就是幼儿英语学习和领域经验获得的融合体。

英汉活动的整合表现在,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的目标相互巩固、相互补充。目标的相互巩固就是,用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在用另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中得到巩固。目标的相互补充指的是,用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达成某一目标,在用另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中实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目标。

英汉活动目标的整合需要通过具体的相互关联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过程来实现。在活动过程层面,英汉活动的整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来组织活动,这样英汉活动目标相互巩固才能成为可能。二是相互关联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相继组织活动,使幼儿在后一个活动中能及时运用前一个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在后一个活动中获得与之相关的新经验。三是在两种语言活动中使用同一组织方法,特别是在英语活动中借鉴汉语活动的组织方法,使英语活动的组织更符合幼儿学习和心理发展特点,表演、操作和交往等这些汉语活动中常用的手段同样适用于英语活动。

英汉活动的整合可以使幼儿从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英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成为幼儿整体学习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英语活动与汉语活动的整合,还可以促使幼儿在运用英语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在伴随生活、领域经验学习和游戏中得以实现,使英语习得成为可能。

二、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三种模式

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用英语组织领域活动和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由于三种模式的出发点不同,幼儿分别从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的整合程度也不同,第一种模式的整合程度最低,第三种模式最为理想。

1.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

这种整合模式从英语材料的选择入手,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其主要步骤如下:

(1) 选取一种适合幼儿的英文材料,选取的主要标准是内容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关,语言简单且富有节奏。

(2) 分析该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仅仅分析它对幼儿学习英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分析它与幼儿当前的兴趣和汉语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用来帮助幼儿获得哪些相关的领域学习经验。

(3) 预先设想利用该材料可以开展哪些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头脑风暴”设想围绕该材料可以开展的汉语活动和英语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可能实现的幼儿学习目标。

(4) 选取并实施部分适合幼儿的活动,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包括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英语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时间安排,确定围绕该材料开展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

例如,英语图书《Sweet Potato Pie》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奶奶制作土豆派——全家人寻着土豆派的香味停止了劳作——大家吃完土豆派——奶奶满意地笑”的故事。经过分析,教师认为这本图书会以其“甜甜的土豆派”激发幼儿的兴趣,可以成为整合英汉活动的材料,适合中大班幼儿在秋天开展活动。适合开展的汉语活动包括:与“秋天收获的食物”、“最喜欢/不喜欢的食物”、“酸、甜、苦、辣的食物”、“土豆/苹果派”等有关的讨论、分类、观察、绘画或制作、品尝等活动,与“农场里的生活、活动、动植物、农具”有关的讲述、绘画、歌唱等活动。适合开展的英语活动包括:阅读图书,学习英语诗歌,学习用“I like/dislike……”介绍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仿编故事和制作图书,表演唱“Johnny works with five hammers/spades/ poles/axes”、“Old Macdonald”,体育游戏“Let's pretend/Simon says”。适合用英语和汉语组织的活动包括:角色表演,家庭成员及亲戚(谈话、分类、我喜欢去的亲戚家),家禽喜欢吃的食物(谈话/分类)。

这种整合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充分挖掘一个英语材料的价值,减轻教师寻找合适的英语材料的负担。从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看,在这种整合模式中,幼儿园整体课程全部是由汉语活动构成的,围绕英语材料设计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只是整体课程的附加部分。虽然在围绕英语材料设计的系列活动中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相互渗透,但是英语活动只是通过英语材料这个“点”向整体课程结构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辐射。英语活动与整体课程之间虽有关联,但这种关联是相对松散的,英语活动不能完全融合到整体课程之中。其实施效果也主要取决于选择的英语材料与幼儿当前活动之间的紧密程度。

2.用英语组织领域活动

这种整合模式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其主要步骤如下:

(1) 事先设计整体课程的主题—领域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选择合适的领域内容,设计具体的领域活动。这一步骤与目前幼儿园流行的课程设计过程完全一致。

(2) 根据教师指导语言使用的多少与难易程度以及幼儿的英语理解水平,选择并用英语组织部分合适的领域内容和活动,也可以对活动要求和具体活动材料作适当调整。

(3) 具体实施活动。这种整合模式中的英语活动既包括用英语组织的集体领域活动,也包括用英语组织的部分区域活动、日常活动和节日活动,这样能保证幼儿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置身在英语环境之中。

例如,在南京市扬子石化第八幼儿园的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教师共设计了五个领域的 17个集体活动,其中语言领域活动包括用汉语组织的早期阅读活动“野生动物园怪事多”和文学活动“贪吃的小猫”,用英语组织的文学活动“Tiger or cat”(是老虎还是猫)和“Brown Bear”(棕熊)等,目标是“通过图书阅读,了解野生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生活方式”,“锻炼大胆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熟悉野生动物和身边动物的英语表达方式”等;艺术领域活动包括用汉语组织的绘画“熊猫的一家”、歌曲演唱“小熊过桥”、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泥工“狐狸”等活动和用英语组织的歌曲演唱“Monkey see monkey do”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等活动,目标包括“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画出动物的基本形象和生活场所”,“大胆想象、创造情节,激发对想象画的喜爱”,“能边唱边表演小动物的形象”,等等。除此之外,教师也使用英语参与和指导该主题中的部分游戏活动。

这种整合模式的优点在于英语活动被纳入整体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活动在目标制订、内容选择、组织方法等方面与汉语活动相差无几,都是依据主题和领域的总目标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不同的只是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幼儿除了获得与主题和领域有关的非语言经验之外,还习得了部分英语,幼儿在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成为一个整体,幼儿很难辨别哪些经验来自英语活动,哪些经验来自汉语活动。但是,这种模式中的英汉活动整合仅仅发生在领域内部,幼儿在某一领域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却独立于其他领域活动获得的经验。

3.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

这种整合模式完全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其主要步骤如下:

(1) 设计与主题有关的各个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幼儿当前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为标准确定目标和选择内容。

(2) 适当分配英语和汉语两种活动组织语言。从目前我们观察到的幼儿园实践来看,按时间分(如半日用英语组织,半日用汉语组织)和按教师分(一个教师始终使用汉语组织活动,另一个教师始终使用英语组织活动)是分配活动组织语言的主要方式。

(3) 实施活动。在用英语组织活动时,在保证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材料,减少直接讲授。

例如,上海维华幼儿园采用双语设计主题课程,每个主题包括多个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环境也是采用两种语言创设的。在课程实施阶段,每一个活动采用哪种组织语言取决于带班教师。外籍教师组织活动时全部使用英语,有时配班的中文教师会作少量解释;中文教师组织活动时,英文教师也会用英语参与配班。笔者曾经观察其中一个中班的半日活动,活动由英文教师 (外籍教师)主班,中文教师配班。

9:20 室外活动结束,教师带幼儿回到活动室,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然后集中坐在教师前面。

9:40 集体谈话“How many of us are here today”(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Who are leaders”(谁是小组长)和“What's the weather today”(今天天气如何),幼儿通过“点数、贴数字”、“选组长、组长胸标交接”、“描述天气、画天气标记”等形式参与活动。

10:00 围绕一首英文歌曲开展“Singing a song”(演唱歌曲)、“TEA(teacher的缩写) explaining the words of the song,with the help of pictures and material in the class”(教师借助图片和实物解释歌词)、“Talking about the ways to make new colors with plastic paper”(讨论用不同颜色塑料纸拼出新颜色的方法)、“TEA(teacher的缩写)explaining the rules of following activity”(教师介绍随后操作活动的规则)等活动,幼儿通过“模仿演唱”、“在活动室寻找歌词中提到的物品”、“操作和描述拼出新颜色的方法”等参与活动,理解歌词的内容。

10:22 幼儿小便、洗手、喝水。

10:27 幼儿陆续走到另一个区域,按照规则在教师提供的纸(上面是用文字和图片组成的歌词)上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纸标记图片中的物品,给歌词中表示颜色的单词着色,签上自己的名字。

10:45 活动结束,教师带幼儿到室外游戏。

在这个半日活动中,除了常规生活活动外,其他活动都是围绕“颜色”主题展开的。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用自己在汉语活动中获得的有关颜色的经验,如黄色和蓝色的薄塑料纸可以拼出绿颜色,蓝色和红色可以拼出紫色,黄色和红色可以合并为橙色等,学习为新歌曲的歌词着色,巩固和扩展了有关合成新颜色的经验。幼儿还在参与表演、操作等过程中理解了这首英文歌曲的歌词内容。

这种整合模式的优点在于幼儿从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完全融合。因为整体课程在设计阶段完全根据主题的需要和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定,并没有单独设计英语活动,英语活动除了将组织语言和学习材料转化为英语之外,在目标制订、内容选择、组织方法等方面与汉语活动完全一致。

三、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面临的挑战

在上述三种英汉活动整合模式中,第一种模式的整合程度最低,幼儿在两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更多的是简单相关。在第二种模式中,幼儿在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在学习领域内部实现了融合,但在不同学习领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相对独立。在第三种模式中,由于在一定时间内,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均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幼儿会把在前一个活动(无论是英语活动还是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运用到后一个活动中,后一个活动能提升幼儿在前一个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在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它是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理想模式。

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看,目前只有少数开设英语的幼儿园开始用课程整合的理念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即使已经开始思考和实践英汉活动整合的幼儿园,多数也只是采用第一种整合模式。幼儿园在采用英汉活动整合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整合理念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存在一定的落差

近些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幼儿园教师对课程整合的理念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受传统分科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师未能完全理解课程整合的核心和各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教师在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在设计时人为地将各领域相关活动进行简单拼盘,但到了实施阶段各个领域的活动又各自为政,对领域之间的整合、对活动之间关系的处理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英汉活动整合的认识和英汉活动整合的实际效果。结果,在组织英语活动时,幼儿在汉语活动中获得的非语言的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一些英语单词或英语游戏经验在幼儿的经验体系中仍然是相对孤立的,很难融入幼儿整体经验之中。

2.教师对英语学习特点的认识有待提高

用英语组织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英语、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英语与人交往,但直接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孤立教授英语单词和句子未必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幼儿学习语言(包括汉语和英语)的主要方式是习得。在用英语组织幼儿生活、游戏时,教师和幼儿共同关注的是交往的内容,而不是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幼儿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也是英汉活动整合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教师在实际组织活动时仍然以传统的中小学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教授英语远远多于创设真实的交往环境。即使是在用英语组织幼儿游戏或开展领域活动时,教师也不忘停下来教给幼儿几个单词或句子。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英语单词学习的关注与幼儿对参与活动过程的兴趣有矛盾,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很难落实。

3.教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组织英语活动的教师通常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或英语成绩较好的幼教专业毕业生,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也许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大学里很少接触与幼儿园情境有关的英语,如“头饰”(headshell)、“rumple paper”(皱纹纸)、“castanets”(响板)等,也很少了解与英语文化一致的教师日常用语,如表扬用语“well done”(干得很好)、“a big boy/girl”(你长大了)等。结果,在用英语组织活动时,教师常常会因为找不到适合幼儿水平的英语与幼儿交往,或者因为无法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英语表达幼儿提出的问题,而出现语塞或直接使用汉语进行讲解。教师无法用英语创设适合幼儿已有经验、促进幼儿自然习得英语的环境,是阻碍英汉活动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标签:;  ;  ;  ;  ;  

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