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兰 新疆博乐市锦绣小学 8334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186-01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下面就如何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
教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活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在活动中激出兴趣,在活动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丰富而多彩;要少一点考试的压力,多一点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多一点灿烂的微笑,多一点诚挚的关爱,让学生充满数学学习的快乐期望。
精心设计导语,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恰恰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关心、关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多与他们交流,多与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敬教师,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更浓、更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所以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意味着对学生的放弃,处处迁就学生,而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想办法去和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与信任,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公正原则的对待学生。
三、快乐、多样的教学方法
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的。学生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的熏陶。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舞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把教师的思维过程显现出来也有助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感情渠道接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
四、转换师生角色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是指路人,是导演是配角。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学习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去预习、探讨、质疑,发现问题,然后学生去讨论、研究解决问题过程。教师不应该是驾驭学生、 驾驭教材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服务者。通过巧“导”,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身份调整为主动探究的主角身份,把驾驭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热心“服务”,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改变以前以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不但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五、在成功中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体验过多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难题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论文作者:马文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平等论文; 和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