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58-0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占15%。常在秋冬发病,病情长期发展,反复发作,继而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早期干预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助于改善病情或延缓病情发展,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中医学没有“慢性支气管炎”这一病名,但是根据症候表现,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症”、“痰饮”范畴。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抗感染、平喘、化痰治疗,虽然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且长期应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药。而中医则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症治疗,在改善病情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不外乎内外、虚实两方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1]。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易受外邪侵扰,六淫邪气从口鼻皮毛入,内舍于肺,肺气受束,则出现咳嗽。除了外感六淫,内邪也可致咳嗽。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咳嗽门·咳嗽绪论》云:“盖众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独隔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清代何梦瑶在《医碥·杂症·咳嗽》亦云:“有痰壅于肺者,金实则不鸣也。”阐述了咳嗽与痰饮的密切关系。痰饮是津液代谢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肺主通调水道,是故肺是痰饮停留的场所,继而引发咳嗽。仅仅凭六淫和痰饮,并不全面。《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为痰饮,肾主纳气,若久病则肾阳虚,摄纳无权,肾补纳气,则致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标在肺,本在脾,根在肾。三脏虚损,患者长期咳喘,肺气亏损;子盗母气,致脾虚;久病及肾,肾失摄纳,可见喘息气短。
1.内治法
1.1 宣肺法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感受外邪而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纵观历代医书,从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到射干麻黄汤,都奏祛邪理肺之效。再曰玉屏风散、沙参麦冬汤,都是补气理肺固卫气之效。现代李福章[2]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与外邪侵袭击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通过对120例慢性支气管炎通过中医辨证,使用射干麻黄汤随症加减,有效率达到96.3%。单宝霞[3]自拟宣肺汤治疗慢性咳嗽,全方共奏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之效,总有效率为90%。
1.2 健脾法
脾主运化,又为肺之母。肺虚日久,或因饮食所伤,则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湿内生,则生脾虚或肺脾两虚之象,谓之“子耗母气”。患者多出现咳嗽,痰多清稀,纳差,体倦,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症状。此时以“培土生金”之法健脾补肺,可以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从治脾论肺病的方法,从古沿用至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创立了“培土生金”的思想及方剂,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达到补脾润肺之效,其对脾肺关系的深刻理解可见一斑。后历代医家不断阐述及运用这个理论,创立了多种补脾益肺的方剂。现代孙霞[4]认为痰湿蕴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多由久咳伤脾引起的,以化痰益气健脾胃治疗原则,以健脾化痰汤治疗,有效率为96.7%。李艳蓉[5]自拟宣肺二三四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四君子汤加减),共奏温肺化痰、健脾益气之效,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3.15%。罗琰[6]在临床认为慢支病因多为外邪犯肺,肺失宣发或者是内有痰饮,肺脾气虚,卫气不固诱发,运用苓桂剂加减温阳健脾化痰法在临床治疗慢支患者164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李学明[7]在治疗感染咳嗽时,在宣肺止咳的基础上,同时健脾和胃,自拟疏风宣肺健脾汤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段锦[8]在临床应用参苏饮宣肺止咳,健脾补虚的治疗效果,对慢支迁延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调理,治疗组有效率90.2%,复发率20%,明显优于对照组。
1.3 补肾法
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肾阳充沛,肺得温煦,才可使气道通畅,否则气不得固摄而上浮,疾病迁延不愈,出现喘促的症状。《金匮》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虚咳嗽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肾气渐衰,统摄无权,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故补肾纳气是治疗肾虚咳嗽的主要方法。李致重[9]认为,经过宣肺和健脾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了暂时控制,若此时在缓解期采用补肾固本的方法,则有纳气归源之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壮健[10]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主要是由于痰浊恋肺、肺脾肾虚,运用金水六君煎随症加减治疗,方拟水中生火,标本兼顾,随症加味临床治疗55例,总有效率为83.64%。
2.外治法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病情复杂,症状多样。中医认为,“内病外治”、“外治之理及内治之理”。中医外治法中针灸在临床治疗慢支取得了不俗的进展。针灸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针刀等等。针灸治疗弥补了传统西医治疗的不足和局限性,并能有效减少西医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慢支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选穴主要以背腧穴为主,背腧穴是脏腑精气注入汇集的部位,腧穴与脏腑直接感应相通。《难经本义》中述:“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背腹,气相通应”。慢支患者通过中医外治法补益三脏,诸穴合用,可起到温肾纳气,调理脾肺,化痰祛湿,标本兼顾的效果。
史金花[11]运用冬病夏治的原理,运用辛温发散、化痰散结、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做成三伏贴,以督脉及太阳经脉的脏腑腧穴为主要敷贴穴位,激发人体阳气,祛除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后患者咳嗽喘息等症状及体征较前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和时间也相应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范素琴[12]用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儿童取膻中、肺腧穴,成人取膻中、肺腧、八华、足三里埋线,总有效率达到100%。她认为穴位埋线结合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留针等多种刺激效应,安全副作用小,可以作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手段。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穴位埋线后可增加胸腺重量,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数量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王峰[13]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支,将lO3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核酪穴位注射,取穴天突、定喘、尺泽、肺俞、丰隆,气虚加足三里,剧烈咳嗽加孔最。对照组口服盐酸氨溴索。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05)。潘分乔[14]等将慢支迁延期患者l1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西医治疗加穴位按摩,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慢支患者症状。张蕾[15]认为闪罐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温补固肺止咳的治疗效果,穴位敷贴则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调整脏腑功能,二者结合则达到一个温阳益气固表的治疗效果,且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社区推广。周庆伟[16]将150例慢支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予西药及西药加脐灸法,脐灸主要药物是苍耳子、苍术、肉桂等,疗效显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肺功能明显改善。因此,认为经神阙给药,既可激发经络之气,温通肺肾及全身经脉,又可加强药物吸收,达到治疗目的。陈庆华[18]对肺脾两虚型慢支患者于肺、肾、脾、气管、支气管、内分泌、平喘、过敏点等耳穴予王不留行籽穴位压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以宣肺化痰,补脾益肾为主,经过治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频率,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内外结合,克服了西医治疗的不足,提高了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学敏.医学三字经百化解[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60.
[2]李福章.射干麻黄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06,29(3):136.
[3]单宝霞,刘廷胜.宣肺汤治疗慢性咳嗽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杂志,2011,25(8):40-41.
[4]孙霞.健脾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60例[J].中医药学刊,2006,24(2):371.
[5]郑浩迪,王新佩.李致重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三种策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5):380-382.
[6]罗琰.温阳健脾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5:44-45.
[7]李学明.疏风宣肺培土生金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疗程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5):63-64.
[8]段锦,李艳明.参苏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程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1):162-164.
[9]李艳蓉.李宣肺二三四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犯肺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4):490-491.
[10]壮健.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55例[J].新中医,2008,40(1):69.
[11]史金花.“三伏贴”防治慢性支气管炎20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20-21.
[12]范素琴.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4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5(6):398-399.
[13]王峰.穴位注射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0-812.
[14]潘分乔,李振联,侯小藏.穴位按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58例疗效观察 [J].河北中医,2010,32(5):725-726.
[15]张蕾.闪罐配合敷贴防治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可推广性[J].光明中医,2017,32(3):398-399.
[16]周庆伟.脐灸对85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1,24(6):69-70.
[17]孙堆仓,罗晓峰.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实践杂志,2011,15(4):12.
[18]陈庆华.耳穴压贴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0):12-13.
论文作者:瞿楠,姚亮(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穴位论文; 宣肺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健脾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