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优化——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新中国论文,初期论文,外交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策略是教学步骤、方法、手段或技术的总称”。①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探索了一系列新颖多元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刻意、低效等缺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实施性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可以作为教学策略选择的理论依据。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有不同的学习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外部的学习条件其实就是对教学的要求。如表1所示。
基于这种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策略实现最优化,需要对课堂要求学生达成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去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进行说明。
一、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分类
如何对课堂教学目标(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类?笔者认为,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时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教材内容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的丰富素材和知识细节;学生的实际需要、原有基础、接受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广度和深度;时空条件制约了教学目标分类的可行程度。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这其实就是这堂课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分类(见表2)。
二、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优化
1.对于言语信息类型的教学策略优化
对于言语信息类型的教学,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外部的学习条件或对教学的要求是“使用各种印刷符号或言语激活注意;为有效编码而呈现一种有意义的前后关系(包括表象)”。这表明言语信息类型的教学,强调引起学生注意以及进行意义记忆,而没有其他更复杂和更深入的要求。所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中,对于表2中的课堂教学目标(1)、(2)、(6)笔者采取的是简要讲述配合材料演示的方式,力图加深学生印象。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其三大政策,笔者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给学生讲述了我校的沿革:
今年是我们学校建校150周年。她的前身是广州圣心书院和明德女中两所教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改名为广州市第三中学。我们学校这一变化历程,其实就是“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其三大政策的一个实证。
激趣之后,再以此反观国家层面的政策,它就会变得更加形象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立即大刀阔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权。如取消外国拥有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清理外国拥有的企业和房地产。处理外国在华文教、卫生和宗教事业,原由外国人开办的学校、医院等,改由政府接办或中国人自办。……割断了同帝国主义的联系。
——摘编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而对于教学目标(8),纪实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有清晰、可信的交代,激趣的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通过播放其节选片段来完成。
2.对于认知策略类型的教学策略优化
对于认知策略类型的教学,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外部的学习条件或对教学的要求是:“对策略作言语描述;提供各种机会进行各种认知策略的练习,如提供有待解决的问题情境。”对于本课教学的目标(3)、(4),笔者正是综合运用以上教学策略,努力达成目标的。基本教学思路如下:
三大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统一的完整构架,三者互为表里,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给学生讲述“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笔者侧重演示这一政策的背景及涵义,目的在于将它与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相呼应,使学生以此了解新中国要彻底摆脱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肃清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及其影响,必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才能确立自己的国际主体地位,以崭新的形象走上国际舞台:
材料1:周恩来对“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作过精辟的阐释。关于“另起炉灶”,他说:“一九四九年春,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关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他说:“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在一次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所作的讲话
材料2: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仅割给俄国的土地就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摘自网络资料
周恩来的话清晰地交代了“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背景及涵义,学生很容易领会。材料2以具体的数字对学生形成刺激,是对材料1的有效补充。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如何确保未来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这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确定新中国外交方针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一边倒”政策即由此而来:
材料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东西方冷战格局开始出现。在东方,中国成为两大阵营角力的一个中心场所。在国共内战中,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大量援助。与中共有着相同意识形态和深厚历史渊源的苏联,虽然在内战中没有给中共以实质性援助,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提过错误的建议,但苏联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牵制美国的作用,使后者最终不敢直接出兵干涉中国内战。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看得十分清楚。他在1947年12月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说:“我们不要靠外援,而苏联在精神上和道义上的援助则是需要的,它是中国革命最好的援助,美国之不敢乱动也就在此。”②
材料4:毛泽东指出,由于强大的国际敌对势力的存在,中国革命如果得不到国际革命力量的援助是不可能胜利的,胜利了,要巩固,也不可能。因此,中国“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另外,中共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最紧迫的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经济需要资金,需要技术和设备。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置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之中,对于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背景及涵义更容易理解。
至此,通过材料1至材料4的展示,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是:新中国成立前主权严重丧失的状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独立自主的必要性、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而这条路径,正是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出台的路径。笔者这样设计,是试图改变解读政策字眼的传统教学法。提及三大外交政策,很多学生会背,初中学过,政治课也学过,历史课怎么讲?使学生接近那段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感知三大政策,从具体的史实和事件中,得出学生自己的认识,这应该是“历史”的思维路径。
3.对于智慧技能类型的教学策略优化
对于智慧技能类型的教学,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外部的学习条件对教学的要求是“促进先前习得的部分技能的提取;呈现言语线索使部分技能的组合有序;安排间断复习的时机;运用各种前后关系促进迁移”。这表明智慧技能类型的教学,强调过往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回顾与运用;重视相关知识与技能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重新整合;讲究习得知识与技能的重复练习、反馈和纠正;提倡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解决新的问题。依照这些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讨论式、辩论式等探究式教学策略。本课关于智慧技能类型的两大教学目标(5)、(7)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难以理解或容易理解错误而提出的。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关于目标(5)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师启发式、学生探究讨论式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探究:作为“三大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是否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有矛盾?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材料:
材料1:毛泽东在1949年7月给邓小平的口头指示是:帝国主义的各种花样直到封锁,其目的在于迫我就范……打破封锁之道,除了军事上的迅速进展和经济建设上的自力更生以外,再就是“外交政策的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
——《邓小平文选》第1卷
材料2:周恩来指出:“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如果只依赖外援,那还能办什么事?”
——《周恩来选集》
材料3:毛泽东:“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德国做生意,其范围和数量要有一个大概的计算。”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通过以上材料,不难看出,独立自主和“一边倒”并不矛盾。在政治上实行“一边倒”,与苏联结成同盟,是为了更好地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同时,政治上的“一边倒”,并不排斥经济上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
关于目标(7),笔者侧重于介绍三大政策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具有典型的过渡性,但是随着过渡时期目标的确立和国家理论与形态的成熟,我国政府逐渐由从革命运动的角度考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向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过渡:
材料4: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苏联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朝鲜战争的冲击,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自己“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限制等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国家调整外交政策,需要超越两大阵营理论的局限,并且需要超越革命运动的视角,深化对国家关系的认识。
材料5:1951年初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我国财政支出的50%以上用于军事,用于朝鲜战争的费用占总支出的30%以上。⑤
1952年8月,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任务》作出的基本判断是,“如果朝鲜战争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仍然需要并可能开始五年建设”。⑥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
材料6: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针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等,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威胁。
上述材料为学生展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前的国内外形势。在此,绕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对此,毛泽东曾多次在中共中央的会议上,以及全国财经会议讲过,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改革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中国领导人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认为应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外交政策的调整也势在必行。
材料7: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确切地说,新的对外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服务于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目标,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智慧技能类型的教学,注重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让学生调动与运用过往的相关知识,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解决新的问题。借助过渡时期总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此为基础,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和历史性。
4.对于态度类型的教学策略优化
对于态度类型的教学,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外部的学习条件或对教学的要求是:“在提供某项行动后,对成功经验进行回忆;对选择的行动进行操作或观察榜样人物对这一行动的操作;对成功的操作给予反馈或观察榜样人物的反馈。”这表明态度类型的教学,讲究成功的体验和经验,强调亲身的实践操作,倡导榜样的示范和带动,重视正面的评价和鼓励。依照这些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可以选择教师的讲述式、演示式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讨论式、辩论式、表演式、调查研究式等教学策略。
本课的态度类型的教学目标与表2中第(9)项相对应,笔者采用的是影视资料配合历史细节材料的引入这一教学策略。影视资料就是纪实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中周恩来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片段。为进一步展示万隆会议中周恩来的外交风范和外交智慧,笔者另外引入了四个历史细节材料:
细节1:合众社早在会议之前就已透露,美国希望亚非会议“与会国家的美国的朋友”能够达到美国的目的——“制止周恩来”。
细节2:周总理在发言中首先表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细节3:到4月23日将近中午,离原定会议闭幕日期——4月24日只有24小时了,然而,讨论却仍然毫无进展……不少人又在为会议能否胜利闭幕而捏一把汗了。这时,人们的目光再一次凝注着周总理。
细节4:周总理的这一席话把会场上的人们都吸引住了,大家都屏息静气地听,生怕遗漏了一个字。坐得较远的人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周总理近旁站着听,一直听到周总理讲完。周总理的发言结束时,他的周围已经站满了人。人们异口同声地赞扬说,这是一篇“令人有最深刻印象的演说”。人们感到压在心头的一块乌云消散了。
——陈叔亮《回忆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党的文献》1996年6期
通过相关影视资料以及历史细节材料的引入,学生尽情地领略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外交风范,对老一辈领导人为国家为民族所付出的心血和所体现的智慧产生了钦佩之情,这有助于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态度类型的教学,注重体验性和感染性,旨在通过体验和感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教师讲故事、播放影视、演示图文和实物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讨论、表演、调查研究等教学策略,不失为可取的教学策略。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除了上述的四种外,还涉及动作技能类型,其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也与前面四种类型相类似,即首先应把握好该类型的外部学习条件或对教学的要求,然后根据实际,选取对应的最优化的教学策略。由于高中历史很少有这种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类型,此不赘述。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即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类,以此作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能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①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5页。
②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7页。
④⑤⑥金冲及:《周恩来传1949—1976》(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8、92、255页。
⑦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